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玉米病毒病的种类和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红  陈丹 《玉米科学》2010,18(6):126-131
世界上已报道的玉米病毒病有40余种,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概述了我国发生的5种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概况、分布、危害以及病毒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由灰飞虱带毒传播,麦田灰飞虱是主要虫源,麦子成熟收割后,灰飞虱迁移到玉米上传毒。6月20日以后播种的玉米发病最轻,4月10日前播种的相对较轻,4月底至6月初播种的田块严重发生。防治上主要采取适期播种,选用耐病品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属于昆虫传播病害,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通过刺吸带毒的大麦、小麦及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1].由于水稻、麦类轮作,灰飞虱的越冬数量大,已连续多年导致粗缩病的发生.近年来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大面积发生.2008年江苏省粗缩病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3.3万hm2以上,不少地方毁耕重种,直接制约着江苏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春英  宋建成 《玉米科学》2001,9(1):088-093
本文从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的培育及商品化,Bt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分离与整合、对玉米螟及其它害虫的杀虫效果、对天敌种群数量和玉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玉米螟对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产生抗性及解决措施、应用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潜在的生态风险性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弯孢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玉米病害与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综述玉米病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当前病害发生的特点,重要病害及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邵伟弟  邵博 《杂粮作物》2005,25(2):97-98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因一些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病菌致病力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玉米丝黑穗病又大面积发生,而且日趋严重,个别地块病株达8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的多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致的玉米南方锈病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温带地区也时常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中国20个省份有发生记载,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突发性、爆发性、生产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来源及其传播规律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本研究通过对多堆柄锈菌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1省份病菌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相关性解析以及病害突发性与热带气旋活动相关性分析,证明中国各地域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具有不同的来源,来自中国台湾的病菌引起黄淮海夏玉米区、辽宁以及福建、浙江地区的南方锈病,也是广东春季南方锈病的菌源地;来自菲律宾的病菌引起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南方锈病;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病菌引起云南、贵州的南方锈病。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由西南季风传播,其他地区的初侵染源主要由不定期形成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所携带。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36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本文首次系统地综述了丝黑穗病的危害、病原、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甜菜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1-2013年对新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试验依据田间自然发病的抗性分析方法,对35个品种(品系)进行了抗性分析,发现发病前期有24个品种(品系)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的68.57%,其余均表现感病。但在病害高峰期该24个品种(品系)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病,其余11个品种抗性变化不明显仍表现感病。35个品种在病害高峰期时均表现为感病,但部分品种的病情指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高感和中感。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材料。抗病材料只有8个,可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材料。杂交组合中抗病材料占了多数,而且出现了5个高抗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连续两年采用田间病圃法鉴定了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200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2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5%;中感品种6个,占鉴定总品种的21.43%;高感品种只有中科4号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57%。200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7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0%;中感品种3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0%。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生品种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ce stripe viruses (RSV) were inoculated into grain buds of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 with Laodelphax striatallus, 70% of which is viruliferous. It takes three days for resistant varieties to reach almost the highest disease incidences and only two days for the susceptible. At 27-30℃, the disease latent periods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re 10-13 days, the initial and the final disease incidences are 3%-4% and 25%-35%, respectively. These of susceptible varieties are only 5-6 days, their initial and final disease incidences are 28%-33% and 87%-100%, respectively. The susceptible varieties are apt to die and the resistant ones are not when infected by virus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茉莉花资源对白绢病的抗性,从主产区广西横县的病株分离白绢病菌株,以横县双瓣茉莉花为材料,对露天条件下茉莉花白绢病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盆栽的不同茉莉花品种(系)进行接种,采用相对抗病程度评价法鉴定供试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在5种接种方法中,带菌燕麦粒埋土法的病情指数、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7.93%、86.67%,可以作为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方法;以此法接种后0~24 d期间,随着苗龄增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呈降低趋势,1年生盆栽发病最迅速,病情指数也一直最高,20年生的发病最慢,病情指数一直最低;(2)供试的18份茉莉花品种(系)中,有抗病品种(系)5个、中感品种(系)6个、高感品种(系)7个,其中J0718的相对抗性指数最高,虎头茉莉和J1836最容易感染茉莉花白绢病,横县双瓣茉莉属中感品种;(3)供试的其他8份素馨属资源中,迎春花的相对抗性指数为0.93,为高抗品种;抗病品种4个,包括耳叶茉莉、扭肚藤、厚叶素馨及浓香茉莉,高抗及抗病品种占62.50%,可为茉莉花抗性育种提供种质资源;(4)在抗病及高感种质资源中,都有单瓣、双瓣及多瓣类型,不宜仅依据瓣型来判断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17.
调查出宾川县15个亚麻品种田间白粉病的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以及发病最重时期、恢复生长期和恢复生长率。15个品种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没有免疫(I)品种,高抗(HR)品种1个、中抗(MR)品种2个、中感(MS)品种2个、感病(S)品种6个、高感病(HS)品种4个。分析出高抗(HR)和中抗(MR)的双亚7号和黑亚11号、范妮,这3个品种发病较迟、抗病性强、成株率高、综合经济性状好、优质原茎比例大、综合产值高。  相似文献   

18.
亚麻品种白粉病田间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出宾川县15个亚麻品种田间白粉病的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以及发病最重时期、恢复生长期和恢复生长率.15个品种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没有免疫(Ⅰ)品种,高抗(HR)品种1个、中抗(MR)品种2个、中感(MS)品种2个、感病(S)品种6个、高感病(HS)品种4个.分析出高抗(HR)和中抗(MR)的双亚7号和黑亚11号、范妮,这3个品种发病较迟、抗病性强、成株率高、综合经济性状好、优质原茎比例大、综合产值高.  相似文献   

19.
Grain yields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are often re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foliar diseas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foliar fungicides is an economically optimal management strategy. The effects of fungicide treatment 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ard red winter wheat varieties with differing levels of genetic resistance (i.e., resistant, intermediate, and susceptible) to foliar diseases were investigated at two locations, Apache and Lahoma, OK, USA, for the harvest years 2005–2012. Two fungicides were rotated between the two locations and applied at approximately Feekes growth stage 9–10.5. When averaged across years, plots to which fungicide was applied generated greater average net returns than plots that did not receive fungicide for susceptible varieties at Apache, and for resistant, intermediate,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 at Lahoma. However, foliar fungicide application was not economical in every year at either location suggesting fungicide use should be reassessed each year given that profitability depends on year specific yield potential, prices, and foliar disease conditions. At both locations high disease incidence occurred in all but one site-year when the average March through May relative humidity exceeded 65%. Additional research would be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ther, including relative humidity, and disease incidence, and to develop an economic threshold for treatment decision aid.  相似文献   

20.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