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1,(4):305-306
云南思茅别称“茶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清代时为普洱府的思茅厅 ,早已是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个中心城市。清雍正七年 (172 9)设思茅通判 ,并设思茅总茶店 ,茶叶归官府收售 ,雍正十三年设思茅厅 ,将攸乐同知移住思茅 ,改为思茅同知 ,呈送清皇朝的普洱贡茶由思茅同知采办。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揽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共八勐地方。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边疆开拓 ,商业兴盛 ,那时 ,省外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诸省 ,以及省内石屏、建水、通海、河西、玉溪等县商人 ,络绎而来 ,经营茶…  相似文献   

2.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于1993年4月4——11日在云南省思茅县举行。参加这两个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业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200人。共收到学术论文76篇,涉及普洱茶史、普洱茶分类学、普洱茶区土壤、普洱茶区茶树资源、普洱茶文化与云南社会经济、普洱茶的防癌抗癌功能、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普洱茶的多种微量元素、普洱茶的产销、普洱茶马商道、普洱茶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普洱茶在海外的传播、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研究、思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一带的历史名茶,素来深得海内外嗜茶者的喜爱。近年来,日、德、美等国的消费者对纯天然、高质量、无污染的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原料基地———茶园的管理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就成为了促进普洱茶生产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6.
杨丽仙 《农业考古》2005,(2):375-375
《思茅日报》讯(记者杨丽仙)在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和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即将来临之际,云南省思茅市于4月1日成立了思茅普洱茶文化研究会。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思茅普洱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市文联主席李文秋当选为会长,黄桂枢等7人当选为副会长。会上,市委副书记、中国茶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朱飞云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普洱茶是保健饮品,是可以喝的“古董”,是时尚潮流的代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力量。目前,普洱茶的发展速度没有一个产品能与之相比。这给思茅和普洱茶产区带…  相似文献   

7.
以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著称的云南思茅地区,为弘扬普洱茶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招商引资渠道,让思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思茅,促进思茅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政公署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在四月底,先后到上海、昆明举行新闻发布会后,于世纪之交的1999年5月15日至18日,在思茅成功地主办了“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第四届茶叶节由思茅市委、市政府承办,普洱茶叶集团及有关企业协办。本着“隆重、节俭、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创新、务实、开放、发展”为主题,“以茶会友…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乡诗词二十首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忆江南·普洱茶乡吟茶乡俏,坡顶彩云飘。绿海春尖添碧影,村姑巧手舞山腰,仙女散花娇。茶乡美,天壁映朝晖。普洱香茶机器制,白毫佳品厂房堆,四海誉名飞。茶乡富,思普跃征途。经济振兴开道路,名茶远运过江湖,古府...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乡云南省思茅地区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于 2 0 0 1年 4月 8日至 11日 ,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思茅分会场、中国昆明首届全国春茶交易会思茅分会场暨第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节一会”在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领导下与思茅市一起 ,地市合办 ,以“文化旅游搭台 ,经贸唱戏”和“以茶会友 ,共谋发展”为宗旨 ,遵循“隆重节俭、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树立思茅的普洱茶生产和集散地形象 ,把思茅建成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 ,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内涵 ,举全区之力 ,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韩国茶人联合会郑仁梧秘书长率领的“韩国茶人联合会考察团”一行24人,于1999年10月28—29日访问云南省思茅地区,对茶乡进行考察。考察团由考古学家、原云南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黄桂枢先生和普洱茶叶集团公司朱启忠总裁陪同,于28日参观了思茅于海子万亩茶园,走访了茶农家庭。晚上在普洱茶叶集团公司观赏了“龙生茶室”具有民族特色的普洱茶艺表演,品尝了迎宾茶、盖碗茶、傣族竹筒茶、拉枯族烤茶点族烧茶等。29日,参加了普洱县普洱茶厂、普洱茶叶交易市场、普洱农贸市场。下午又回思茅参观了思茅茶树良…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研究的新成果——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举行的同时,于1997年2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思茅地区澜沧县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中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巡礼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滇南春暖茶节到,普洱茶乡迎佳宾。由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区行署主办、思茅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于1995年4月16日至18日在云南省思茅市隆重举行。此届茶叶节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普洱茶从田间管理、鲜叶采摘到成品贮藏、出厂等过程的生产加工工艺及流程;分析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原料、加工和贮藏等问题;探讨思茅普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品质改进拟采取的系列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措施;提出根据当地的天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普洱茶生产,并适时开发普洱茶的再加工产品,将是普洱茶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然立地条件下云南省普洱茶种植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一生,既不抽烟爱饮茶,无心恋酒捕鱼虾,嗜书得食充饥肚,爱笔耕耘种苦瓜,与茶结下了长久之缘。少年时期,我在家中喝过普洱茶,但只知道止渴解腻;1951年秋参加工作时,我由墨江家乡沿普洱茶马古道步行五天到普洱,次年调到思茅,半年后又沿茶马古道步行从思茅到普洱到墨江,乘坐煤炭汽车、马车、尖头客车到昆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返到墨江,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澜沧江下游的思茅和西双版纳等地州。在古代,这些地方出产的茶叶,都集中到普洱加工外销。所以,古人把这些地区所产的茶叶,都统称为“普洱茶”。普洱茶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肥厚,富含有机质,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天时地理兼备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所以,这里的茶树叶大芽壮,鲜嫩长存,所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芳香油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极富,内在品质特佳。用它制成的各种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驰名中外。普洱茶历史悠久。据《普洱府志》记载…  相似文献   

17.
与茶有关的普洱思茅地名新考释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1,(2):271-273
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唐南诏时为银生节度辖地 ,唐代樊绰著《蛮书》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1) 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氵制在其著《滇略》中 ,第一次提到“普茶”这个名词 :“士庶所用 ,皆普茶也 ,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清代雍正年间以来 ,普洱府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由思茅同知承办 ,普洱茶名扬四海直至今日。作为地名的“普洱”之名 ,是由唐代的“步日睑”衍变而来 ,宋元时期称“步日部” ,均是普洱的古名异写。《普洱县地名志》载 :“普洱 ,……为哈尼语地名。‘普’为寨 ,‘洱’为水湾 ,‘普洱’意为水弯寨。”(2…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有喝中国普洱茶的描写。清代古诗词中,还有对普洱茶的吟唱,思普区民间更有不少歌唱普洱茶的山歌曲调。这是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的体现。在“两个文明”一齐抓的今天,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结合历史文物考古,就普洱茶的栽种史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道的兴起和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解放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等诸方面作一简略考述。  相似文献   

19.
八百年万亩古茶林云南省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800多年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旅游圣地。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村周围的古茶林,热带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海莽莽,生长着众多的珍贵植物,美丽的风光,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景...  相似文献   

20.
第2号预告尊敬的女士、先生!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在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欲参加上述两会议或其中一个会议并提供论文者,请填写附上之表格,尽快于1993年1月底前(以邮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