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甲烷厌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静平  孙丽 《中国沼气》2010,28(2):30-33,37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厌氧氧化可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量,减缓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本文在阐述甲烷厌氧氧化反应机理、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含量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军 《中国沼气》2001,19(3):27-30
对影响填埋气甲烷含量的因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成分对填埋气甲烷含量有显著影响;对渗滤液回灌无显著影响。调节填埋物含水率在50%-60%,pH6.8-7.2,同时注意保温,提高填埋场的作业水平,有利于填埋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发展秸秆气化技术是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采用了类似发生炉煤气的制气原理,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在控氧状态下燃烧反应,将生物质的主要成份碳、氢(木质素、粗纤维、氢、氧)等元素转化为可燃的一氧化碳、氢、甲烷、丙烷等气体,秸秆中大部分能量转移到气体中;再去除可燃气体中的灰分、焦油等杂质,可燃气体通过管网送入用户燃烧时,能量就释放出来。秸秆气化技术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工程设备  相似文献   

5.
6.
反刍动物通过向大气释放甲烷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相当于CO2的25倍。国内外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核算方法和监测技术正向着全面化、智能化和管控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为了监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为畜禽养殖业甲烷减排核算提供参考,寻找合适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核算及监测方法成为当前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反刍动物温室气体甲烷排放来源、核算方法、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等内容进行阐述。参考国内外相关畜禽养殖业甲烷排放等相关文献,比较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法、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系数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的优缺点。重点对比分析了呼吸面罩和头箱监测法、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法、呼吸代谢室监测法等7种方法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监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国内反刍动物温室气体甲烷监测技术发展和减排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秸秆类低质生物质原料热解气化技术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立  许敏 《农村能源》1995,(3):22-25
  相似文献   

8.
秸秆湿贮存过程添加剂协同调控对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可溶性糖(葡萄糖)及其与同型乳酸菌、异型乳酸菌、乙酸协同添加对原料湿贮存过程中品质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葡萄糖添加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7%,以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多种乳酸菌主导,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为36 g/kg和5 g/kg,秸秆产甲烷潜力比空白组提高6.8%;葡萄糖植物乳杆菌协同(同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6%,乳酸含量升高至62 g/kg;葡萄糖短乳杆菌协同(异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5.5%,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达到44 g/kg和12 g/kg;两类乳酸菌的协同添加均未对产气潜力产生进一步促进作用;葡萄糖乙酸协同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3.6%,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升高至75 g/kg和20 g/kg,异型乳酸发酵魏斯氏菌属丰度升高至16.87%,有效抑制肠杆菌属(腐败菌)生长,秸秆产甲烷潜力提高8.7%。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当原料可溶性糖含量不足时,外源糖的补充是保证原料高效贮存及产气的关键,协同乙酸添加可强化以魏斯氏菌属为主导的异型发酵过程抑制腐败菌生长,强化贮存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沼气净化提纯制生物甲烷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皓  吴全贵  周红军 《中国沼气》2012,30(2):6-11,19
文章对沼气净化与提纯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甲烷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我国产业发展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废弃秸秆生物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微生物对秸秆进行气化实验,研究表明:高浓度的VFA并不能抑制甲烷的生成,只是使甲烷存在一段休眠期。浸泡10天的秸秆,产气峰值出现快;当秸秆浸泡超过20天时,产气慢、周期长。其原因是浸泡期间生成的乙醇需要一段时间向乙酸转化;而驯化污泥做接种物,甲烷菌活性强,产气周期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从沼气中分离高纯甲烷气的水合物法,并与传统的分离方法,即变压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干法脱硫、湿法脱硫和生物脱硫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具有显著的高效性和经济性.设计了水合物法分离高纯甲烷气的系统装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为此,介绍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建立起来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秸秆与粪便不同配比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秸秆与粪便的不同原料配比,设置十个处理进行沼气发酵试验。通过对比启动时间、总产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等参数,以探讨最佳的原料配比。结果表明:秸秆比例过大或过小生产沼气的效率均不高,只有50%秸秆与50%粪便配合时,其总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才达到最高。秸秆原料可完全替代粪便生产沼气,但必须进行前处理,且发酵启动慢,比纯粪便原料慢了3~10天,产气高峰期也推迟了15天左右,但产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厌氧消化中甲烷产量及沼气中甲烷含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厌氧消化中实测甲烷产量及沼气中甲烷含量两个问题从理论角度作了分析探讨。给出了甲烷的氧当量或理论COD值计算理论甲烷产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考虑合成因素时COD去除量与甲烷产量的关系式;举例分析了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对不同的COD浓度的废水甲烷产量的影响。对实测沼气中甲烷含量与理论计算结果不符的现象分别从CO2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及COD去除率等方面举例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些现  相似文献   

15.
甘露  马君  潘亚东  徐冬 《农机化研究》2006,(1):150-151,155
秸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生物质能源轻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日渐成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植物秸秆有效利用问题,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此,阐述了330m^2秸秆气化炉的技术设计依据及总体设计方案,为黑龙江省及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供暖提供了新的热源装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螺旋藻在厌氧条件下的发酵状况,在PH6和PH8分别有单位样品最大总产气量(70.86ml.g^-1)和甲烷量(11.62mg.g^-1),3价铁对产甲烷有明显影响,一部分碳向成烃方向转化成烃中间产物氯仿沥青“A”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秸秆的沼气化处理为闲置秸秆资源提供了一条最佳的利用途径,但秸秆沼气池使用中需要进行定期换料和清池大换料,以保持沼气池的产气效率。由于秸秆沼渣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质沼渣,如使用禽畜粪便类沼气池用抽吸式沼液沼渣出料车进行出料,工作中容易出现堵塞现象,难以适应秸秆沼气池的出换料工作需要,此问题正成为秸秆沼气推广使用的瓶颈。为此,介绍了一种抓取式秸秆出料车,解决了农村户用秸秆沼气池的出料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秸秆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紧缺和秸秆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现状,介绍了国内秸秆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别阐述了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与煤混合燃烧发电和秸秆气化发电3种发电形式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和工程应用情况.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秸秆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秸秆收集、技术改进、国家配套政策等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指出我国秸秆发电技术和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