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氮效应对棉花氮素分配、转运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天源  何新林  衡通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2):315-323,337
探究盐氮效应对棉花氮素动态积累、运转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以棉花“新陆中68号”为材料,设置土壤盐分含量为S1(2.5~3 g/kg)、S2(5~6 g/kg)和S3(8~9 g/kg),施氮量分别N1(105 kg/hm2)、N2(210 kg/hm2)、N3(315 kg/hm2)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对各器官生物量氮素累积进行拟合,以V m(最高累积速率)和Δt(持续时间)为2个动态特征指标分析盐氮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快速累积时间和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根、茎、叶)生物量S1N3处理最大,棉铃生物量S1N2处理最大,S3条件下棉铃生物量表现为N3>N2>N1。各营养器官积氮量S2处理均达到较大,在S1和S2中茎积氮量为N2>N3>N1。在S2和S3中叶积氮量为N3>N2>N1,棉铃积氮量为S1>S2>S3和N3>N2>N1,根积氮量N3>N2>N。N1S3处理各营养器官生物量积氮量Δt最小,V m最大。盐分显著抑制棉花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及V m(P<0.5)。施氮量与土壤盐分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氮肥在盐分S1和S2中N2和在盐分S3中氮肥N3最利于生殖器官生物量积累及V m。盐分越高,氮素运转率越低。施氮量促进氮素运转率。各器官积氮量累积和营养器官氮分布使作物氮分布更均衡,导致产量的最优。S1N2产量最大达到6683 kg/hm2。氮肥在盐分S1和S2中N1氮利用效率最优,盐分S3中氮肥N2最利于氮利用效率。因此在盐分<6 g/kg土壤施用氮肥105 kg/hm2或210 kg/hm2,最利于棉花生产和效益。盐分在8~9 g/kg土壤应施用氮肥315 kg/hm2。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盐碱土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2018和2019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氮肥梯度试验,以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素水平,即 0 (N0)、90(N1)、180(N2)、270(N3)、360(N4)和450(N5)kg·hm−2,在玉米拔节期(V6)、小喇叭口期(V10)、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乳熟期(R3)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玉米冠层图像,利用Matlab编写代码开发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提取玉米冠层图像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研究基于此计算的10个冠层图像参数指标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稳定性好且敏感度高的图像色彩参数,构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图像参数间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以探究利用无人机图像进行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估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冠层图像参数指标绿光与红光比值(G/R)、绿光标准化值(NGI)、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相关性高且变异系数小,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潜在最佳色彩参数;将最佳色彩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进行回归模型构建,幂函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利用2019年相同氮素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发现NGI与植株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实测值与估测值的R2分别为0.738和0.689,检验指标RMSE为2.594和3.014,nRMSE为13.125%和13.347%,预测精度和准确性高于G/R和RGBVI。故选择NGI作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优参数,参数NGI与植株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P=4.967×106NGI14.26)R2为0.707,与叶片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L=1.707×106NGI12.88)R2为0.654。说明应用无人机图像技术可以较好地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动态估测,构建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氮肥精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为实现新疆棉花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棉花田间滴灌施肥试验,设置的3个灌水量(W)分别为360 mm (低量)、480 mm (适量)、600 mm (高量),3个施氮(N)水平分别为0 kg/hm2、300 kg/hm2 (适量)和450 kg/hm2 (高量),共9个处理组合。棉花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稳定态有机碳(NOC)含量,测定土壤脲酶(URE)、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利用田间原位填埋尼龙网袋法测定各处理土壤有机物料(秸秆)分解率(OMDR),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与W600N450处理相比,2015和2016年W480N300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提高了8.9%和10.9%,C/N分别提高了16.2%和1...  相似文献   

4.
以‘天禧三号’和‘必抗T60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垄下覆膜栽培,设置有机肥正常用量(60 t/hm2,4M)、有机肥增施(120 t/hm2,8M)和氮钾化肥推荐用量(225 kg/hm2,N1)、氮钾化肥减施15%(191.25 kg/hm2,N2)、氮钾化肥减施30%(157.5 kg/hm2,N3),随机组合,共6个处理(4MN1、4MN2、4MN3、8MN1、8MN2、8MN3),探究氮钾化肥减量及有机肥增施对设施番茄品质的影响,进一步量化适宜的施肥梯度。结果表明:(1)增施有机肥后,两个品种番茄的单果重均有所增加。(2)正常有机肥处理后,两个番茄品种果实品质指标随氮钾化肥减施变化趋势不一,说明氮和钾在不同品质指标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增施有机肥后,两个番茄品种品质指标(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随氮钾化肥减施占比增大基本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天禧三号’番茄在相同用量有机肥处理下减施氮钾化肥使果实中氮和钾含量均增加,磷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必抗T608...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有机氮组成和有效性影响土壤肥力的高低。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冬小麦氮素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开展氮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在河南温县进行,试验历经3季冬小麦和两季夏玉米。小麦设置5个施氮(N)量处理:300 kg/hm2(N300)、225 kg/hm2 (N225)、195 kg/hm2 (N195)、165 kg/hm2 (N165)、0 kg/hm2 (N0),从第2季冬小麦开始,调查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0—20 cm土层土壤全氮、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实现冬小麦稳产的最低施氮量为165 kg/hm2,满足冬小麦对氮素需求的最低施氮量为195 kg/hm2。酸解氮(TNex)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氮组分,占全氮的59.06%~92.26%。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N165和N195处理降低了TNex在有机氮中的比例,而N0、N225和N3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使用多酚–叶绿素仪对棉花进行快速无损氮素营养诊断适宜的指标。  【方法】  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纯N 0、180和240 kg/hm2,分别用N0、N180和N240表示。所有氮肥分5次随滴灌施入,每次施肥后3天,利用多酚–叶绿素仪 (Dualex-4) 和SPAD叶绿素仪分别测定20株棉花叶片的氮平衡指数 (NBI)、Chl值和SPAD值,同步采样测定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及0—20 cm、0—40 cm和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  【结果】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关系最密切。增加氮肥施用量,棉花叶片氮素营养诊断指标NBI、Chl值和SPAD值均显著增加。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叶片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 (r) 均达到0.8以上。相关性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 (RE) 分别为–4.0% (NBI)、–3.1% (Chl) 和–5.7% (SAPD)。其中,氮平衡指数 (NBI) 模型对棉花叶片全氮含量的预测精度最高,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4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 (MAPE) 为6.91%;标准均方根误差 (nRMSE) 为8.21%。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土壤硝态氮的模型决定系数表现为NBI > Chl > SPAD。模型校验分析表明,NBI模型与0—40 cm土层硝态氮实测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116,预测值与实测值的MAPE和nRMSE分别为14.11%和17.88%。  【结论】  应用多酚–叶绿素仪监测棉花氮素营养,氮平衡指数 (NBI) 与棉花叶片氮含量和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仅为6.91%和14.11%,可以满足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7.
靳鹏辉  陈哲  王慧  徐乔  胡天龙  周蓉  蔺兴武  刘琦  谢祖彬 《土壤》2023,55(5):964-973
为了评估麦季多年连续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N2O排放的影响,于2010年麦季开始开展了为期11 a的麦季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定位试验。试验共包括5个处理:无玉米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CK);6 t/(hm2·a)玉米秸秆还田(CS);2.4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1);6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2)和12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3)。结果表明,BC2和BC3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易氧化碳、可溶性有机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CS、BC1和BC2处理水稻生长季N2O总排放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但是BC3处理的N2O总排放量比CK提高了245.31%,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C3处理的N2O总排放量和施氮肥后N2O排放高峰期的累积排放量分别比CK提高了3.84 kg/hm2和3.3...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替施部分化肥是实现我国化肥零增长并保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等养分条件为基础,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基施化肥对玉米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红壤坡耕地有机肥的合理利用及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肥处理(CK)、施用100%化肥处理(NPK)及4个基施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处理,替代率分别为10%(T1),20%(T2),30%(T3),40%(T4),分析玉米产量、吸氮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籽粒、秸秆生物量,玉米籽粒产量提高达6.07%~19.53%,秸秆生物量提高达2.16%~21.76%,且有机肥替代30%的化肥处理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7 653 kg/hm2,16 530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有一定的显著性;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均提高了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吸氮量,各施肥处理下的玉米地上部氮素平均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3(292 kg/hm2)>T2(248 kg/hm2)>T1(212 kg/hm2)>T4(203 kg/hm2)>NPK(176 kg/hm2)>CK(52 kg/hm2),T3处理较NPK,T1,T2,T4处理下的玉米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提高了39.90%,27.37%,15.01%,30.38%; 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均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提高比例分别为5.00%~21.80%,2.44%~9.48%,20.48%~94.02%,7.54%~32.86%,且T3处理下的各氮素利用率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且提高玉米的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等氮替代30%基施化肥的配施效果最好,可作为云南红壤坡耕地玉米增产和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为优质小麦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位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78年,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适量化肥氮138 kg/hm2 (N1)、适量有机肥30000 kg/hm2 (M1)、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M1N1)、过量化肥氮276 kg/hm2 (N2)、过量有机肥60000 kg/hm2 (M2)、有机肥3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M1N2)、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138 kg/hm2 (M2N1)、有机肥60000 kg/hm2+化肥氮276 kg/hm2 (M2N2),其中N1和M1为等氮量处理,N2和M2为等氮量处理。于2021年小麦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柑橘氮素管理的定量化,该研究以5年生‘春见’橘橙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对照施氮处理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0、50、100、200 g/株)和调控施氮处理Nr1、Nr2、Nr3(分别根据N1、N2、N3进行调控),在试验开展的第1年利用高光谱技术,分别建立柑橘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的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无损监测模型;第2年利用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无损监测模型与追氮量公式计算调控施氮处理的实际追氮量,比较分析对照施氮和调控施氮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的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8(果实膨大期)和0.77(果实转色期)。调控施氮处理Nr1和Nr3比对照施氮N1和N3分别增产5.49和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