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岭林业实验局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实施林价制度“先行局”之一。按照林业部对“先行局”实行按伐区拨交立木蓄计量提取林价,并计入木材生产成本的规定,在总结前两年模拟林价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紧张、有秩、充分的准备,实现了从1991年1月1日起实行林价制度的正点运行、全面启动的工作目标。全年计划生产商品材17万m~3、森林资源蓄积消耗27.4万m~3,蓄积出材率62%,计提林价款1511.45万元,消耗蓄积平均单位林价55.17元;木材单位林价成本88.91元。截止1991年3月底,已拨交蓄积212064m~3,拨交立木林价款1225.3万元,单位蓄积平均林价58.00元;采伐消耗蓄积154636m~3,生产木材95876m~3,转入木材生产成本林价款883.9万元,平均每立方米蓄积57.16元,单位商品材林价92.19元;销售实现林价款转入育林基金152.4万元,占木材销售收入31%。历经准备阶段、启动阶段,目前已进入深化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2.
林价是森林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立木资源进行市场的基础与前提,是考核营林工作经济效益的重要指针.林价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林业的商品化进程,更有利于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成本的核算.通过分析现行人工林林价水平的状况,提出了测算工业用材林较合理林价水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林价是森林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立木资源进入市场的基础与前提,是考核营林工作经济效益的重要指针。林价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林业的商品化进程,更有利于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成本的核算。通过分析现行人工林林价水平的状况,提出了测算工业用材林较合理林价水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林价的内涵林价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学说和劳动价值论。从地租理论的角度看,地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存在着森林经营权和森林私有权的垄断,相应地产生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山林地租形式,林价则是森林地租的转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废除了森林资源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林价被认为是对自然收获物的一种税收。从劳动价值理论角度看,林价的经济实质是培育立木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立木价值的货币计量,或者称作立木价格。森林资源有两种不同的起源,即天然林和人工林。人工林林价是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在人类投入劳动以前就形成的天  相似文献   

5.
林价,是用货币形态表现的生长着尚未采伐的商品活立木的价值,通常指用材林活立木价格.它是在伐区拨交环节按伐区设计的立木蓄积计算提取或缴纳,计入木材生产成本.国家决定自1991年起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试行林价制度,并选定了九个林业局(其中吉林省有三岔子、大石头林业局)做为试点单位,以期为林价制度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础.通过对我省试点局和面上局的调  相似文献   

6.
林价从广义讲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1)森林主产品——立木的价值;(2)森林副产品——由于森林的存在而生产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3)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从狭议讲,林价是森林中活立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序列林价是指立木价格,它是运用林木生产费用和林木生长规律,而确定的各个时点(年)上的价格。本场现有马尾松人工林面积10669亩,占整个林分面积的77.1%,为了准确计算出马尾松人工林分的序列林价,我们以森林资源档案资料为基础,结合本场经营的特点,初步摸索出一套马尾松人工林序列林价调查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林价问题的探讨,首先是林价的定义。多数同志认为:林价就是立木价值。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同志提出了新的林价概念。例如,沈阳农学院周学安同志认为:林价应是山林之价,它既包括林木资源,又应包括山地资源。吉林林学院柴恒忠、范显亭同志认为:“林价是单位面积森林的价格,是某一森林整体的货币表现。”它包括立木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山西省的林情出发,采用倒算法——林木销售价法计算落叶松天然成林的林价。建立了适合我省情况的倒算公式。该公式有别于国内外已有的倒算公式,即以单株林木为计算单元。由此,编制出单株林木林价表和林分单位蓄积林价表,不仅适用于用材林,也适用于其它林种树木价值的计算。林木销售价以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具有现实性。能解决标准序列林价难以解决的按现价、区别树种和材种规格计算林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标准序列林价在山西省应用有局限性,林木销售价(以现行市价倒算法)较适用。应分别林况,采用不同的制定林价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和80年代前的人工林成林,用林木销售价方法;对幼龄林,用林木费用价。一、制定林价的紧迫性林价是林木(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林木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没有林价就寸步难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存在地租。我国林价问题研究中有这方面论述,一般称为级差收益,但计算方法还没有统一。林价的单位都是用单位立木蓄积的货币量表示,很难直观地反映林价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因此,本文试图以单位面积的货币量来作为林价的单位,提出林价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择伐经营对天然阔叶米槠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条天然阔叶米槠林样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择伐强度(对照、16.97%、17.59%、23.37%、30.63%)对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与对照相比,能够显著促进林分生长,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都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择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差异显著;每条样带中,天然阔叶米槠各林层与全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排序均为第III林层>第II林层>第I林层>全林;择伐样带各林层生长率大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30.63%择伐强度样带和23.37%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显著,其余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生长率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择伐作业中采伐木优良树木占多大比重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每公顷250m~3蓄积,每m~3立木单价为5000日元,如按平均17%的择伐率进行择伐时,每公顷采伐木的立木价格就是21万日元。如果能把每公顷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劳动价值原理和营林生产的全过程,阐述了市场林价倒算法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倒算法林价模型,提出倒算法林价表的编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市场基础,是“市场林价”,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学界的不少同志,就理论林价和木材理论价格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极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尽快在我国建立起科学的林价制度大有好处。林价是森林的价格,即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对用材林来说,林价就是立木的价格,即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无论森林在买卖双方之间作为商品交换,还是在林业企业内部上下工序间结转或营林、森工企业间拨交,森林作为一种商品,必然有其价  相似文献   

15.
检查法第一经理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检查法是一种适合于异龄林的集约经营方法。本文在我国首次进行检查法应用研究(1987-1992)的基础上,对择伐林分的径级分布、混交比例、蓄积结构、生长量、择伐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比较了这些林分的蓄积生长量、经济效益等。应用该法不仅使蓄积生长量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充分发挥了森林的多种效益,使森林得以持续发展。与同样条件下的人工林皆伐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试验中改变了国外应用该法时的全林每木  相似文献   

16.
检查法林分生长预测及择伐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法胜  于政中 《林业科学》1994,30(6):531-539
检查法是一种适合于异龄林经营的集约作业方法,由于目前试验时间还较短(第1择伐周期1987-1992年),需要对其长期经营效果作出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修正参数预测模型(MPPM)和线性规划方法相结合对于林分进行生长预测和择伐模拟研究的方法。拟合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了形状灵活的Weibull分布形式,使得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异龄林分(反J形直径分布)的生长预测(当然也适于同龄林),特别是当径阶株数出现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林价研究的历史,阐述了近几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学界在林价理论讨论中争议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各自的理由。这些问题是:有无林价、林价实质、林价计算依据,林价形成理论和计量方法。进而对某些争论焦点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林分开始间伐至主伐的整个周期,平均胸径每增加一厘米,单位面积应伐除蓄积是个常数(近似值)。林分林木胸径的增长,树冠面积的扩大,必然引起林分内单位面积上立木株数的减少。根据这个规律,得出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立木株数(密度)与胸径的相关方程,利用这个相关方程计算了不同胸径生长阶段的林分最大密度及经营密度(最适密度)。把胸  相似文献   

19.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κ值和α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界对林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合理制定林价奠定了基础。我们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泰山林场的自然条件、营林水平,对油松人工用材林林价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林价计算选用的公式和有关项目的确定 1 计算公式的选用 林业部林计学(87)329号文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