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区土壤氮矿化动力学参数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矿化是土壤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土壤氮矿化参数对于正确评价土壤供氮潜力和指导土壤氮素管理有重要意义。采用35℃淹水厌氧短期培养法研究了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利用双一级动力学模型(双氮库模型)对矿化过程进行拟合与比较,并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对氮矿化动力学参数进行估测。结果表明,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淹水培养前7 d,于28 d矿化曲线即趋于平稳;双氮库模型能很好的拟合氮矿化作用。菜地、稻田、荒地、林地和茶园土壤的易矿化氮库矿化势分别为85.9 mg/kg、184.4 mg/kg、64.5 mg/kg、37.0 mg/kg和11.4 mg/kg,其占全氮的比率分别为5.77%、8.65%、4.42%、3.31%和1.25%,其易矿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31、0.58、0.15、0.07和0.17(1/d)。应用双氮库模型拟合的易矿化氮库矿化势和易矿化速率常数与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p H和碳氮比有显著相关性;利用全氮及p H两变量能较好地预测氮矿化势和矿化速率常数,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氮素矿化动力学参数估算具有更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3种主要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比较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楠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但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与气温的变化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和14:00;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均与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尤其与5 cm地温的相关性最好,且以杉木人工林的Q10值最大,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强;0-20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 cm地温和0-20 cm土壤含水量较之温度或湿度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说明土壤呼吸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滇中磨盘山演替初期云南松林、演替中期云南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演替顶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水头法和原状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分析土壤水分入渗差异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平均入渗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演替顶级、演替中期、演替初期,演替顶级林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不同群落各入渗参数变化显著(P<0.05);同一演替群落,上层土壤渗透能力较深层土壤强。入渗过程模型拟合得,Horton模型对研究区森林土壤入渗过程拟合精度最高,为0.991,更适于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通径分析显示,土壤质地、有机质质量分数及根长密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显著(P<0.05);弹性系数和边际量效应系数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质量分数和根长密度对土壤的入渗性能影响系数最大。土壤渗透性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质量分数、植被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等显著相关(P<0.05),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质量分数越高,植被根系分布越广,土壤质量越好,土壤孔隙连通性越佳,土壤水分下渗越快。 相似文献
4.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9)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3种人工林和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类型间的土壤质量差异,从而指导该区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工作。结果表明:以6种土壤物理指标、8种土壤化学指标和4种土壤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86.97%,其中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大持水量、全氮质量分数、自然持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和脲酶活性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高因子负荷,全磷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pH和全碳质量分数在第2主成分上有较高因子负荷,第3主成分高权重变量为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第4主成分高权重变量仅为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林分之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茶中龄林(0.389)、阔叶林(0.358)、马尾松中龄林(0.215)、油茶成熟林(0.174)、杉木中龄林(0.095)、油茶幼龄林(0.002)、马尾松成熟林(-0.113)、杉木成熟林(-0.432)、马尾松幼龄林(-0.689),油茶和阔叶林的土壤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油茶人工林各林龄林分土壤质量指数普遍高于同林龄的其他人工林类型,土壤质量较好,是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较为适宜的人工林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搞《新农村》杂志的通讯发行工作已有8个年头了。最初,我被《新农村》杂志的内容吸引住了,认为很有必要把这本杂志介绍给农民朋友。目前,上虞市村村以及大部份乡镇企业都订了《新农村》,1996年上虞市教委组织征订了1074份《新农村》杂志。该杂志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因此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获得好评。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把《新农村》杂志发行好,尤为重要。其理由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含量特征。【方法】在地处中亚热带地区的湖南长沙大山冲选取6种土地利用方式(杉木人工林、次生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弃荒地)的样地,分别采集其0~15cm和15~3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其MBP、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并测定样地的凋落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分析MBP与土壤养分(C、N、P)、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MBP含量均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MBP含量差异显著,毛竹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2)同一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TP、AP含量差异显著,弃荒地、毛竹林较高,杉木人工林最低。(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MBP占TP含量百分比差异显著,毛竹林最高,其次是次生林、弃荒地,杉木人工林最低。(4)整个研究区土壤MBP与SOC、T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P、AP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杉木人工林、次生林土壤MBP与SOC、TP、AP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TP、SOC、TN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MBP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如施肥、耕作措施)是导致土壤MBP含量差异的直接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1981,(2)
1980年国际水土保持学术会议于1980年7月21~25日在英国锡尔索(silsoe)国立农业工程学院举行,有35个国家的132位代表参加。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派四位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筹备期间原设四个中心议题,即:①侵蚀危害评价与用于水保设计的土地分类;②水土保持的实验研究;③含有水保措施的侵蚀模式;④水土保持的经济、社会与立法问题。但在我国的论文寄到后,又特为中国的水土保持问题另辟了专门议题。足见会议对我国水土保持科研成果的重视。我国的论文共有三篇,题为:①中国水土保持简介;②中国黄土高原的梯田;③无定河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能提供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少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牧、副业稳产高产。森林还可以保护和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燥音,减少病源,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两千年前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孟子就很重视林业。他有时把林业、农、渔业、家畜饲养并提,有时单独论述林业。《孟子》曾三次论述林业: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
我院尚仰震教授编著的《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一书,1985年9月将由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积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体会,经过逐年补充、精心加工撰写而成的一本化学专著,内容颇为丰富。全书分十八章,共50万字。主要内容有:热力学、落液、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导、电池电功势、热化学、化学位、表面现象、胶体电学性质、胶体动力学性质,胶体光学性质、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提纯,疏液溶胶、亲液溶胶及凝胶等。 相似文献
14.
评《农业的出现》一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耀利美国著名考古学家布鲁斯·史密斯(Brucesmith)编著的《农业的出现》一书,已于1995年由美国科学图书馆出版了。该书问世后,得到学术界高度的重视和评价,确实是一本值得向我国读者推荐的好书。《农业... 相似文献
15.
评介《树木苗圃学》一书谷凤坤,韩东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从事林业工作多年,我们对苗圃工作都有些实际了解和切身体会。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进行体制改革的今天,苗圃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要强调效益,在技术上也要有较大的进步。这些都需要从事苗圃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生存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真正把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已是近代的事,然我国古代科学家在总结劳动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经验时就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态学知识。成书于六世纪的《齐民要术》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本文拟就《齐民要术》一书中的生态学知识作些分析,就教于有识之士。个体生态学观所谓个体生态学,就是研究某个生物种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明确某个生物种对各种生态因素,如土壤、水分、温度、阳光的适应性,探讨环境对有机体的形态,生理和 相似文献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