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三、四年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鳜鱼流行一种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又称为桂花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出血病、暴发性毒性疾病。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发病率50%以上,不少发病池全池鱼死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北碚江河捕捞业的渔船、渔民、捕捞工具、渔获产量、产值以及电捕鱼情况做了调查分析。提出江河捕捞业与养殖业、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笔者在长期的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遇到渔农由于送检的病鱼样品不合适而跑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失去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下面就怎样送检病鱼样品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送检前的准备工作1.记录鱼塘发病情况。技术人员诊断鱼病、选择治  相似文献   

4.
肉眼检查,主要是检查能用肉眼识别的症状和病原体。一般地说,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症状也不相同,有的养殖品种的发病症状比较明显,可用肉眼检查诊断,现在简单介绍一些常见鱼虾蟹病的肉眼诊断方法。注意检查时要选取新发病的和刚死不久的对象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5.
于滨 《科学养鱼》2000,(10):31-32
近年来我市池塘养殖迅猛发展,渔业生产的精养水平随着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增氧设备的配置、池塘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而不断提高,并向规模化发展。随之出现鱼类病害日趋严重,部分养殖户因此受损,挫伤了养殖积极性。为此,笔者在 1996~ 1999年对我市鱼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研究,目的在于为防病、治病提供实用有效的措施,为渔业生产服务。   一、调查结果   1.鱼病流行情况及特点 从对各地不同类型池塘调查情况看,鱼病流行呈现出复杂化,表现的特点为:第一是流行范围广、面积不断扩大。第二是流行时间长。第三是病情呈严重…  相似文献   

6.
7.
卞宏娣 《内陆水产》2001,26(9):35-35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内服药时,由于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使鱼的病情得不到缓解。如何使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使病鱼的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呢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2投喂药饵的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饲料中,在投喂30~40分钟内吃完。如1小时内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量过多。3为了保持鱼体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药饵应每天投喂2~4次。4内服药饵投喂1个疗程为3~5天,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不要过早停药,以…  相似文献   

8.
鲤鱼白云病的研究现状及流行病学进一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开始,我们对贵县水产养殖场的养殖鱼类及西江贵县江段的部分鱼类进行了鱼病调查。摸清了贵县的鱼病种类和病原体的出现率,探索了鱼病发生规律,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鱼病的防治工作,从而提高养鱼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涪陵区鱼病的发生规律、死鱼情况、鱼病种类,涪陵区水产站自1999年至2003年承担了涪陵区科委下达的《涪陵区鱼病调查及防治措施》项目。本文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3,(10):20-20
针虫病和鱼虱病是常见的多发鱼病,尤其是在3—10月更为流行。这两种病对鲢、鳙、草鱼危害极为严重。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江苏盐城市的义丰镇、大纵湖、北龙港、楼王、秦南等乡镇,积极推广使用溴氰菊酯(商品名称“敌杀死”)治疗针虫病和鱼虱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简单介绍常用浸洗或全塘泼洒的方法,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书林  邓明星 《水利渔业》1994,(1):38-39,43
报道了对宜城县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调查和分析情况,指出了此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等病菌,病症与草鱼出血病相似。流行季节主要是6-8月份,危害鱼类重点是2龄以上的鲢;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暴发病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的养鱼水体中,绝大部分是含盐量为1.5‰—7.0‰的半咸水。作者自1983年以来,对半咸水水体的鱼病情况作了调查,共有各种鱼病27种,其中传染性鱼病9种,侵袭性鱼病13种,其它鱼病5种。文章较详细地列举了8种危害较大的鱼病的症状及病因.  相似文献   

14.
15.
16.
黄曲霉素致鱼中毒浅析一九九四年八月下旬,河北省迁西县喜峰口乡某村,十六只网箱中的鱼突然大批死亡,死鱼数量达6800公斤,经市、县有关专家调查了解。排除了人为投毒的因素,经查确属饵料中毒。该村加工鱼饵料时,正值雨天.加工完后,未经晾晒,堆放在室内,而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市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鱼的放养密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日趋严重,尤其是一些流行性鱼病给养鱼生产造成损失极其惨重,挫伤了部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目前影响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病害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于1997~1999三年间对我市60%养殖水面鱼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参考有关专家资料及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防治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虹鳟鱼病     
<正> 一、细菌性鱼病 1.(疒节)(疒仑)病该病是鲑科鱼类重要的流行病,多为淡水种类,也发生在高盐水体。因环境而异,死亡率为30—70%。病原体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不运动,大小为1.0×1.7-1.0×2.0μm,短杆状或直径1μm的球菌状。这种病菌广布全球。该病究竟由病鱼传播病原体,还是由其他带菌者传染,尚有争论。传染方式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鱼和卵。病原菌可在水中生活40—60天。放养密度降到2.5m尾/~3以下,可以减少彼此传染。  相似文献   

19.
做好鱼浮头的防治鱼浮头对养鱼户来讲,在短时间内可致鱼大批死亡,我市1995年就有七八户,因停电未能及时采取增氧措施,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必须做好鱼浮头的预测。防治、应急工作。鱼浮头一般多发生在四月中旬至九月下旬间,其主要原因有:①下午或傍晚雷阵雨...  相似文献   

20.
虹鳟鱼病     
<正> 三、寄生虫病 1、口丝虫病病原体为口丝虫Ichthyobdo necator,属鞭毛虫纲,游动时呈豆形或椭园形,两根鞭毛,固着时近梨形。长5~20μm(平均约10μm),宽2.5~10μm(平均约4μm),鞭毛长9~18μm。是一种专性外寄生虫,寄生鱼体表面。分裂方式繁殖。离开鱼体成球形,0.5—1小时死亡。接触鱼体便寄生其上,尤其高密度养殖,这一寄生过程完成的很快。口丝虫经常引起大量死亡,尤其是网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