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产IBV疫苗株膜蛋白基因的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Wx和Ws,通过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IBVD41株、H120GD株、H120SH株、H520GD株4个国产疫苗株和标准强素M41-E4株完整的M基因cDNA,然后将其分别克隆到pGMET-Easy或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发现:这5个IBV毒株的M基因均为678bp,分别编码由2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序列分析表明:D41株、H120GD株和H120SH株M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它们在系统发生进化树中处同一分支;而H52GD株和国内的M41-E4株和国外的M41株M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6%,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在系统发生进化树上处另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根据IBV病毒已报道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用于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T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引物,经RT-PCR得到了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将目的的条带纯伦并回收以后,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中,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已发表的IBVN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具有高度相似性。证明我们克隆了IBVT株的N基因。  相似文献   

3.
IBV H52疫苗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信息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巨大。IB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可编码纤突蛋白(S,可裂解为S1和S2)、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等3种主要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克隆并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核衣壳蛋白(N)。根据IBV ZZ2004株的N基因设计1对引物,提取IBV ZZ2004株的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大小约1.23 kb的片段,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GEM-T构建pGEM-T-N。将pGEM-T-N用EcoR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将酶切后的N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外源基因获得了表达且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蛋白可与相应的IBV ZZ2004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N蛋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为IBV诊断试剂盒及新型IBV重组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发表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Beaudette株核衣壳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 RT-PCR方法 ,克隆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 (X株 )的核衣壳基因 ,并测定了其序列。 X株 IBV与来自 Gen Bank的其他 10株 IBV相比 ,共存在 136个点突变 ,其中有 15处是连续突变区域 ,这些点突变总体呈散在分布。X株与其他毒株的核衣壳蛋白同源性在 90 .2 %~ 99.0 %之间 ,X株 IBV与同为肾型的 N株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IBV疫苗株基因组3‘末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疫苗株(D41、H120GD、H120SH、H52BJZH和H52GD株)和IBV标准强毒M41-E4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包括部分核衣壳蛋白(N)基因以及紧接着N基因下游的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UTR)。测序结果表明,从D41、H120GD和H120SH株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614bp;而从H52BJZH、H52GD和M41-E4株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406bp。序列分析发现,被检的6株IBV毒株可分为两组,其中D41、H120GD和H120SH株为一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99.8%;而H52BJZH、H52GD和M41-E4株构成另一组,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100%;两组之间的最大同源性仅为94.6%。在系统性发生进化树上,这两组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簇上,国内的H52BJZH、H52GD与国外的H52株不在同一分支簇上,相反却与国内强毒M41-E4株以及国外M41株在同一分支簇上。提示国内H52疫苗株与国外H52疫苗株不同,它们在亲缘关系上更靠近M41-E4株和M41株。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公开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W和C9001分离株完整的核衣壳(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2个IBV分离株核衣壳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彼此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0%和89.5%,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参考毒株相应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w株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广东分离株(AY646283)同源性最高,为9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6%;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1%~88.0%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0.7%之间;C9001株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4%~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9.8%之间。从核衣壳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可见,W株与C9001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枝,亲缘关系较远。同时将核衣壳基因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COS-7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出核衣壳蛋白的体外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V核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文献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cDNA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1对引物,以TGEV TH-98强毒株基因组m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扩增其N基因:将RT-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ORF)定向克隆到载体pProEXHTb上,重组质粒PHN转化进大肠埃希氏菌DH5a株,通过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表明已成功获得了TGEVN基因的无性繁殖体系。TH-98强毒株的N基因的Purdue-115株、FS772/70株、TO14株、96-1933株及TF I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7%、975、95%和96%,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7%、98%、96%和97%。  相似文献   

9.
10.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亚基因组mRNA为模板根据文献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其核衣壳(N)蛋白基因的cDNA;将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b中特异酶切位点;将重组质粒PHN转化进大肠杆菌TG1株,在浓度为1.0mM IPTG和37℃条件下诱导,PHN基因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经SDS-PAGE,Western-blot试验,确定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大小为预期的47kD。试验结果证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TGEV N基因的融合蛋白产物的确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分离自沈阳地区的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Y毒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成功地对其免疫原S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通过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研究等试验验证分离自沈阳地区的SY毒株确实为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SY株不同于参考毒株澳大利亚T、H52、M41,且不同于国内其它流行株HD、HB、XB、DB等,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利用IBV S1基因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经RT-PCR扩增SY毒株的S1基因,得到预期的约1.7Kb片段;并将扩增所得cDNA插入克隆质粒pUC19的EcoRⅠ/BamHⅠ位点,在大肠杆菌DH5a中实现目的基因的克隆。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及PCR鉴定,证实为阳性重组质粒,利用末端双脱氧链终止法对其测序,得到S1基因全长1640bp,包括整个开放阅读框。通过序列分析软件DNASIS、PROSIS、MEGA等软件对S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SY与7株参考株和国内流行株HD株相比,无论是核苷酸序列同源百分率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百分离都较低,均未达到80%,这就提示我们SY毒  相似文献   

12.
对2006-2009年从山西各地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的7株IBV地方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7株IBV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有5株含有一个长1 230 bp的ORF,其余2株含有1 227 bp,编码410/409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常用疫苗株H12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与GenBank中的34株国内外分离毒株核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41株IBV毒株分属于4个群,至少有3个群在我国流行,7个分离株分布在第Ⅳ群中,第IV群大多来自我国的北方地区地方分离毒株,第Ⅱ群来自我国南方地区的部分地方分离毒株,从N基因推导氨基酸进化树上分析可见,我国的IBV地方分离毒株主要分布在第Ⅱ和第Ⅳ群中,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可见IBV地方分离株在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进化群。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方法对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扩增、测定及分析,应用DNAStar软件将这些分离毒株与中国常用疫苗毒株、其他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均表明:2株分离毒株与J2、Q1、T3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疫苗株H120和4/91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对自1994—2009年从我国5省区免疫鸡群中分离到的3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1基因序列存在广泛的氨基酸替换、缺失和插入现象,大部分IBV分离株S1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集中在60~63、73~74、97、128、282~299位等。S2基因较为保守,主要在裂解位点后的2~47、122~152位发生氨基酸的替换,可见IBV S基因的不断变异可能是造成本试验所调查的5省区免疫鸡群IB频发的重要原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本试验所调查地区近十多年来肾型毒株仍是主要流行株,没有或少有4/91型毒株流行。所调研地区鸡的腺胃炎持续广泛地发生,但是从临床腺胃病料中很少分离到IBV,可见IBV不太可能是引起腺胃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VIL-10基因在疫苗株和野毒株之间的差异特征。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ORFV NZ2株的VIL-10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以疫苗株和野毒株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ORFV的VIL-10基因全序列并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情况及蛋白结构。结果显示,本试验测定的疫苗株和野毒株VIL-1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4%,差异主要是单个碱基的突变,其中疫苗株在132~134 bp核苷酸序列出现缺失;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5%,出现了15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其中疫苗株第42位氨基酸天冬酰胺出现缺失;蛋白质在一级结构及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抗原表位参数及有无信号肽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疫苗株和野毒株编码的蛋白质均无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的野毒株与疫苗株属于不同分支,遗传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野毒株与疫苗株的VIL-10基因发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ORFV疫苗株的毒力致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pSVQDS1。将大量扩增并经聚乙二醇纯化的pSVQDS1溶于PBS,以3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于4周后采集分离免疫小鼠血清进行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SVQDS1能够诱导产生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染性支气管炎给我国规模化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尝试研制重组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了解其免疫效应,以期获得高效而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为更好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文章从各种表达载体系统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蛋白的优缺点及其产生免疫保护效应的角度,对近年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概述,且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现存的问题,展望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