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情况下的感染人数和消费者因烹调不当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结果 ]构建了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假设接触漏检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为20%,那么0.001%、0.08%、1.5%三种漏检概率可能导致的感染人数分别为0~4人、0~114人和7~1 829人(90%置信区间);不同接触感染概率的感染人数有较大差异:5%概率时每年有0~541人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60%概率时,多数情况下有155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最多可达到6 473人。应用该模型对某省居民消费漏检布鲁氏菌病羊肉后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人数的估算结果表明:按照0.1%概率计算,该省2016年度屠宰313.25万只羊可能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111~148例(90%置信区间)。如果因厨房生熟不分、烹调不当等因素而使感染概率提高至1%,则可能出现1 234~1 352个新增病例。[结论 ]羊屠宰环节存在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现象,从业人员受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较高;消费环节存在因烹调不当而导致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应加强养殖环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宰前检疫,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浙江省人布鲁氏菌病病例感染来源,探讨当前布鲁氏菌病防控重点,对存在人间病例的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开展溯源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8年的98例人间病例以职业人群为主,主要为从事羊养殖、屠宰、运输和羊肉加工、销售的人群,占55.10%;人间病例流行病学相关场点以羊屠宰场为主,占33.67%;人感染的可能途径以接触、屠宰活羊为主,占63.27%;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不明的病例占44.90%,而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于省外、省内其他县和本县的病例分别占31.63%、15.31%和8.16%。调查认为,当前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控的关键是对省外调入活羊的监管,应加大对违法调运活羊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牛羊定点屠宰和牛羊肉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协调实施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联防联控,及时深入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共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传入风险,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全市3个家畜布鲁氏菌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县和8个区县中的3个牛羊定点屠宰场、2个活畜交易市场和短期牛羊育肥畜群进行监测,共采集12 672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抗体总阳性率为1.17%。χ2检验分析显示:流通环节与本地养殖环节的牛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流通环节的羊阳性率明显高于牛;全市8个区县的羊阳性率和不同来源地的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通环节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是布鲁氏菌病传入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威胁;乌鲁木齐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不同区县要采取不同的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山东省威海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基线,分析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为该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两级采样策略,选择牛羊群和选定群体中的个体,采集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等方式,分析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牛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群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0.48%(95%CI:0.10%~0.86%),个体表观流行率为0.41%(95%CI:0.33%~0.49%)。[结论] 威海市家畜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较好,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饲养户跨地区调入活羊时不申报落地检疫,未隔离就混群饲养,是导致布鲁氏菌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多途径接触发病动物、产品及污染物是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原因。需持续通过定期监测、禁止免疫、控制流通、强化监督等综合防控策略来净化和根除该病;应继续加强有关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牛羊屠宰加工人员等风险人群的风险防患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以及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屠宰场三种食源性细菌的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冬季不同畜禽屠宰场屠宰加工环节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采集羊、牛、猪、鸡屠宰场的肉、环境拭子样本100份,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相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11株,检出率为11%;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为2%;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O157:H7。调查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冬季屠宰中场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存在于猪、鸡屠宰场的屠宰工具、传送带等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存在于羊屠宰场的羊肉和环境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屠宰场监管力度,以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为该地区提供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的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和血清学监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进行了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羊群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3.71%,最高阳性率达7.94%;养殖规模越大阳性率越低;母羊阳性率高于公羊。[结论]大同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面较广,感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散养羊群和母羊,建议采取“免、检、杀、消”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屠宰环节猪群猪链球菌2型感染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估屠宰环节猪链球菌2型传播风险,在广东省东莞市所有的10个生猪屠宰场采集570份猪扁桃体、1 200份环境拭子样品,以及120份猪胴体和120份猪内脏表面拭子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2型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扁桃体样品的猪链球菌2型阳性率为0.88%;屠宰环境拭子样品的阳性率为3.17%,其中待宰区为3.50%,屠宰区为8.50%,分割区为4.00%,屠宰工具为3.00%;在车间出入口的猪胴体和猪内脏表面拭子样品中检出猪链球菌2型阳性,其中猪胴体阳性率为0.83%,猪内脏阳性率为4.17%。结果表明,东莞市屠宰场猪群中存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猪群携带的病原对屠宰加工环境以及屠宰加工产品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屠宰场存在传播猪链球菌2型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屠宰场环境及屠宰用具的清洗消毒以及相关职业人群的自身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调查宁夏固原市肉牛口蹄疫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采集74份不同月龄肉牛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种疫病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型口蹄疫(48.65%)、O型口蹄疫(43.24%)、布鲁氏菌病(12.16%)。混合抗体阳性率中主要以O型和A型口蹄疫混合抗体阳性率最高(58.54%)。O型口蹄疫在西吉县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8.24%),彭阳县最低(6.67%);A型口蹄疫在西吉县阳性检出率最高(82.35%),彭阳县最低(26.67%);布鲁氏菌病在原州区阳性检出率最高(15.00%),泾源县和彭阳县未检出。从不同年龄来看,3种疫病均在>12月龄的肉牛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O型口蹄疫69.23%、A型口蹄疫76.92%、布鲁氏菌病15.38%。[结论] 固原市各个县区肉牛养殖地区均出现2种病原感染的情况,以O型和A型口蹄疫混合感染为主。在肉母牛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以上病原的检疫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氏菌会以较高浓度存在于染疫病畜的体液、血液、皮毛、养殖场所、土壤等。人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熟透羊牛肉、未经消毒的生鲜乳可经消化道感染布病。目前,我国在牲畜屠宰、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还需防范布病给动物性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一、布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以便对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针对性监控,对重庆市屠宰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供应链的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同时对从供应链中分离的沙门氏茵进行1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屠宰环节猪肉的沙门氏菌污染程度较低,为7.27%;经过运输到达销售环节,其污染程度明显上升,最高的是超市环节,高达64.52%。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屠宰场和超市的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尤其是屠宰场容器(88.89%)、台面(55.56%)和超市刀具(50.00%)、地面(46.67%);中型规模屠宰场的沙门氏菌污染风险最大。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对磺胺类药物耐药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多重耐药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