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绿化》2012,(2):1-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上,《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达先生号召各国通过加强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继续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在促进人类福祉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闻     
<正>《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开幕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开帷幕。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将参加为期两周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3.
《绿色中国(A版)》2005,(5):104-10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4.
近期,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小组发布最新报告《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商业和产业的机会和挑战》,敦促企业应对环境挑战,并最大程度利用绿色机会。报告指出,更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利润回报,而且前途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土地产权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之一。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财富的源泉,也是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财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对土地权利的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量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纠纷案件急待处理;同时,新的土地权属纠纷案件不断发生,如果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利益和责任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了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签订后,  相似文献   

8.
浅述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表的《世界保护策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促使世界各国在环境和发展领域达成全球合作的共识,会上通过的5项文件均涉及森林和林业问题,充分表明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于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  相似文献   

9.
《广西林业》2005,(4):1-1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一起回故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20年每10年全球平均增温0.2℃。气候变暖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壤侵蚀和干旱,扰乱种植周期,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不仅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在气候变暖的客观现实驱动下,国际社会积极行动,我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  相似文献   

11.
生态福祉     
正福祉是指福利和幸福,目前国际上评价福祉的一级指标基本上有经济稳定、教育水平、收入平等、生态系统、环境水平、社会包容度等13项。生态福祉是指生态环境系统给公众带来的福利和幸福。是福祉的重要方面。生态福祉应当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国家民族层面:这是生态福祉的根本。国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到里约热内卢的《21世纪议程》,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实现了一个从消极的环境保护到积极的生态建设,从预警性的环  相似文献   

13.
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提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业乃至…  相似文献   

14.
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日益成为一个潜在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在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国陈述的原则将是国际社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战略性任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21世纪议程》,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背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形成了由181个国家签署的《21世纪议程》,该议程第13章以“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山区可持续发展”为标题阐述了对山区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管理。自里约会议以来的10年中,各国政府及团体组织一直在遵循《21世纪议程》的原则并努力实践。2002年是国际山区年。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山区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区以及山区对人类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山区资源的脆弱性和保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为了贯彻执行《21世纪议程》中第13章的精神。在FAO的领导及FAO其他主要机构如环境规…  相似文献   

17.
文中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我国新修订的《森林法》与此前历次修订相比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新《森林法》为中国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便利条件,是推动其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改善生产要素、改变需求条件、增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通过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把握机会和影响政府行为等。据此提出了加强新《森林法》宣传、提升国内需求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创造人类福祉的同时也正在显著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阐述了科学加强城市林业建设的必要性,借鉴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江苏的实际,提出了江苏现代城市林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普长廊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外交大会通过,并于1996年12月26日生效。其宗旨是在发生严重干旱和半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尤其是在非洲防治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生在非洲的严重旱灾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这一悲剧迫使国际社会更加密切地关注全球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一词得到广泛的使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赋予荒漠化以新的内涵、1994年《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又从成因和发生范围方面对“荒漠化”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