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省肃南县草原的小翅雏蝗、狭翅雏蝗和短星翅蝗调查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小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最大,每年发生一代。5月下旬孵化出土,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羽化达到高峰,在3种蝗虫发育历期中最短;短星翅蝗在3种蝗虫中发育历期最长,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出土,8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8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狭翅雏蝗的发生规律与小翅雏蝗相似,3种蝗虫成虫数量均在10月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狭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消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的系统调查资料,对狭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消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狭翅雏蝗在草地的种群数量动态可用数学模型Nt=0.348 51t1.21333·e-0.02941t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的系统调查资料,对狭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消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狭翅雏蝗在草地的种群数量动态可用数学模型Nt=0.348 51t1.213 33·e-0.029 41t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种群存在度分析,确定该地区草地蝗虫优势种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对气象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提出了一年高峰值(yn)、产卵期的平均降水(x1)和温度(x2)、本年孵化期平均气温(x3)和降水(x3)为关键因子的非线性模型:yn+1=18.110 6+0.328 3x1+32.229 9/lnx2-182.237 3e-0.8x3+42.173 3x4e-x4)yn来描述混合种群的密度高峰值,且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6.
我省土蝗种类较多,约有五十余种。根据体型大小,可分小型、中型和大型种类,其中危害较大,发生较普遍的有蚁蝗、狭翅雏蝗、李氏大足蝗、小翅雏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痂蝗、红翅雏膝蝗。根据历年来防治实践表明,一些中型和大型的种类如白边痴蝗、轮纹痂蝗、红翅雏膝蝗,由于它的个体大,耐药性强,在以往的药物防治中杀灭效果都不甚理想,如应用2.5%的六六六每亩用药量1.5—2公斤,防治效果小于50%。近年来应用马拉松硫磷和敌敌畏混合剂有效成分35—40克,防治效果小于80%。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在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肉龙村。蝗虫有:宽须蚁蝗、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白边痂蝗四种,平均虫口密度15.14头/m~2,最高44头/m~2。供试农药为辛硫磷微胶囊剂、哒嗪硫磷、哒甲硫磷、杀灭菊酯四种,用敌马油剂作对照。每种农药分成每亩100、150、200克三个不同  相似文献   

8.
星学军 《草地学报》2018,26(1):184-188
蝗虫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 PL)是重要的防蝗生物制剂,其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协同使用有利于蝗虫可持续治理。本文通过田间超低喷雾和扫网调查等方法在青海蝗区开展协调应用PL和IGR防治草原蝗虫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首先明确青海蝗区的主要蝗虫种类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harbipe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等;结果证明PL与IGR协调应用,可有效抑制草原蝗虫种群增长,且可保持存活蝗虫感病率在较高水平,对优势种宽须蚁蝗和小翅雏蝗等的持续控制作用明显。结果明确了微生物制剂和IGR协同防治蝗虫的短期与长期、速效与长效的协同作用,为防治高密度蝗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草原蝗虫为害对高寒草原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2004年为对照处理,发生蝗虫为害的2005、为害后的2006、2007年为试验处理,测定草原蝗虫为害对高寒草原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等蝗虫对高寒草原植被生物量有严重影响,为害后的3年中,生物量总体降低;蝗虫为害当年,生物量减少125.67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33.87%,蝗害后第2年,生物量减少199.83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53.86%,蝗害后第3年,生物量有所增加,但与蝗害前相比仍有下降,生物量减少100.33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27.04%;禾本科受蝗虫为害影响最严重,与受害前比较,差异达1%水准;毒杂草生物量稍有上升,到2007年时达最高,分别增加12,9 g/m2,比蝗虫为害前增加了47.37%1、3.92%,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狭翅雏蝗蝗蝻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狭翅雏蝗蝗蝻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狭翅雏蝗蝗蝻的理论抽样数可据n=(1/D2)(12756/m+03618)确定,序贯抽样可依Iwao法确定的两条截止线To(n)=8075n±114105n和据Kuno确定的最大抽样数Tn=12756/(D2-03618/n)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1.
小酸模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为廖科Polygonaceae酸模属Rumex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于温暖、半干旱至潮湿的高海拔山区,目前在云南滇东北的昭通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害草,为害面积1.67万hm2之多.为了研究小酸模侵占规律,2003年在昭通彝良分别对弃荒地、未耕草地和农田上的小酸模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入侵农田后,小酸模个体生长势旺盛,平均株高较其他样地高10 cm之多.小酸模侵占弃荒后的样地,株高明显降低;随着弃荒年限的增加甚至不耕作,小酸模生物量逐渐减少,生长势明显削弱.种群密度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最易于小酸模的繁殖,土地耕作次数越多,小酸模的有性繁殖能力越强,一个稳定植物群落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酸模的有性繁殖.在小酸模危害严重的地区,尽量减少土地的耕作,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易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可以有效的抑制小酸模生长、发育及其繁殖,达到控制其入侵速度和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金沙江流域蝗区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发生规律,2007年夏季依据不同植物群落中西藏飞蝗年生活史和种群动态数据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藏飞蝗在金沙江流域一年发生一代,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起进入产卵期。在样地1、样地2和样地3内西藏飞蝗以群居型个体为主,前期虫口密度高,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渐降低;在样地4内虫口密度低,以散居型个体为主。生境对西藏飞蝗生长发育和消长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草原区火电厂储灰池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实地调查,对通辽发电总厂3个储灰池不同时间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正在植被恢复的储灰池中,共出现62种植物,隶属于20个科,47个属。其中,恢复10年区共有植物59种,恢复7年区48种,恢复4年区38种。3个植被恢复区均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占优势地位,总盖度在85%以上。恢复区的镶嵌群落以根茎植物为主。在Raunkiaer生活型谱中,3个植被恢复区均以一年生植物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密度下的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鼠洞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鼠洞密度对黄河源区青海果洛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y=ax2+bx+c关系;其中样地Ⅰ(3个/25 m×25 m)生物量最大,样地Ⅳ(54个/25 m×25 m)最小,样地Ⅴ(85个/25 m×25 m)鼠洞密度较大,而生物量并不是最小值;植物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范围内,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大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生长旺盛期更为明显。植物群落组成中,随着鼠洞密度增大,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则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水盐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化弃耕地水盐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示范区地下水位年变幅为3.12-3.46m,处于临界水位以上,示范区土壤水盐季节动态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强烈,在5月和8月皆出现有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Recording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of six different areas of the uterus were obtained from two pregnant cows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of their calves. Periods of activity occurred as spike bursts of potentials which occupied 52% of the recording time before delivery and 92% at the expulsive phase. The mean duration of the bursts was nearly doubled in the last ten hours prior to parturition without changes in their frequency. After delivery, the activity of the uterus occupied 25% of the recording time and consisted of long-lasting periods of spike bursts whose frequency was nearly halved.The alternation of periods of activity and quiescence represents the basic motility pattern of the pregnant uterus. Periods of quiescence are shortened at the time of expulsion and become predominant in the empty uterus, a phenomenon paralleled by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organisation of the number of spike bursts with the periods of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艾丁湖地处亚洲中部极端干旱区,夏季酷热,地势闭塞,环境条件独特。本研究在该地区选择3个具有不同水分特征和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种群特征的样地(A样地:地形偏高,4月之后地表无积水,盐角草密度相对较低;B样地:位于地表径流覆盖范围内,地表长期有积水,种群密度相对中等;C样地:地表早期有积水,种群密度相对最大,盖度最高)进行调查,根据盐角草的生长情况,从3月至10月每月调查1~2次,共10次,每次统计样方内盐角草的株数。利用动态生命表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该地区盐角草种群变化及其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艾丁湖盐角草种群密度在5月前基本呈增长状态,5月末至6月由于温度升高、水分下降和营养物质减少引发了种群自疏,出现第1次死亡率高峰期;7月至8月,A、B两个种群出现第2次死亡率高峰期,主要原因是连续长达34d的40℃以上的极端高温;9月A种群出现第3次死亡率高峰期,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以及高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引起的土壤返盐、水分丧失,从而导致的高温胁迫和盐胁迫。相关性分析表明,A、B种群死亡率与高温显著相关(P0.05)。C种群仅有一次死亡率高峰期,且与温度相关不显著(P0.05),与A、B种群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样地水分条件好、种群密度高缓解了高温的胁迫作用。A、B两个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y-Ⅲ型,即初期死亡率较高,9月之后趋于稳定;C种群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型,即各个龄级存活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放牧条件下高山嵩草生长特性及其群落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山嵩草总分蘖数、秆分蘖数减少,但均高于对照区,而侵入种的种数趋于增加,在放牧区内9月份达到最高值,不放牧区8月份达到最高值。复合分蘖数8月份达到最高值,芽分蘖数及其叶片数7月份达到最高值。单分蘖数和秆分蘖数均在5月份达到最高值,秆分蘖叶片数5月份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找到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对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连续4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每一年的发生动态都有差异,但总体表现出了一定规律,每年3月初桃树开花展叶时期,梨小食心虫呈现暴发状态,数量出现高峰,另外一个高峰位于6月中旬至7月新梢生长的时期,4、5、8、9月数量较少,10月至第二年2月蛰伏越冬,根据折梢率和蛀果率的调查也得出结论,认为在福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主要在新梢上,对果实危害较小,而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3月、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