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商品名称为Decis(敌杀死),代号为NRDC 161。该农药是高效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能有效地防治果树食心虫、柑桔潜叶蛾、菜青虫、桃蚜等多种害虫。为了了解溴氰菊酯在桃子上的残留情况,以指导该药的使用,我  相似文献   

2.
3.
4.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在甘蓝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d,8h,以每亩40mL 的剂量在甘蓝生长后期,喷施50%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制剂2次(间隔5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5~10d,溴氰菊酯在甘蓝边叶上的残留量为0.012~0.009ppm,在心叶上的残留量为0.003~0.001ppm;而辛硫磷则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5.
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蝶  邓玉君  钱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82-1278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状态和迁移动态。[方法]采用室内柱淋洗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过程。[结果]在强度大、历时较短的等量淋溶水的作用下,随着溴氰菊酯农药浓度的增大,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小,出现相对残留量最大的深度也随之减小。[结论]溴氰菊酯对地下水污染具有潜在危险性,要合理使用溴氰菊酯农药。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质谱分析法及依据GB 2763-2019判定标准,研究咪鲜胺和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荔枝果实的质量安全。结果表明,咪鲜胺、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3 6 mg/kg和0.016 7 mg/kg;施药后1 d、2 d、3 d、5 d、10 d、 14 d咪鲜胺降解率分别为46.47%、47.65%、65.81%、72.11%、89.74%、96.47%,溴氰菊酯降解率分别为8.38%、37.72%、47.90%、62.87%、78.44%、81.44%。咪鲜胺、溴氰菊酯在荔枝果实上残留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0.0881·e-0.3150t和C=0.0159·e-0.1821t,T1/2分别为2.2 d和3.8 d,T0.99分别为14.6 d和25.3 d。长泰县在荔技挂果中后期,咪鲜胺按推荐剂量及常规施用方法在采摘前21 d及14 d即间隔期7 d连续喷施2次、溴氰菊酯按推荐剂量及常规施用方法在采摘前14 d施药1次,荔枝果实质量安全符合于GB 2763-2019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溴氰菊酯在绿茶和乌龙茶品种上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差异,明确其在福建茶区使用的安全性,在福安、安溪和武夷山进行了福云6号、金观音、铁观音和水仙等4个不同品种茶树上溴氰菊酯残留田间试验,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进行施药,药液干后1h以及1、3、5、7、10、15d分别取样制样供检测。检测统计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茶叶上的残留量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少;相同浓度处理下,春茶的残留量一般高于夏茶和秋茶,而乌龙茶(金观音)品种高于绿茶(福云6号)品种。残留半衰期总体上表现为随着使用浓度提高而延长的特点,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相同浓度处理福安乌龙茶的残留半衰期比福安绿茶长,其中春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地同一茶季同一浓度条件下乌龙茶品种间的残留半衰期也不一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在茶园的使用相对安全,目前GB/T 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要求的安全间隔期(5d)的要求是合适的,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出口欧盟的基地如果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1 000倍液建议安全间隔期定为7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溴氰菊酯在茼蒿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溴氰菊酯在茼蒿中的半衰期为3.9~4.5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4 d,药后14 d消解79%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0、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茼蒿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 mg/kg。推荐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结论]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辣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中的初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施药剂量越大,初始沉积量越高;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1 000倍液和500倍液2种施药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半衰期分别为1.6和1.7 d;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最大残留量(MRL值)推荐值为1 mg/kg,1 000倍液和500倍液茎叶喷雾后,农药残留量降解到该值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5和2.3 d,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结论]为乙酰甲胺磷在甘肃河西走廊及相似地区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检测山羊组织中溴氰菊酯的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溴氰菊酯是牛、羊体表常用驱虫药,为了探索动物组织中溴氰菊酯的残留检测方法,本试验选用GC-ECD检测法配合SE-52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检测溴氰菊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流速15psi;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300℃;补充气为氮气30mL/min;升温程序8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高到280℃保持20min.采用乙醚-石油醚(1:1,体积比)提取液提取山羊组织中的溴氰菊酯,用5只硅胶填充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以乙醚-石油醚(1:2,体积比)20mL洗脱药物,氮气流水浴吹干浓缩样品,气相色谱检测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山羊组织中溴氰菊酯在1~200ng/g线性范围内,本方法回收率为98.18%,检测限为1ng/g.该方法可用于山羊组织样品中溴氰菊酯残留的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恶霉灵在西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恶霉灵在西瓜全果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恶霉灵在西瓜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02%~83.25%,变异系数为1.12%~3.25%;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84.23%,变异系数为1.25%~3.08%。恶霉灵在西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和北京两地西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0、3.13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6、3.67 d。[结论]在西瓜上使用0.1%恶霉灵颗粒剂兑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600kg/hm2施药1次时,恶霉灵在西瓜上的安全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2.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的噻嗪酮悬浮剂兑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d。  相似文献   

13.
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及其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并据此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联苯肼酯2 000倍液施药1次,其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半衰期为3.15 d;设施栽培草莓上联苯肼酯的残留量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呈正相关。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及作用剂量施药;在施药2~3次的情况下,草莓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的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不同成分农药的降解效率,优化煅烧贝壳粉果蔬清洗剂的浓度配比并为不同农药降解效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敌敌畏、久效磷、灭线磷等14种农药的降解情况,选取的贝壳粉水溶液浓度为0.5 g/L,降解时间为5 min,考察了0.5、1.0、3.05、.0 mL 4个不同用量的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于不同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结果]研究发现,降解效率随着贝壳粉水溶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贝壳粉对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降解作用相对突出,尤其是对久效磷、敌敌畏和甲萘威的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仅加入0.5 mL浓度为0.5 g/L的贝壳粉水溶液就可降解50%以上,当加入5.0 mL时降解率超过80%,甚至对久效磷的降解率超过95%;而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能力较差,加入5.0 mL浓度为0.5 g/L的贝壳粉水溶液时,降解率在40%~60%。[结论]研究表明,煅烧贝壳粉果蔬清洗剂对大多数农药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用于去除水果蔬菜表面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5.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 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噻嗪酮悬浮剂对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 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 d。  相似文献   

16.
残留试验表明,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600ml/hm^2喷施防治稻飞虱,在田水中原始沉积量为0.11~0.25mg/kg,半衰期为5.9~7.9d;在土壤中原始沉积量为0.08~0.16mg/kg,半衰期为5.3~24.6d;在茎叶上原始沉积量2.82~6.99mg/kg,半衰期为6.5~6.8d。最终残留量试验,表明在水稻卷叶螟、稻飞虱发生期喷药2次,施药剂量为300~600ml/hm^2,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为7d,在糙米中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在土壤和茎叶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83mg/kg和0.822mg/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有机磷降解剂对生菜农残的降解效果.[方法]使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以紫茎泽兰、秸秆为原料制备有机磷降解剂,检测其对生菜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不同pH的紫茎泽兰酶降解剂、秸秆酶降解剂对生菜中的有机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降解率高达79.34%~81.91%.[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新型的有机磷降解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油菜素内酯降解油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效果。[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书香小油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效果。[结果]用油菜素内酯处理的书香小油菜中毒死蜱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31%以上,且在前期降解毒死蜱残留的效果更明显。[结论]油菜素内酯能够有效降解油菜中毒死蜱残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香料烟中多菌灵、吡虫啉、氯氟氰菊酯、三唑酮4种农药的降解效果。[方法]在香料烟上分别喷施添加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的农药,同时喷施未添加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的农药做对照,研究其第1、5、10、15天对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研究的4种农药均有降解作用,降解效率在9%81%,降解周期为115 d,降解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氯氟氰菊酯。[结论]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研究的4种农药降解效果明显,该项试验研究可为其在香料烟种植的农残控制中运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水稻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水稻秸秆中的农药残留可能会影响动物饲喂安全。吡虫啉和三环唑是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本研究选用南粳5055和镇稻10号的水稻秸秆为试验材料,利用乙腈提取水稻秸秆中的吡虫啉和三环唑,经ENVI-18小柱和分散固相吸附剂PSA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水稻秸秆中的农药残留量及其变化趋势,为水稻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吡虫啉和三环唑的添加回收率为88.36%~119.98%,变异系数为1.83%~12.38%,吡虫啉和三环唑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0×10-9g和1.25×10-10g。吡虫啉在南粳5055和镇稻10号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82 d和1.905 d,三环唑在南粳5055和镇稻10号的半衰期分别为6.086 d和5.660 d。吡虫啉喷施30 d后,残留量小于0.307 0 mg/kg,三环唑喷施35 d后,残留量小于0.056 1 mg/kg,供试水稻秸秆可安全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