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脂肪肝是一种由能量负平衡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代谢剧变和生理应激的围产期,主要发生在奶牛产后的前2周,其特征是肝脏和其他器官有脂肪浸润[1].依据化学提取法分析肝样三酰甘油(TG)或总脂占湿组织的百分含量,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肝脏TG含量分别为1% ~5%、5%~l0%和≥10%,或者总脂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易患的一种主要代谢病,当肝脏吸收的脂质超过其氧化和分泌的量时就会形成脂肪肝.过量的脂质以甘油三酯(TG)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内,降低肝脏的代谢功能[4].目前只有通过肝脏活组织检测来准确诊断脂肪肝,因而脂肪肝引起的损失还不能确定[3].深入了解脂肪肝的病因和防治对实现奶牛健康和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患脂肪肝的鸡群很难出现产蛋高峰,产蛋率一般上升到85%左右即开始逐渐下降。此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为5%左右,给蛋鸡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1蛋鸡脂肪肝产生的原因肝脏是物质代谢的核心器官,它对脂类的消化、  相似文献   

4.
奶牛肝脏脂肪在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脂肪在肝脏内大量蓄积,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以上,使奶牛发生脂肪肝疾病。此病多发生于奶牛的围产期,又称分娩综合症、母牛肥胖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肝脏组织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15 kg的乌金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为低、中和高蛋白质组,其在15~30、30~60及60~100 kg生长阶段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2%、10%,16%、14%、12%和18%、16%、14%。猪在体重为30、60和100 kg时屠宰,取其肝脏组织,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30、60和100 kg时,乌金猪肝脏组织中ACC、FAS、SREBP-1C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PT-Ⅰ和PPARα基因的表达水平则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由此表明,日粮高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代谢基因(ACC、FAS和SREBP-1C)的表达(P<0.05),提高脂肪酸分解代谢基因(CPT-Ⅰ和PPARα)的表达水平(P<0.05);脂肪酸合成减少,且被氧化的量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用于合成甘油三酯(TG)的脂肪酸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了从肝脏组织被运输到各个组织的TG含量,使机体沉积TG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模型验证后,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埋线A组、空白埋线B组、模型组、模型埋线A组、模型埋线B组,每组6只。埋线组进行穴位埋线,A组:肝俞、胆俞、后海;B组:肝俞、胆俞、后海、后三里。2周后检测血清TG、TC、FFA、LDL-C、HDL-C、ADPN含量及肝脏TG、TC、FFA、ACC、FAS含量;RT-PCR检测肝脏AdipoR2、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埋线A、B组血清HDL-C、ADPN含量显著升高,TC/HDL-C、TG/HDL-C比值显著降低;模型埋线A、B组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埋线B组肝脏FFA、FAS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埋线A、B组肝脏PPA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脂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有效降低肝脏TG、FAS含量,调节肝脏脂质的合成,其机理可能与其参与PPAR通路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何首乌对高脂饮食兔血清脂质代谢和脂肪肝形成的影响,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动态检测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何首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中TC、TG、LDL—C、HDL—C含量,实验8周末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何首乌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兔血清中TC、TG、LDL—C含量(P〈0.01),并能提高HDL—C含量(P〈0.05);光镜下何首乌高、中剂量组肝脏脂肪病变减轻,肝细胞脂变率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何首乌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抑制高脂饮食所致兔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脂肪肝(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1]),主要是因为蛋鸡采食了高能量的饲料,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变性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2]),该病最初是由Couch于1956年首先进行报道,病因极其复杂,是全球蛋鸡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董晓芳~([3])报道指出,肝脏肝病主要发生在蛋鸡和某些品种的肉用仔鸡,尤其是笼养的产蛋高  相似文献   

9.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营养、内分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都可影响其发生。日粮中能量过高或蛋白不足是诱发FLHS的主要因素,能量、蛋白来源也影响FLHS的发生。日粮中脂肪酸来源影响FLHS的发生,动物性脂肪较易引起FLHS,适量添加植物油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引起肝脏脂肪含量增加,与FLHS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甲状腺素和孕酮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防止出血发生。FLHS易感品系UCD-3蛋鸡肯定了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影响。空间不充足或必要活动受限制,导致能量过剩是FLHS发生的重要诱因。肝脏脂肪沉积并不总是引起肝脏出血,脂质过氧化物分解生成大量脂质自由基引起细胞损伤,可能是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导致出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发生在肝脏,脂肪组织的生长以及后来的肥胖依赖于以脂蛋白形式转运的血浆甘油三酯。在生长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甘油三酯的主要运输形式,要降低肥胖程度就要通过调节VLDL代谢。现在以腹部脂肪含量和血浆VLDL浓度为标准对脂肪品系和瘦肉品系家禽进行选择,而肝脏的生脂作用和脂肪组织中LPL活性在这两个品系中的差异不显著。当肝脏脂肪合成量大于V.LDL的分泌,甘油三酯就会在肝脏中积聚,导致脂肪肝。尽管脂肪肝能降低产蛋量,使母鸡的死淘率升高,但对填鸭和鹅脂肪肝的生产是有利的。VLDL合成和分泌的平衡是调节家禽肝脏和肝外组织肥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 FLS)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疾病 ,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其特征是肝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 ,表现为脂肪肝 ,有时肝脏出血 ,鸡体肥胖 ,产蛋减少。有的病鸡因肝功能障碍或肝脏破裂而突然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率高或产蛋高峰期的鸡群 [1] 。本病发病率因鸡的品种、品系、日粮组成和环境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 ,通常为鸡群的 1 %~ 2 % ,有时高达 5 %~ 7%甚至 1 5 %以上。死亡率一般低于5 % ,但有时高达 2 0 %甚至 30 % [2 ,3 ] ,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多散发 ,在国内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当肝脏出血和…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发生在肝脏,脂肪组织的生长以及后来的肥胖依赖于以脂蛋白形式转运的血浆甘油三酯。在生长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甘油三酯的主要运输形式,要降低肥胖程度就要通过调节VLDL代谢。现在以腹部脂肪含量和血浆VLDL浓度为标准对脂肪品系和瘦肉品系家禽进行选择.而肝脏的生脂作用和脂肪组织中LPL活性在这两个品系中的差异不显著。当肝脏脂肪合成量大于V.LDL的分泌,甘油三酯就会在肝脏中积聚,导致脂肪肝。尽管脂肪肝能降低产蛋量.使母鸡的死淘率升高,但对填鸭和鹅脂肪肝的生产是有利的。VLDL合成和分泌的平衡是调节家禽肝脏和肝外组织肥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脂类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表现为脂肪肝,有时肝脏出血。病鸡营养状况良好,产蛋减少,因为肝脏  相似文献   

14.
产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FLS)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FLH S),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主要发生在营养良好、体重较大,但产蛋率较低的鸡群。产蛋前期表现为产蛋高峰期上升慢,峰值较低;发病死亡主要集中在高峰期过后。连续不断地零星死亡是本病特征,极易被忽视和误诊。产蛋全期死亡率可达5%~10%,损失较大。1病因探讨1.1营养过剩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化利用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进行相当数量的储存。营养过剩是指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  相似文献   

15.
正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或脂肪肝综合征,主要是因为蛋鸡采食了高能量的日粮,以及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引起机体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导致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的一种营养代谢病[1]。其特征就是患鸡的肝脏肿大和出血,表面有大量脂肪且易碎。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高峰期较肥胖的蛋鸡,火热夏季较为多见,其病因较为复杂,可造成产蛋量下降,死亡率高,对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养鸡业追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8):1369-1372
为探讨发芽糙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内抗氧化活力以及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和B组分别饲喂普通日粮、高脂饲料8周;C、D、E组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分别在高脂饲料中添加12.5%,25.0%,50.0%的发芽糙米,自由采食4周后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添加发芽糙米的3组大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肝脏组织匀浆中T-AOC、T-SOD酶的活力,减少MDA的生成,降低血清中AST、ALT、TC的含量从而保护肝脏组织,而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血清中TG水平也有下降趋势。这表明发芽糙米具有抗氧化的生物活性,能改善机体脂质代谢,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7.
鸡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 of chicken,FLS)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由于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脂肪过度沉积而引起的一种脂肪代谢发生障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等嗜脂因子,使肝脏从中性脂肪合成磷脂的过程发生障碍,从而在肝脏内沉积,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是动物常见的脂类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动物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严重下降、奶牛酮病和母猪胎衣不下等,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褪黑素可参与脂肪代谢调节,缓解脂肪代谢紊乱,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本文介绍了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及机制,综述了褪黑素参与脂类代谢的机理以及外源褪黑素改善动物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为褪黑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脂肪组织大量动员,产生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NE-FA)进入血液。而肝脏作为机体脂类代谢的主要器官,脂肪酸氧化代谢状态直接影响酮体和甘油三酯的生成,是控制酮病和脂肪肝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代谢途径。文中综述了酮病奶牛肝脏脂肪酸的摄入、代谢及其与酮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蒜对肉鸡血脂指标和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的大蒜水平对肉鸡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效果。将180只7日龄AA肉鸡随机平均分为日粮中不添加大蒜的对照组,添加1%和2%风干大蒜的试验组,饲养至49日龄时从各组取6只鸡,采集血样、肝脏和胸腿肌,分别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以及肝脏、胸腿肌的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和2%大蒜的两组,血清TC、TG、LDL-C、VLDL-C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和胸腿肌、肝脏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和2%大蒜的两水平间相比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1%、2%的大蒜,具有降低肉鸡的血脂和鸡肉、肝脏组织中胆固醇含量的效果,两大蒜添加水平间降低肌肉、肝脏胆固醇含量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