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控制汽油机的冷起动HC排放,开发了一个活性炭吸附器,用于吸附车用汽油机冷起动阶段排放的HC。吸附材料采用煤质蜂窝状定型活性炭块,吸附器外表面用薄钢板焊接封装,整个吸附器串接在排气管上。进行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实验,测量起动后200s内的HC排放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却水温度为20U、40℃、60℃和85℃时,活性炭吸附器对HC的吸附率分别达到86.64%、70.34%、79.69%、77.45%。  相似文献   

2.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直喷式汽油机(GDI)冷起动的特性和冷起动的基本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冷起动控制策略。以前期自主设计的ECU电控系统和试验台架为基础,编写了冷起动控制策略程序,搭建了GDI发动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进行了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冷起动各阶段的最优参数控制策略起动发动机,3个循环即可起动成功。发动机转速在1 023 r/min上下波动,转速波动率为6%,催化剂的起燃时间为38 s,起燃较快,且HC排放量较低,满足发动机冷起动过程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多点进气道顺序喷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对LPG和汽油两种燃料不同温度下的冷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初始燃料喷射脉宽、起动喷射脉宽衰减梯度、初始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衰减梯度等控制参数对两种燃料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Ф、瞬时转速和瞬态排放等起动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燃料冷起动特性、降低发动机排放、开发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进气管结构对电喷汽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进气管进行台架试验,研究进气管结构对电喷汽油机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起动工况,容积较小的进气管的排放量低于容积较大的,在正常工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对在用的国产乘用车怠速HC排放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最优拟合分布并给出最优分布参数的估计值。同时还建立怠速HC排放分布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统计模型。除在具体分析方法上有所考虑外,还持别注意了样本容量的扩大问题,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研究结果,对现行国家标准中有关在用乘用车怠速HC排放的限值提出了明确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是由水力、机械和电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使得对机组振动的研究变得十分复杂。目前,随着水轮发电机设计、制造、安装水平的技术的发展,大型发电机组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的机组由于发电机定子铁芯松动或定子合缝变化等原因,机组在冷起动时产生很大的径向振动,严重地影响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水轮发电机组在冷起动时出现的不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介绍了减少冷起动时机组振动的几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冷起动时热力参数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热力学定律和试验结果,建立了一个较精确的柴油机冷起动条件下压缩温度和压缩压力的计算模型,并对漏气损失和传热损失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该模型还为柴油机冷起动时传热损失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75Ⅱ柴油机冷却起性能不佳的原因,提出了主燃烧室改进的2种方案和涡流室改进的3种方案。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采用主燃烧室内平顶改为双涡流凹坑和副燃烧室的涡流室结构参数调整等优化匹配,能较好地改善冷却起动性能。经批量投产和用户考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冷起动时放热规律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柴油机冷起动过程气缸压力及瞬时转速,考虑瞬时转速变化进行冷起动过程放热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转速较低时,瞬时转速对放热规律计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SQR480EF型发动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参数的优化控制。根据氢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的控制机理,制定了相关的起动控制策略。对氢气喷射量和空气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工况空燃比的研究。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调试,对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喷气正时、电子节气门开度、起动喷气脉宽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起动响应时间快,起动后转速波动平稳;同时避免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时易出现的回火、早燃、放炮等异常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旋转分电器外壳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研究其对燃用M20甲醇-汽油和E20乙醇-汽油(甲醇、乙醇体积分数均为20%)混合燃料电喷汽油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燃用M20和E20时最高压力点比纯汽油分别提前1℃A(曲轴转角)和0.5℃A,最佳点火提前角分别提前约2℃A和1℃A;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燃用2种燃料的汽油机性能和排放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扭矩和功率增大,能量消耗率降低,CO、HC和NOx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及对排放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涡轮增压技术由涡轮和压气机两个主要部件组成的增压器来进行增压工作.对于增压压力较高的中、高增压发动机,一般需装置中间冷却器,以提高进气密度.涡轮增压主要作用是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同时分析表明涡轮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对降低柴油机排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单燃料LPG电喷内燃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单燃料LPG电控喷射闭环系统在火花点火式高速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通过优化内燃机压缩比,调整点火提前角,改善了LPG电喷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电控喷射LPG燃气内燃机外特性功率、转矩的最大下降较原汽油机分别小于3%和3.2%;在常用部分负荷工况,内燃机CO排放小于1%,HC排放小于150×10-6,而NOx排放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危害及形成机理,对柴油机在不同部位抑制排放措施的研究表明,只有综合利用改善燃油品质、优化燃烧室结构等方法,才能达到减少有害排放,减低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发动机HC和NO排放模型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火花点火式S195型煤层气发动机为基础,建立缸内燃烧过程碳化氢(HC)和氧化氮(NO)2种排放物的排放模型,以Matlab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对HC和NO实际排放量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后HC和NO的排放特性以及煤层气组分变化对发动机HC和NO排放量的影响。提高煤层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有利于降低HC排放量,但不利于降低N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在JL368Q3型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管保温降低醇醛排放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发动机的醇醛排放。结果表明:与排气管保温前相比,排气管保温后醇排放降低,低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变化不大,中高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降低,醇醛排放降幅随排气温度升高而变大。排气管保温延长了排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未燃醇、醛的快速氧化,转速为4 000 r/min、负荷高于21 N·m时(Tc≥900 K),排气管保温后未燃醇、醛排放降低70%以上。排气温度和高温下的氧化反应时间对醇醛的氧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测量内燃机尾气排放值是研究和控制内燃机排放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通用小型汽油机生产企业在产品试验和检验中使用五气分析仪出现的问题,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对比给出了正确使用五气分析仪的方法和要点.研究分析表明:尾气采样探头伸入排气尾管的长度及取样点前的测量管路密封性是保证测量结果正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一台水冷、四冲程、125ml、LPG电控喷射火花点燃式摩托车发动机上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研究LPG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了解在不同空燃比条件下的影响趋势,为LPG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GR率的变化对LPG燃气在稀燃条件下的燃烧、排放以及循环变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高能双火花塞点火的快速燃烧系统可以加快LPG燃气的燃烧速率,有效地改善引入EGR的LPG发动机的快速燃烧过程.在整个有效废气再循环率(REGR)范围内LPG稀燃稀限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同时抑制了发动机因高温而生成的NOx.同时,采用快速燃烧系统的最大REGR为8.11%,大于普通方式的5%;LPG燃烧过程的循环变动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