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钙、硼肥对黄冠梨花斑病及果皮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钙、硼肥对黄冠梨花斑病及果皮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钙盐在目前的栽培管理模式下能提高果皮及叶片钙素积累水平并对黄冠梨"花斑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施用效果以有机钙盐最好.不同年份和不同管理水平梨园的施用效果有较大的差异.结果同时显示,土施硼肥能有效提高叶片钙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防治黄冠梨花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4种肥料的推荐剂量喷施黄冠梨,以清水为对照,测量喷肥前后果皮、果肉中的钙含量和氮含量,调查喷肥前后病情。[结果]黄冠梨健康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感病果实刚好相反。不同级别黄冠梨感病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黄冠梨发病情况与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氮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喷施钙肥后,果肉中的钙含量差异极显著;果皮中的钙含量以喷施30%腐殖酸钙最高。喷施0、3%CaClp2、4%氨基酸钙、30%腐殖酸钙和28%Ca2000钙宝30d后,病情指数明显降低,依次为58.75%、62.66%、65.18%和58.08%。[结论]黄冠梨的花斑病是与果实中钙的缺乏和氮的过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防治黄冠梨花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4种肥料的推荐剂量喷施黄冠梨,以清水为对照,测量喷肥前后果皮、果肉中的钙含量和氮含量,调查喷肥前后病情。[结果]黄冠梨健康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感病果实刚好相反。不同级别黄冠梨感病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黄冠梨发病情况与果皮和果肉中的钙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氮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喷施钙肥后,果肉中的钙含量差异极显著;果皮中的钙含量以喷施30%腐殖酸钙最高。喷施0.3%CaCl2、4%氨基酸钙、30%腐殖酸钙和28%Ca2000钙宝30d后,病情指数明显降低,依次为58.75%、62.66%、65.18%和58.08%。[结论]黄冠梨的花斑病是与果实中钙的缺乏和氮的过剩有关。  相似文献   

4.
1 鸡爪纹 1.1 套袋黄冠梨成熟期遇雨后,果面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锈斑,果农俗称"鸡爪病",病斑形状各异,有线形、月牙形、鸡爪形及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初期发生多为黄褐至红褐色,到后期出现的花斑多为黑褐色.锈斑只出现在表皮,果肉无任何病变.  相似文献   

5.
黄冠梨鸡爪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冠梨鸡爪病又称黄斑病、锈斑病等,是1种严重为害黄冠梨果皮的生理病害,尤其是套袋果实发病更为严重,导致优质果率降低,经济效益下滑。阐述了黄冠梨鸡爪病的发生规律、发病机理和综合预防措施,旨为防治黄冠梨鸡爪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黄冠梨果实Ca和果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套袋的方法,研究套袋黄冠梨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套袋黄冠梨果实成熟过程中Ca和果胶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套袋显著降低果皮中Ca含量,对果肉中的Ca含量影响不显著。同时,套袋降低了果皮中醇不溶性物质(AIS)含量及其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对果肉中果胶含量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黄冠梨果实中Ca含量与AIS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套袋导致果皮果胶含量的降低,很可能是套袋降低果皮Ca含量的重要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甘肃景泰黄冠梨鸡爪病与果肉钙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冠梨喷施不同钙制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果面喷施3 g/kg氯化钙、1 000倍氨基酸钙、700倍CA2000钙宝和1 200倍翠康钙宝4种不同钙肥处理的黄冠梨果肉全钙含量明显增加,Ca/N比值提高,鸡爪病发病率明显降低;黄冠梨果肉全钙含量、Ca/N比值与鸡爪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GA处理对套袋黄冠梨果实表面花斑病发生以及果皮钙含量的影响,在梨果套袋前用GA3和GA4+7进行喷施,统计果实花斑病的发生率并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总钙及不同形态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GA4+7,处理的果实花斑病发病率为14.5%,显著低于套3层袋处理(22.5%);GA3和GA4+7处理的果皮总钙及不同形态钙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套3层袋处理基本一致。在花后90d,GA处理的果皮总钙、水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含量显著高于套3层袋处理,而低于裸果;NaCl溶性钙含量与套3层袋处理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裸果。GA处理的果皮盐酸溶性钙含量在花后100~110d显著低于套3层袋处理,而与裸果间无显著性差异。花后80d以后,GA处理的水溶性钙相对含量与裸果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套3层袋处理;NaCl溶性钙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套3层袋处理和裸果;醋酸溶性钙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套3层袋处理,而盐酸溶性钙相对含量低于套3层袋处理而高于裸果;残余钙相对含量少。GA4+7,处理可减少套袋黄冠梨花斑病的发生;GA3和GA4+7,处理促进了果皮总钙、水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含量的增加,降低了盐酸溶性钙及其相对含量,对NaCl溶性钙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果袋类型对黄冠梨褐斑病及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黄冠梨果实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方法]于盛花后36 d对黄冠梨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于果实成熟期(盛花后130 d)每株各选择一个基部主枝统计褐斑病发病率,并采取未套袋果实、套袋后表现正常、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的果实各30个进行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分析。[结果]套2层纸袋的果实中未发生果皮褐斑病,而套3层纸袋的果实中发生褐斑病。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和Ca/K比值,提高了K含量,特别是患病果实表现更为明显;但套袋对果肉中Ca、K含量影响较小。套袋均可提高果肉中Mg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含量,但厚纸袋明显低于薄纸袋,患病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于正常果实。[结论]黄冠梨果皮褐斑病的发生与套厚袋诱导的果皮中低Ca含量和低Ca/K比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微量元素对黄冠梨叶片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冠梨为材料,探讨中微量元素不同配比组合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梨生产上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通过将中量元素Ca、Mg肥与微量元素Fe、Zn、B肥,按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喷施黄冠梨,探索其不同配比组合在黄冠梨树体生长发育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对黄冠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月,黄冠梨叶片中Fe元素含量呈线性增长,之后总体上趋于稳定;Zn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升—降—升—降"变化趋势;B元素含量呈"升—缓—降"变化趋势;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升—降"变化趋势;Ca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至7月时含量最高。果实中的5种中微量元素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B与Mg、Mg与Ca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Zn与果实中Zn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施肥时应优先考虑喷施能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含糖量)为主的Fe 0.4%、Zn 0.4%、B 0%、Mg 0.25%、Ca 1.0%或Fe 0.4%、Zn0.5%、B 0.2%、Mg 0%、Ca 0.7%组合;如单纯追求以产量指标为主,则喷施Fe 0.3%、Zn 0.3%、B 0%、Mg 0.75%、Ca0.7%组合。但在实际生产上果实内在品质常为第一考虑因素,产量指标为第二考虑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和人们对水果的食用习惯(喜甜恶酸),以处理11(即Fe 0.4%、Zn 0.4%、B 0%、Mg 0.25%、Ca 1.0%)为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1.
果袋透光性对晚西妃桃裂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晚西妃果实裂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有效地降低果实裂果率,7种果袋套袋的果实裂果率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套袋后果实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但不同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实花青苷含量高于不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除了3号袋(外表面淡土黄色蜡纸,内层白色蜡纸)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糖酸比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在所选用的7种果袋中,以外层表面褐色里黑色,内层白色蜡纸的果袋(5号果袋)在降低果实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宜南方早熟砂梨系统翠冠梨(Pyrus pyrifoli Nakai cv.Cuiguan)和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Huangjin)果实的果袋。[方法]对翠冠梨和黄金梨进行了5种果袋套袋处理,分别为超亚光纸袋(外黄褐色内黑复合袋)、普亚光纸袋(外黄褐色内灰黑复合袋)、"膜+纸"纸袋(外黄内黑膜纸袋)、蜡纸袋(黄色单层袋)、报纸袋。果袋规格:长19.5㎝,宽15.0㎝。[结果]与未套袋果相比,套袋果果面光滑,皮色鲜艳,锈斑少,果点小,但果实重量有所减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风味稍有变淡。5种果袋中,普亚光纸袋对翠冠梨套袋效果最好,超亚光纸袋对黄金梨套袋效果最好,能改善果面色泽,使果皮着色均匀,果点小而不明显,显著降低锈斑级数;蜡纸袋和自制报纸袋对改善果面颜色和防止果锈效果不明显。[结论]对翠冠梨和黄金梨实施套袋栽培,可以十分显著地改善果实外观品质,但不同梨品种适合不同的纸袋类型,应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不同的纸袋类型。  相似文献   

13.
董宇  冯云霄  关军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34-3841
【目的】研究苹果痘斑病果实和健康果实不同部位Ca、K和Mg含量及离子微区分布,分析Ca定位与痘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果实产生痘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以‘短枝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 Spur Fuji)为材料,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患痘斑病果实(简称病果)与健康果实(简称健果)的顶、中、底部果皮组织中Ca、K和Mg含量。同时,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果皮和果肉组织中Ca、K和Mg的微区分布,并观察Ca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规律。【结果】病果的果皮中Ca含量显著低于健果,而K和Mg含量与健果无显著差别。X射线微区分析证明,健果果皮中Ca和K的X射线峰值显著高于病果的,健果果肉中Ca峰值显著高于病果的,K的峰值相反,但病斑区域K峰值极高。在健果中,Ca颗粒大量存在于果皮或果肉的液泡中,且分布均匀,但在病果中,Ca颗粒分布显著减少,尤其是在病斑区域的果皮细胞中,大量Ca颗粒出现在内陷的液泡膜之外,且其细胞形状不规则,内含物减少,内部形成大小不同的囊泡。【结论】病果的果皮组织中Ca含量明显低于健果的,病斑区果肉中积累大量的K。果皮细胞内Ca外泄,液泡内Ca明显减少。这些揭示细胞内Ca参与苹果果实痘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分布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苦痘病的关系,为解决苹果栽培中钙的生理代谢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摘袋后和储藏期内果实不同部位Ca2+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果实照光面Ca2+含量高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Ca2+含量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背光面,梗洼处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MDA含量低于背光面,梗洼处MDA含量低于萼洼处。[结论]果实照光面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萼洼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时期摘袋和不同日照光量处理,研究了矮砧密植条件下光照积累量对苹果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袋后,苹果果实花青苷含量迅速增加.采前18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采前12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一直持续增加,采收时花青苷含量与早摘袋果实无显著差异.不同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育果袋对‘瑞雪’苹果(Malus×domestica Ruixue)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品质‘瑞雪’苹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以5年生‘瑞雪’苹果为试材,于花后70 d分别采用红、橙、黄、绿、蓝、靛、紫单层木浆纸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单层白色育果袋为对照,于花后190 d统一采收。采用光谱仪测定不同颜色果袋内透射光光谱,测定果皮叶绿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类黄酮含量、果实糖组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法探索光质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育果袋内光质组成主要与果袋颜色有关,其中,与白色果袋对照相比,紫光、红光分别在对应颜色的果袋中透过率均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15、1.13倍。不同颜色果袋处理后,果皮的L*和b*值均高于对照白色果袋,而a*值、果点指数、着色指数均低于对照。与其他彩色果袋相比,紫色果袋处理后的果皮叶绿素(0.0548 mg·g-1)、果实总酚(1.325 mg·g-1...  相似文献   

17.
用氯化钙液、j2B涂料、保鲜袋、聚乙烯薄膜袋等方式处理进行金冠苹果的贮藏,6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用保鲜袋,聚乙烯薄膜袋均可有效地抑制果实的水分蒸腾作用,果实表面不发生皱缩现象;此外,还可减少果实腐烂,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虽然虎皮病的发生相当严重,但还是提高了果品的商品率。贮藏前用500—1500ppm浓度的BHT处理可控制虎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锦橙裂果的钙素营养生理及施钙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矿质营养与锦橙裂果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探讨钙在锦橙裂果中的作用及其对果皮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柑橘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对北碚447锦橙果园的调查研究和采样分析,研究裂果和正常果功能叶片、果皮和果肉中N、P、K、Ca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采用田间试验在花前及幼果期进行喷钙处理,研究钙对裂果及果皮结构物(果胶)及其水解酶类、活性氧清除酶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裂果植株叶片和裂果果皮、果肉中的钙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裂果率与果皮中的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裂果果皮中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的活性较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低;果实的裂果率与果皮中的PPO活性成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和原果胶(PP)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喷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皮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PPO、POD、PG、CX活性,提高了SOD、CAT活性以及原果胶含量。【结论】果皮中钙含量不足导致细胞壁水解酶(PG、CX)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维持果皮强度和延展性的原果胶含量降低是锦橙裂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外源喷钙能显著降低果实膨大期的裂果率,喷施钙肥是减少锦橙裂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