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菌体血清型与外膜蛋白型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对自行分离的10个菌株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进行鉴定(均为A:1);然后采用超声波破碎、高速离心和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提取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的方法对上述10个菌株与...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它可感染猪、马、羊、家禽、家兔及多种野生动物或野禽,发病后,在我国称为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及禽霍乱等,在学术上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毒力及流行病学方面,按流行病学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arter氏荚膜型鉴定方法和琼脂扩散试验,对天津地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16株分离菌中11株为A:1(4),4株为A:1(3,4),1株为-:1(4)表明引起天津地区禽霍乱的致病菌与国内报道的以A:1型为主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外膜蛋白是细胞膜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之一,在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及保护性的深入研究,开发有效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疫苗将成为可能.笔者等就具有免疫作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Carter的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en的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我国116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研究。研究表明,A∶1型是我国最主要的血清型,占69.8%,其次为A∶1(14)型和A∶3(4)型,分别占6.8%和4.3%。并对我国目前使用和试用的8株禽霍乱弱毒菌苗株进行了定型,其中3株为A∶1型,与主要血清型相同,5株与主要血清型不一致。在A∶1型菌株中,大部分菌株的耐热抗原与1型标准血清反应,形成1条沉淀线,部分菌株(9株)形成2条沉淀线,表明在A∶1型菌株中还存在有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7.
外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免疫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对其深入研究可使开发有效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疫苗成为可能,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概况、组成及具有免疫作用的外膜蛋白的特性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多杀性巴氏杆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886-1890
为建立基于重组外膜蛋白A的检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扩增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mOmpA,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方阵滴定法确定其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的最佳稀释度。结果,重组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良好的免疫反应。重组蛋白的包被浓度为4mg/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SPF鸡的新城疫、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病阳性血清,隔离饲养的番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疫里默氏菌病阳性血清,用该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板内变异系数和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ELISA方法的敏感性比直接凝集试验高出80倍以上。以重组外膜蛋白A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禽霍乱感染性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禽霍乱灭活苗和荚膜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的保护性抗原外膜蛋白(OMPs)和脂多糖(LPS)在抵抗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取了禽P.multocida CVCC 474的OMPs和LPS成分,将该两种成分分别与弗氏佐剂混合制备免疫原,进行动物免疫。小鼠分为4组:OMPs组、LPS组、禽P.multocida弱毒活疫苗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两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禽P.multocida强毒株CVCC 474进行攻毒,计算小鼠死亡数及保护率。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免疫后,OMPs组与LPS组免疫小鼠特异性血清抗体水平持续升高,与弱毒活疫苗组水平相近,与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OMPs组、LPS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SI值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3个免疫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OMPs免疫组的保护率与弱毒活疫苗相当,为8/10,高于LPS免疫组的保护率(7/10),表明OMPs作为研制禽P.multocida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 050 bp的外膜蛋白H基因(omph)片段,克隆到pMD18-T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H,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SP2/0细胞,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OMPH,通过RT-PCR由转染了重组质粒的SP2/0细胞中扩增出了目的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OMPH转染的SP2/0细胞泳道出现38ku的特异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在转染了pOMPH的SP2/0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说明omph基因在SP2/0细胞中成功表达了活性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制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融合表达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外膜蛋白H(OmpmH)的重组菌pGEX—ompmH/BL21大量培养,在最佳诱导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酶剪切及亲和层析纯化,得到OmpmH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将其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制成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用该疫苗肌肉注射接种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血检测抗体,二免后第2周用10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显示,OmpmH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免疫效果优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2.
禽巴氏杆菌C48-1外膜蛋白H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外膜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禽巴氏杆菌5:A C48-1株的ompH全长片段,将ompH进行T—A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ompH全长1597bp,含有一个1056bp的开放性阅读框架(ORF),编码352个氨基酸,前20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与已知的15个血清型及痘苗株CU的ompH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51.5%~98.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39.3%~98,7%之间。氨基酸多序列比较显示,血清型特异性抗原表位位于60~80位和200~220位氨基酸处。  相似文献   

13.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HeLa细胞附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猪肺疫的活菌疫苗和死菌疫苗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Pasteurella multocida,Pm)对小鼠的毒力试验测定它们的毒力性。结果表明,死菌疫苗Pm的毒力性比活菌疫苗Pm的强,即死亡率分别为10 0 %和0 %。通过两菌株对He L a细胞的附着试验测定它们的附着能力,结果证明强毒菌的附着能力明显地比弱毒菌强(P<0 .0 1) ,平均附着数分别为11.96和2 .4 4 ;从上述菌株细胞荚膜中分别提取荚膜蛋白,用SDS- PAGE分离测定两菌株荚膜蛋白质结构,结果表明39k Da荚膜蛋白是强毒菌的特异性蛋白。以上研究结果证明Pm的毒力与He L a细胞的附着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暗示本菌39k Da荚膜蛋白可能与它们的毒力和He L a细胞的附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EDTA—溶菌酶系统处理无荚膜的5:A型禽多杀性巴氏菌,得到无粘肽层的细胞膜.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将细胞膜分成3部分.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I-2,6 二氯酚靛酚(NADH-DICP)氧化还原酶和NADH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脂多糖含量测定表明,这3部分分别是细胞内膜、细胞外膜和混合膜.用高压液相色谱法从分离的外膜中提纯外膜蛋白,获得2个主要成分P_1和P_2.将P_1和P_2分别免疫小鼠,其保护率分别为20%和9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P_2是一种主要的外膜蛋白,分子量为52000.  相似文献   

15.
8株鳖源变形杆菌外膜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 2批送检病鳖体内分离出 8株细菌 ,经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致病性测定和血清学鉴定 ,确定 7株为普通变形杆菌 ,1株为奇异变形杆菌。进一步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破菌法提取 8株鳖源变形杆菌的外膜蛋白 (OMP)进行SDS PAGE电泳 ,比较分析细菌OMP型。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的OMP型由 3条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4 3× 1 0 4的主要蛋白带组成 ;7株普通变形杆菌的主要外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6 7× 1 0 4,分属 2个OMP型 ,其中 4个分离株属OMP1型 ,由 4条主要蛋白带组成 ;其余 3个分离株属OMP2型 ,由 7条主要蛋白带组成。表明不同种变形杆菌的OMP型差异较大 ,同种不同株变形杆菌的OMP型相似 ,但蛋白带的迁移率及颜色深浅在菌株间仍有差异。此外 ,发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3× 1 0 4的一条外膜蛋白带为所有菌株所共有 ,可能是变形杆菌属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OmpH)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以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强毒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mpH基因,连接T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OmpH-pET28a,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入表达宿主E.coli BL21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之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OmpH基因的编码区为978 bp,编码326 个氨基酸残基,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7 ku。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OmpH可与鼠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坏死梭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OMP片段并克隆至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OMP。将pET-28a-OM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表达含2个His的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为93 ku,为包涵体表达,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结果为坏死梭杆菌OMP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