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体内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携QnrS菌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荧光测定法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在QnrS阳性株体内浓度的变化及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菌体内药物蓄积的影响。【结果】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其中以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上升程度明显高于敏感株,但均达不到标准株体内药物浓度水平。【结论】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受试菌体内盐酸环丙沙星减少并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QnrS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CLS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64株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耐2~4种抗生素居多,少数菌株可耐5~8种抗生素;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四环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39%、32%、30%和24%.讨论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用精提和粗提的中药复方制剂"连黄"作用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提取其基因组DNA,并以大肠埃希菌AcrA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AcrA基因中1 005bp大小的片段,与中药作用前的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碱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提和粗提的中药复方制剂均能改变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但精提制剂较粗提制剂对AcrA基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宠物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从广州市4家宠物医院采集健康或患病犬猫样品共319份,其中,健康动物127份,患病动物192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319份样品共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203株,其中,患病动物源109株,健康动物源94株。203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79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6.85%),对头孢噻肟、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高于50%;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84%。患病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健康动物源,除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和磷霉素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差异极显著(P 0. 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loR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34.97%),blaCTX-M-9G、blaCTX-M-1G、fos A3、rmt B和bla CMY-2检出率分别为22.66%、20.19%、17.73%、10.34%和1.48%,未检测到blaCTX-M-2G和blaCTX-M-25G。【结论】广州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严峻,且常携带多种重要耐药基因。应当加强对宠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分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E11-83(耐链霉素)和E6-203(耐萘啶酮酸)为供体及受体菌,研究供体及受体菌的含量比、接合培养介质、氧气量、抗生素诱导、接合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接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供体与受体菌比例为1∶8时,接合率最高,为2.4×10-4;有氧条件下膜接合率最高,为2.5×10-4;添加低质量浓度阿莫西林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接合率影响较小;培养16 h接合率达到最高,为3.5×10-4;接合温度27℃时接合率最高,为3.1×10-4。  相似文献   

6.
从四川地区规模化家兔养殖场分离鉴定出97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耐药性测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高达90.72%以上,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达72.1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31.96%~58.76%,对多肽类的耐药率较低,为14.43%;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arm A、rmt B和flo R的检出率分别为61.86%、84.54%、16.49%、4.12%、3.09%和8.25%,未检出tet D、tet E、tet M、tet O、tet L、tet K、rmt A、rmt C、rmt D、rmt E、npm A和cfr基因。  相似文献   

7.
两株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离子质量浓度变化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分离自犊牛腹泻病中的两株大肠埃希菌为材料,采用试管法和96孔微量板法,在体外进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菌(7号,13-2号)均能在试管和96孔板上形成生物膜。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这两株菌在48h、37℃下于M9培养基和进口96孔板的生物膜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及其与圈舍土源大肠埃希菌的关系。从茂县、都江堰、理县、陕西、泸定、汉源6个林麝养殖场采集66份林麝新鲜粪便及养殖场20份土壤样本,通过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9株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和12株土源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据其结果,设计相关12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所有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药敏试验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36%、5.08%、13.56%、20.34%和6.78%;土源大肠埃希菌对除氯霉素以外的同种类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为91.67%、16.67%、16.67%、25.00%。PCR结果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7个基因检出率较高;而土源大肠埃希菌3个基因检出率较高。对于同一种耐药基因而言,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检出率普遍高于土源大肠埃希菌,但从耐药基因检测整体结果来看,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与土源大肠埃希菌又存在一致性,这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扬州市流浪犬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t, PMQR)基因的流行性与多样性,从扬州市犬只留检所采集156份样品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菌株PMQ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到8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1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7.56%),其次是磷霉素(75.61%),有7株菌对6种以上的药物耐药;119株大肠埃希菌中有79株菌至少对1种药物耐药,对四环素、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8.74%、37.82%、26.05%、29.41%和10.08%, 12株菌耐6种以上药物。共分离到40株喹诺酮耐药菌株,PMQR基因qnrS、oqxAB、qnrD和aac(6′)-Ib-cr的检出率分别为22.50%、17.50%、7.50%和7.50%,且有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aac(6′)-Ib-cr、q...  相似文献   

10.
从有神经症状的病死蓝狐脑组织中分离出两株大肠埃希氏菌,两株菌对小白鼠致病性强,对痢特灵、氨苄青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11.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分离江苏地区若干鸡场的29株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CFZ,TOB敏感,耐药率为0,对NEO,KAN,GEN,PIP耐药率约为6.9%,CTN,13.79%;CMP,34.48%,对STR,COS,VAN,ERY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5.52%,72.42%,82.76%,93.10%,待检菌株多药耐药现象严重,有27株(93.10%)有2种或2种以上药物耐药,多药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实验室制备的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U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对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MUG单管定量检测法检测数据的精确性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而且更为快速、经济.因此,该法适用于海水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江苏泰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喹诺酮相关耐药因子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法对81株临床分离的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和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基因(QRDR)并进行分析.【结果】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69.1%和51.9%,且多呈现多药耐药现象.PMQR检测结果表明aa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6.5%,其次为qnrS,qnrA,qnrD,qnrB,检出率依次为45.7%,34.6%,23.6%,2.5%,未检出qepA基因.QRDR突变分析中,常见的gyrA中Ser83突变为Ile, Asp87突变为Asn或Gly和parC中Ser80突变为Ile均被检测到,突变率分别为84.0%,61.7%和60.5%.而gyrB中Asp426突变为Gly还是首次报道,突变率为35.8%.此外,parC还检测到1株Phe64突变为Pro,2株Gln91突变为His.【结论】江苏泰州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PMQR基因普遍存在,且QRDR基因突变严重,提示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对喹诺酮相关耐药基因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以及17种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系统进化分群鉴定,同时对17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30株分离株中A群系占53.33%(16/30),B1群系占23.33%(7/30),D群系占23.33%(7/30),未检出B2群系。17种毒力基因中fimC检出率最高(96.67%,29/30);其次为sitA(66.67%,20/30)、ompT(46.67%,14/30)、iss(16.67%,5/30)、fyuA(16.67%,5/30)、Irp2(16.67%,5/30)、iroN(13.33%,4/30);未检出毒力基因papA、tsh、hlyF、hlyA、cvaC、astA、estA、estB、eaeA和elt。【结论】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多样,毒力基因检出率高且复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分布及其致病性。分别将分离于发病猪、鸡和犊牛的44株大肠埃希菌计数后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动物来源的44株大肠埃希菌的iss基因存在情况,同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感染后小白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4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达100%;有25株致病性较弱,死亡率为20%~80%;而另有5株接种感染后小鼠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总频率为79.5%;在毒力较强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92.8%;在无致病力(或低毒力)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16.7%;部分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1.6%~99.0%。iss基因致病性强的菌株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不同来源菌株iss基因片段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探索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菌体自聚合试验、外膜疏水性试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条件,分析pagP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pagP基因缺失后,菌株MIC降低,菌株的外膜通透性增强且菌体自聚合能力显著增强(P0.01),其中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为7和20μg/mL,菌株自聚合能力为87.89%;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外膜疏水性无显著影响,疏水性仅为5.337%;随着细菌在LB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增多;pagP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于野生株。【结论】pagP基因缺失可使APEC外膜特性发生改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氢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扬州地区可生食蔬菜中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对2019年1-7月从扬州4家超市和2家农贸市场采集的492份胡萝卜、黄瓜、生菜和西红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采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携带重要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表明:492份蔬菜样品中共分离到6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65株大肠埃希菌至少对一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73.53%),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均高于50%,对磷霉素耐药率仅8.82%,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全部敏感.floR(n=17,25.0%)检出率最高,其次为blaCTX-M(n=8,11.76%),包括blaCTX-M-65、blaCTX-M-55和blaCTX-M-14,blaCMY-2和fosA3检出率分别为7.35%(n=5)和8.82%(n=6).这一研究提示2019年扬州地区部分可生食蔬菜中存在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应加强对蔬菜中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