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性引起的鸡群免疫抑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9年8月,江苏省泰安州市某AA肉用型鸡父母代种鸡群呈现生长缓慢,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后HI效价不高及多发性腹膜炎,心包炎等免疫抑制性症状,55日龄时,随机从4只患鸡采集血浆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7d后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均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单克隆抗体11A25呈强阳性反应,结果表明,该鸡各的免疫抑制状态主要由REV的早期感染及其持续发现毒血症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用包括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在内的不同来源的6个REV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以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9-AIV、H5-AIV)与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NDV)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不同REV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别用3000TCID_(50)·只~(-1)的剂量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6个RE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H9-AIV、H5-AIV与NDV免疫后4、5与6周的HI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6个REV感染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来源REV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均造成生长迟缓,并对体液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这也揭示出REV感染可能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鸣场分离到一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PCR和电镜鉴定,将该株病毒命名为HLJR090l。克隆HLJR0901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gp90,并进行了序列分析。HLJR0901与我国早期分离的南方毒株HA9901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美国和台湾的某些毒株同源性较高。HLJR0901的TCID50为10^52/mL。通过绘制复制动力学曲线对HLJR0901在cEF细胞上的增殖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d6和d7REV增殖的滴度最高。该研究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REV流行病学资料,也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单克隆抗体11B154作为一抗,建立了从组织病理切片中检测REV的免疫荧光技术(Mc-IFA)。运用该技术对人工接种REV的肉鸡和疑似REV病鸡的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组织切片进行了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和斑点杂交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的感染肉鸡中,3种方法均为阳性;在30份疑似REV的病料中,用Mc-IFA可以检测出10份阳性,而病毒分离只有8份样品为阳性。由此表明,Mc-IF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完全可以用于REV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外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67 bp,内部引物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14 bp,建立了适合REV快速检测的套式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REV毒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能扩增到314 bp的条带;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 f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5倍。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7.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法对人工感染REV的20只30日龄SPF鸡进行了检测,接种后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7天时8只鸡呈阳性反应,14天20只全部呈阳性的反应。通过对NDV、IBDV、ALV、MDV、CIAV、AIV等标准阳性血清的交叉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应用该IFA方法对我国辽宁、山东、黑龙江省部分鸡群进行REV抗体检测,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拟通过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株对1、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探讨REV的致病性与感染日龄的关系。在1、8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REV-C99株1000个TCID50.只-1,以新城疫病毒(ND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了REV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即使经过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仍然差异显著(P0.05);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则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以及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1日龄SPF鸡可显著抑制对ND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持续至4个月;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更多表现为一过性的致病作用。显然,REV的致病性对雏鸡感染日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揭示出控制REV早期感染的重要性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分别来自于针尾鸭和绿头鸭,将分离病毒分别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2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DBYR1101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中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7%和94.2%;与中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1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相似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致病力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IBVXJ-2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致病力检测结果证实,IBVXJ-2株可以致SPF鸡胚卷缩、僵化,EID50达10-8.3/0.1 mL;鸡胚肾细胞在接毒后96 h出现皱缩、脱落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对20日龄非免疫鸡攻毒后第2天,试验鸡出现甩鼻、伸颈张口呼吸等症状。将IBVXJ-2株抗原经乳化后接种1月龄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2 d和44 d用ELISA和HI检测到了IB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2.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是病毒裳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AI。V在此过程中采用病毒一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后跨膜蛋白一系列构象的变化。此外,ALV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继而引发肿瘤的产生。在对一些与ALV有相同感染机制的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引起免疫抑制的关键区也是跨膜蛋白。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跨膜蛋白有助于正确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做到更为有效的预防与治疗ALV感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斑点杂交(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13株MDV野毒株中,有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另有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2型免疫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圆环病毒2型(PCV-2)致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使感染的个体产生免疫抑制,感染猪体免疫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PCV-2可以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中存在,影响这些细胞对于抗原的递呈.PCV-2也可在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增殖,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能力的下降.调节免疫的各种细胞因子在感染PCV-2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PCV-2感染可引起IL-10分泌的增加,PCV-2与猪天然干扰素分泌细胞相互作用,可使这些细胞分泌干扰素的能力下降.PCV-2造成免疫抑制也与病毒ORF3分泌的功能蛋白有一定的关系,ORF3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主要是激活caspase-8途径而不是caspase-9途径.  相似文献   

15.
蛋用型海兰褐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REV-C99(p30)免疫接种后,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在7日龄内100%(10/10)REV母源抗体阳性。分别在有母源抗体和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鸡接种与疫苗株同源的低传代毒REV-C99(p3)或异源的REV中国野毒株HA9901(p5),以此比较母源抗体对同源和异源REV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REV母源抗体能同等有效地预防同源和异源REV感染造成的对H5和H9禽流感灭活疫苗HI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新近分离到的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21~250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由此初步判定该病毒属于I型禽副粘病毒,该病毒人工感染1、14、28、48日龄的鹅,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分别为100%、87.5%、62.5%、12.5%;人工感染25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  相似文献   

17.
用纯化的蓝舌病病毒(BT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BT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5和4E5).其细胞培养上清ELISA效价分别为1:512和1:256,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512 000和1:128 000.亚型鉴定表明,1F5和4E5分别为IgGl和IgG2a.ELISA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仅与BTV反应,不与其他相关病毒反应,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2株单克隆抗体1F5和4E5的相对亲和力指数分别为5.14×106mol/L和6.71×106mol/L.这2株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建立BTV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改良阻断ELISA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血清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纯化抗原和抗REV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改良阻断ELISA用于鸡血清中REV抗体检测,并对北京地区鸡群中随机采样的36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5.6%。与间接ELSI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改良阻断ELISA可以用于鸡群RE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昆虫的工作效率与其生物学特性及周围环境有关,由于无刺蜂具有对人无害、采集作物范围广、耐高温等优点,成为具有很大潜力的温室授粉昆虫。介绍无刺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利更好地为温室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