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球悬铃木叶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一球悬铃木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150μm.一球悬铃木叶表皮及叶脉和叶柄上密被绒毛和星状毛,主脉上下的表皮细胞小且排列紧密;叶肉上、下均有栅栏组织,并且较为发达,海绵组织弱化;叶脉发达;气孔密度大,21.4个/单位面积,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组织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研究园艺观赏植物金心吊兰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金心吊兰的叶片为等面型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约为下表皮的2倍,气孔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园艺栽培变种金心吊兰的叶片更厚,主要叶细胞更大,不同于叶片全绿的原变种宽叶吊兰;③金心吊兰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对叶表皮和叶肉组织的发育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黄色条纹区叶细胞明显较绿色条纹区大。  相似文献   

5.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14个橄榄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橄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1~2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大于下表皮厚度,叶脉突起,栅栏组织由1~2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不同种质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同一品种的叶脉突起度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据此探讨了橄榄叶片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对绵剌和蒙古扁桃两种旱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进行观察。观察结果为:它们的上表皮都产生了一些大型的泡状细胞,绵刺的上下表皮细胞形状相近,而且都有气孔分布,蒙古扁桃的上下表皮细胞差异较大,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叶肉的栅栏组织十分发达,两种植物的叶都属等面型叶;叶脉的维管束鞘明显,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旗叶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叶片细胞的调控效应,2008—2009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烯效唑、多效唑、麦巨金、麦业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种浓度的水溶液处理小麦,研究了对旗叶叶片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4种调节剂对旗叶不同环数叶肉细胞的比例影响不大,仅常规浓度的麦巨金和加倍浓度的烯效唑使多环叶肉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4种调节剂处理的小麦旗叶3环叶肉细胞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小,尤以宽度的减小更为明显。常规浓度下,麦巨金处理的细胞宽度显著小于对照及其它调节剂处理。加倍浓度下,多效唑处理的细胞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和其它调节剂处理。4种调节剂常规和加倍浓度处理都使旗叶叶片的厚度增加,且与对照叶片厚度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种浓度的4种生长调剂处理后小麦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常规浓度的麦巨金、麦业丰和加倍后的多效唑、烯效唑对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这是不同调节剂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不同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小麦高产、超高产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研究中应用的生长调节剂,使小麦叶片厚度增厚,叶肉细胞变小,从而达到改善叶片质量和群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化植物叶片结构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14种城市绿化植物叶片结构对3种光强生境(0%(全光照)、45%和75%遮光)的响应,比较植物的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气孔密度、上下表皮厚度和叶脉系统(中脉和维管束)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光度增加,大多数研究植物叶片变薄,栅栏、海绵组织厚度变薄,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减小,气孔密度减小,叶片表皮变薄但变幅不大,中脉厚度有变小趋势但维管束系统变化不明显.主要根据叶片厚度变化和叶肉组织中海绵组织发达程度,将14种植物的耐荫性分为3类,其中耐荫性较强的植物有5种:厚皮香、桃叶珊瑚、油麻藤、石楠和栀子;耐荫性一般的植物有5种:金边水蜡、紫叶小檗、金丝桃、金边黄杨和红王子锦带;耐荫性较弱的植物有4种:火棘、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和红花檀木.而叶片气孔密度、上下表皮厚度和叶脉系统的变化可能与植物耐荫性缺乏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叶片表皮和解剖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而上表皮分布少;膜荚黄芪下表皮气孔数明显多于蒙古黄芪;二者气孔器均属无规则型。叶脉由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二者叶肉都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属两面叶。蒙古黄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明显高于膜荚黄芪,表现出抗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典型粳稻植株气孔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典型粳稻品种秋光剑叶、叶鞘、穗颈及颖壳的气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剑叶背面气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但此规律性常因气孔行的突然中断被削弱。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纵向变化呈偏态分布,叶中部气孔密度大于叶基又大于叶尖部;叶中部气孔长度最小,气孔宽度最大。剑叶背面横向气孔密度呈中部最大的正态分布,气孔大小变化不大。叶片边缘气孔行不分组。本研究还发现,中脉和叶鞘上亦有气孔分布,而且中脉上的气孔密度在所测各器官中最大,叶鞘上的气孔密度约为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的1/3左右。穗颈上有少量气孔分布。  相似文献   

12.
The implication of the revelation of the inverse leaf aging sequence (ILAS) of wheat needs to be prob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2005, the comparison experiment of the ILAS and the conventional leaf aging sequence (CLAS)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canopy temperature and some important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wheat. In nature, there existed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wheat leaves aged in an sequence opposite to the conventional sequence and some of the leaves of ILAS wheat aged sequentially differed from those of CLAS wheat, i.e., the penultimate leaves rather than the flag leaves aged last among the leaves at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inverse leaf aging sequence,there appeared an unconventional leaf color structure at the late fruiting stage, which had yellow upper leaves and green lower leaves, opposite to the conventional leaf color structure that had green upper leaves and yellow lower leaves; th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the penultimate leaves of ILAS wheat unconventionally surpassed those of their flag leaves as their growth moved forward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stage, and the ILAS wheat characteristically presented cold canopy temperature, i.e., a cold tail canopy temperature at the late fruiting stage, or a cold canopy temperature at the whole fruiting stage; because ILAS wheat was unique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 its kernel weight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LAS wheat,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y" kernel-filling mod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kernel-filling mode of CLAS wheat under which the flag leaves act as the main nutrient supply source at the whole fruiting stage. This study provided a new idea and approach for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wheat fruiting and aging, wheat yield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cold type wheat and cold tail wheat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不育系宜香1 A为材料采用B C Sood(1978)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香型水稻不同时期叶片香味差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同一叶片中间部分香味更浓,同一单株中主穗与分蘖穗的同位叶片香味无明显差异。在剑叶未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倒2叶香味逐渐变浓,而不完全剑叶的香味不如倒2叶浓;在剑叶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剑叶香味逐渐变浓,在同一单株所有叶片中成熟剑叶香味最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研究了11个栽培大麦品种叶片气孔密度、叶脉数和剑叶及其组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叶脉数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穗粒重、千粒重紧密相关;第4叶气孔密度、剑叶叶脉数和气孔密度与穗粒数的三元回归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从形态、解剖等方面研究了小麦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別及一般特点。结果表明:植株较高,旗叶较窄长,旗叶面积抗旱系数大,叶片长宽比大、茎秆较细,茎及叶鞘内维管東数目较少,叶片内维管束密度较大是抗旱性较强的性状标志。干旱条件下,栽培措施相同,能形成较大的群体,亩穗数较多,光合面积较大和形成较多生物产量的品种其抗旱性强,经济产量高。结合文献,文中还讨沦了小麦抗旱性的复杂性,并初步提出了抗旱的小麦品种材料可分为“原始抗旱”及“改良抗早”二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 引言不少研究证明小麦开花后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绝大部分的干物质,其中旗叶的贡献最大。MohiuddiN等(1980)发现冬小麦旗叶和穗部绿色面积功能期与籽粒产量和粒重为正相关;与每穗粒数为负相关。DhimaN等(1980)也证明旗叶面积同籽粒产量有密切关系。小麦籽粒的产量与其充实度有关。我省多数地区年度间存在小麦籽粒充实不良、千粒重低  相似文献   

17.
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对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根腐长蠕孢毒素处理小麦5日龄黄化苗、旗叶圆片和线粒体后,抑制了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PO)活性,并导致快带区PO同工酶数目减少;促进了抗病品种PO活性,使其同工酶带活性加强.用根腐毒素处理旗叶提取液后,抗病、中抗和感病品种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抗病性越强,PO受抑程度越小.因此认为,PO是小麦抗根腐病机制的组分之一,可能与线粒体完整性有关,快带区PO同工酶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8个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和西农979不同生育期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并对其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SLA和LDMC平均值小于西农979;小麦叶片养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N)、全钾(K)和全磷(P);成熟期大穗型小麦品系各器官平均氮素积累能力都高于对照,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大小顺序为籽粒>茎+鞘>穗草(穗轴+颖壳)>旗叶>倒二叶>余叶;大穗型小麦平均转移率和贡献率较西农979低;抽穗期旗叶SLA和LDMC呈负相关关系,SLA和N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和P、K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叶片结构性状与养分含量影响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与转运,通过水肥调控措施来提高大穗型小麦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对籽粒的影响,选用紧凑型小麦高优503、郑麦004、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冠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不同剪叶处理籽粒灌浆期的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旗叶对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影响最大,冠层叶片对强势粒的影响是旗叶、倒3叶>倒2叶,而对于弱势粒则是旗叶>倒3叶、倒2叶。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冷源具有明显降低小麦体温的作用,是培育冷型小麦的优质种质资源。论文通过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冷源、冷型小麦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9430功能叶片的显微结构,并在灌浆结实期测定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旨在揭示冷源功能叶片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冷源旗叶叶片厚度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19.3%和9.0%,倒二叶分别高出19.7%和5.7%,倒三叶分别高出37.2%和2.7%;冷源旗叶叶脉横截面积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25.2%和37.7%,倒二叶分别高出5.9%和12.6%,倒三叶分别高出13.1%和33.3%;冷源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中的叶脉间距分别比冷型小麦小偃6号同叶位功能叶片高出17.7%,2.0%和9.2%,分别比暖型小麦9430同叶位功能叶片低3.7%、6.8%和8.3%。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冷源、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冷源和冷型小麦在灌浆前、中、后期均较暖型小麦高,功能叶片衰老缓慢,功能期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