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优998(原名天丰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作母本,广恢998作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进入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国家区试,单产居第一位,2005年列入国家重点推荐超级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籼稻不育系天丰A的特征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野败型高异交性优质籼稻三系不育系天丰A,具有米质优、抗性好、配合力强、易于繁制种和配制组合优势强、适应性强等特性,以天丰A育成的三系杂交稻组合天优998、天优122、天优372、天优290等组合已通过省或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引种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惠玲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81-1183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作母本、广恢998作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柳江县自2006年早造引进种植,表现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性强、高产优质、熟色好、米质优等特点。其高产栽培要求做好育秧和大田管理,培育适龄壮秧,适时移栽,及时中耕除草,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4.
天丰优628是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优质恢复系R628配组育成的高抗稻瘟病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2005年、2006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均比同类型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增产,且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适应性广,适合广东省中南、西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该组合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杂交稻新组合天丰优628选育"获得清远市200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36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国标3级)、高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华南稻区早、晚造种植及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列为广东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
天优290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天丰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290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丰产性突出、高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05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天优4133是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杂优研究开发中心选育的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育的恢复系R4133杂交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介绍了天优413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与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9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自选新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998杂交培植而成的三系优质抗性好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该组合进入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优质组的国家区试,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重点推广品种之一。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天优68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688杂交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和稻瘟病抗性强等的特性,适宜粤北晚造或一季中籼稻以及粤北以外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0.
优质、抗病、中熟杂交稻新组合天优697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优697系汕头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汕恢697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天丰A组配育成的优质、抗病、中熟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广东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介绍了天优697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天丰优355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丰优3550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3550杂交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和对稻瘟病抗性强等特点,适合广东省中南部和西南部稻作区及广西、海南弱感光型稻作区晚造种植,2006年5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天丰优316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汕恢316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杂交稻组合。本文阐述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近几年育成的8个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以上的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其中秋优998、秋优452、天优998已通过国家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他5个组合也均已通过广东省区试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天丰优316是汕头农科所用恢复系汕恢316与不育系天丰A组配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至2009年早造,该组合在广东、江西两省累计推广种植4.23万hm2。利用2004年与2005年早造广东省杂交稻区域性试验资料,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变异系数与回归系数方法分别对天丰优316与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在丰产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天丰优316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均较好,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天优428是本单位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428杂交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强和生态适应性广等的特性,适合华南早晚季种植和南方稻区作后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天优697是汕头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汕恢697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天丰A组配而成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病力强、后期熟色好等优点,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优697亲本汕恢697、天丰A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在潮汕地区秋季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天优122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优质杂交稻天优122是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天丰A与广恢122组培育成的列入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优质三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种性良好,优质高产稳产。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我  相似文献   

18.
粤丰优512是保山市农科所用不育系粤丰A和恢复系保香恢512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9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1不育系粤丰A选育不育系粤丰A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8年育成,是国内第一个无垩白、低直链淀粉含量(14.3%)、软胶稠度(92mm)、低糊化温度(碱消值7.0)和香味浓的特优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千株群体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达88.1%,稻瘟病全群抗性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选用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五山油占和抗稻瘟病恢复系R238进行杂交选育出恢复系R7238,再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R7238选配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238。该组合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米质达省标优质三级,中抗稻瘟病和中感白叶枯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杂交水稻组合在高产、抗病和优质三方面相结合的技术难题,于2012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Y两优7238的选育过程、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 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