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成因及土壤肥力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分析研究了灌区内土壤形成因素、分布以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灌区内土壤形成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中的冰冻作用、风力作用和温差变化作用,灌区主要分布有荒漠淡棕钙土和风沙土。风砂土质地为含土粉砂砾层-粉细质沙土,成土母质为运距离搬运的风沙为主;荒漠淡棕钙土质地为中细砂,且中细砂含量从坡上部至下部具有规律性,成土母质系为三系砂质、泥岩风化后被洪水携带或原地残留,且近代以来该区域沙化趋严重。研究成果为阿克达拉灌区和北疆类似灌区进一步开发区域内水土资源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年限的延长,农用土地有逐年退化的趋势,已成为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土壤质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和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改良利用耕地土壤将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向。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目前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对受损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以保证本地区耕地土壤资源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RIS)的形成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剧增、土壤的退化和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核心。由于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的土壤信息和相关信息,因此,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普遍的趋势。概述了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SRIS)的概念、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制图、土地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精作农业”各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中国的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新 《种子科技》2019,(11):24-24,27
新疆北疆地区是我国棉花种植和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北疆地区年降水量偏少、光照条件充足,具有非常丰富的热量条件,这些独特的气候特点为当地棉花种植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成为当地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疆北疆地区棉花种植的单产产量,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加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资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个地区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该地区生产的发展。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遵义地区现有土地面积4613万亩,其中耕地1214万亩(包括田土壤),垦殖指数为26%,可垦荒地已经很少,不少地方还存在着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的现象。由于过度垦殖,引起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大樱桃的引种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寒地区——新疆北疆开展大樱桃引种和种植试验研究,提出适应新疆北疆地区发展的大樱桃品种和种植技术,被誉称为“黄金种植业”的樱桃产业在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着生的基地,是多数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栖息的主要场所。因此,土壤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乃是关系到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对铜仁地区土壤资源的特点、生产潜力作粗浅的分析,对进一步挖掘本区土壤的生产潜力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程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103-109
依托新疆特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展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是实现特色优势资源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利用SWOT分析对新疆特色农产品营销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提出了新疆应抓住中央援疆机遇和区位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文化营销和绿色营销,加强农业信息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标准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容重对棉铃虫卵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铃虫卵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危害棉花的幼虫的数量,而在新疆以二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不同棉区的气候和土壤类型有差异,而土壤是棉铃虫幼虫入土和化蛹的重要媒介,因此弄清土壤对虫卵产生的作用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此文通过对南疆(麦盖提县)和北疆(沙湾县)两个植保站的多年虫情资料和全疆3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影响南疆麦盖提县虫卵的因子较多,其中土壤容重对其虫卵的发生直接作用较小(-0.025),指示作用较小,而影响北疆沙湾县虫卵的因子较少,土壤容重对其虫卵的发生直接作用较大(-0.294),指示作用相对较大。降水对虫卵的影响在南、北疆也不相同。土壤容重对虫卵的影响是负作用,对虫卵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因此,可能运用不同地区的土壤容重,并结合相关的气候和生物因子,可以对棉铃虫卵的发生程度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应用到农田土壤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缓解不合理生产制度所造成的土壤退化问题,对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专家对秸秆生物炭在农田中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农业生产中生物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重点讨论了不同材料、热解温度的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生物炭在改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大量的试验,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阐述生物炭的生产方式、施用量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多种因素起着冲突作用,土壤—生物炭的相互作用还未完全被了解,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适当调整实验设计,最大限度提高生物炭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土资源的开发始终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冲积洪积扇绿洲、冲积平原绿洲、干三角洲绿洲等绿洲不同生态区水土资源空间组合差异及水土资源的开发特点分析,提出了不同生态区水土开发利用要点,认为在冲积扇及冲积平原区域,通过合理井灌井排、人工种植草场及机械化除盐等技术进行恢复盐渍化弃耕地为主来扩大耕地,避免重新开荒后又弃耕的发生;在流域下游干三角洲及沙漠边缘区域,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防止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景泰县农业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景泰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分区的理论及原则,运用分区单元与中低产田分区对应的方法对景泰县耕地进行了农业适宜性分区。将全县耕地划分为景电(一、二期)特色经济作物区、黄河沿岸粮食作物与经济林区和高扬程提灌干旱畜牧农林区。农业适宜性分区结果不但扩充了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农、林、牧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直观的为景泰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及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直插式根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和根灌节水效率,在民勤荒漠区3种立地类型进行根灌和滴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林渗水性比较好,沙生植物次之,最小的是枣树试验区;(2)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阴阳离子浓度也不平衡,所以当土壤深度在0~60 cm时,土壤呈碱性,而当土壤深度在60~120 cm时,土壤偏酸性;(3)根灌与滴灌的土壤水分入渗率相比较,根灌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率;(4)试验地直插式根灌比地表滴灌节水效率高。综上所述,根灌的节水效应比滴灌高,所以在民勤干旱荒漠区可以采用根灌供水,同时也为荒漠地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47-153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样本,围绕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压力、生产基础设施,构建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四川藏区划分为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Ⅰ)、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Ⅱ)、川西北高原山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Ⅲ),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西藏主要农区的种植制度现状,阐述了与西藏种植制度密切相关的光、热、水、土农业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全区不同时期种植指数,粮、经、饲作物结构,单产,总产,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以及拉萨、山南、日喀则等河谷农区的种植情况,概括和总结出目前西藏主要农区:(1)作物布局不尽合理;(2)多熟种植制的发展缓慢;(3)种植体制模式单一。并初步提出了今后西藏种植制度改革和发展方向:(1)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合理规划农业大区的种植制度;(2)在适宜的农区有目的地发展多熟种植制是合理利用剩余农业资源的有效措施;(3)把草田轮作纳入种植体制中是农牧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壤丘陵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技的进步,南方红壤丘陵农区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偏低,发展的技术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其战略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应该采取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优质节粮型草食畜禽、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畜牧业产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和探索农牧耦合发展模式等措施,有效地推动该区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灌溉量对水分利用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分析7年生‘骏枣’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耗水量的基础上,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对‘骏枣’水分利用率、果实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典型干旱沙漠区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水分下限。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65%时,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时,产量最高。(3)在一定范围内,灌水量越少,果实可溶糖含量越高,果品等级越高。(4)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相关指标对灌溉量的应用效果表明,在干旱沙漠区‘骏枣’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既能保证红枣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又能使灌水生产率达到最大、红枣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北疆寒旱区滴灌青贮玉米适宜灌溉制度,以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为试验地,选择新玉23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对青贮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LAI、产量和土壤水分测定,分析了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青贮玉米叶面积指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呈正态曲线变化,随着青贮玉米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先升后降的趋势;滴灌青贮玉米灌溉量与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青贮玉米的整个生育期耗水强度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规律,青贮玉米总需水量为612 mm,抽雄期耗水强度最大,达到8.73 mm/d。推荐北疆寒旱区滴灌青贮玉米适宜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5625 m3/hm2,灌水频率为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