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贫困是困扰人类多年的难题,迄今为止,广泛繁荣下的局部贫困仍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贫困问题和世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作为曾经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反贫困之路复杂曲折,但同时...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技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贫困成因以及主要扶贫模式和反贫困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与扶贫目标瞄准的演进历程,指出了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重点方向。系统总结了甘肃省"十二五"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科技扶贫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提出了甘肃"十三五"科技扶贫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方向、重点任务,以及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抓住社会贫困的根源和问题,为无产阶级人民提供理论基础,给贫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带去信心和动力。经过领导人的不断实践探索,2013年在湖南“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首次得到提出。我国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落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本文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原理中国化的新实践及对我国减贫事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86-18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并提出精准扶贫道路,可见国家对贫困问题给与高度重视,并下决心消除贫困。同时也体现出在今天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依然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毕节试验区作为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贫困现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毕节试验区的社会、经济、人文和生存环境发展方面来建立反贫困治理的绩效评估指标,进一步分析近十年毕节试验区反贫困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阐述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阶段将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将成为中国扶贫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即要坚持以反贫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经验,重点要解决好确定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对象、调整扶贫机构、设立扶贫企业、制定扶贫法规等问题,使精准扶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当前国际贫困人口状况主要表现为:生活在极度贫困下的人数逐年减少,国际援助使世界最贫困国家的人民生活取得较大进步,地区之间极端贫困人口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不一样,反贫困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但中国可以借鉴其反贫困经验,如加速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扶贫必须扶智、突出产业项目扶贫、政府"兜底"等,来推动国内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集中在农村,且农村贫困普遍存在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较高、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系列问题。从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理论,为中国在农村反贫困问题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为政府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提供借鉴,以便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反贫困策略的成功经验对于治理恩施州的贫困路径研究具有启发性。从恩施州的贫困现状出发,分析恩施州贫困特征及成因,提出通过优化旅游扶贫长效机制、思想扶贫、人力资本培育、开拓资金多元化来源渠道及采取多种形式的扶贫开发模式等措施来增强反贫困的有效性、长久性、持续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实现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消除贫困一直是我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缓解贫困,尤其是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问题也愈显重要。农垦扶贫开发历时15年,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贫困农场经济状况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随不同阶段扶贫目标而进行的调整,不仅适应了各贫困农场的实际,同时也实现了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是贫困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减贫的速度和效果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扶贫成本大幅度上升,贫困存在形式出现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扶贫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扶贫;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与措施,以此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产业扶贫是当下整个广西的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广西产业扶贫的探 索过程和成效,对促进广西贫困地区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莎  刘强 《农学学报》2016,6(12):56-59
为了科学判断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找出贫根,避免盲目扶贫行为,精准制定扶贫对策,更好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为依据,以九寨沟县为实证,基于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提出因病因残致贫、资源条件致贫、农民教育水平偏低是贫困地区贫困的3 个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府兜底和创新保险政策、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扶贫中的"非贫困户"寻租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准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2-14
贫困作为3P(poverty,population and pollution)问题之一,历来备受人们关注,消灭贫困,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减贫其关键在于正确的识别贫困人口,能否瞄准贫困人口,直接关系到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文中针对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瞄准中的"非贫困户驱逐贫困户"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简单模型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农业科研单位是脱贫攻坚工程的主力军,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帮扶措施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意义非常重大。文章在归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做大做强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各热区扶贫攻坚问题,以贞丰县热区人民抓机遇发展果蔗生产而快速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事例,就贵州果蔗生产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分析说明了果蔗生产是贵州热区人民最可靠依托和放心发展增收较快的产业,加大力度,快速推广,必将对贵州的全面脱贫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客观分析了目前贵州果蔗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了今后果蔗产业的发展策略,积极实施“政策、科技、资金”三扶持,促成各热区果蔗生产鲜销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才能引领贵州热区区域经济全面增长,实现全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以六家涉农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提炼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基于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结果发现:有效参与精准扶贫,需要企业设计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及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双赢。而企业与贫困户双赢的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企业提出一个新的价值主张;其次,从本地能力、价值网络、关键资源能力、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五大要素开展价值支撑措施;最后,为确保价值支撑不受侵蚀及价值主张能够实现,还要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的价值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一种由多维度因素引发的复杂社会现象,其中信息贫困是衡量贫困的重要维度之一。通过梳理农村信息贫困相关文献,文章主要从农村信息贫困的研究方法、成因和对策依次展开。成因部分归纳为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其中主体因素细分为信息素质、文化程度、经济能力3个层面;客体因素细分为信息资源失衡、信息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约束、制度政策因素4个层面。对策部分分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方面。提出后续研究可以从民族差异、利益博弈等新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19.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性的政策手段.以云南省大关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关县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市场需要,北京农业的特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京承农业资源互补等角度分析了京承农业合作的动因。回顾了京承农业合作的历程,总结了京承农业合作的特点、成效和经验,提出京承农业合作是破解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环渤海地区农业合作的典范。认为京承农业合作已经初步形成了模式,并提出把京承农业合作进一步拓展为"国家支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一体化运作、农民受益"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