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构建棕榈藤材材性数据库,提升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文章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材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及灰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67.98%、16.72%、43.91%、24.38%、9.78%、18.85%、15.02%、38.60%和1.46%。径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均为藤皮>藤中>藤芯;而半纤维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藤芯>藤中>藤皮。轴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最大值均在中部,而半纤维素及4种抽提物含量最大值均在梢部。酸不溶木质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小值在梢部,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最小值在基部,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基部以上2 m处,而热水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在中部。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对木材化学组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木材微波处理机理。以樟子松为原料,使用隧道式微波设备处理木材,在试验条件下,木材中心最高温度可达183℃;微波功率密度和初含水率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樟子松木材中三大素成分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降幅小于5%;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降低;处理材pH值升高,但仍处于酸性范围;灰分含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家具企业用材的开裂变形问题,提高其尺寸稳定性,以美国白蜡木(Fraxinus americana)素材及炭化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炭化材化学组分含量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材的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降低,综纤维素含量降低更明显,苯醇抽提物含量增加;热处理炭化使木材密度、干缩率、吸湿膨胀率及平衡含水率明显降低,木材尺寸稳定性改善;炭化材力学强度降低不明显,不影响其作为家具用材的使用。因此,对美国白蜡木进行125℃、10 h的炭化处理,可以满足家具用材的需求,炭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利用3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1.3 m、5.3 m和10.0 m 3个高度圆盘,研究3个家系纵向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综纤维、酸不溶木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NaOH抽提物、灰分和水分等8个化学组分含量指标在树干纵向高度间差异显著。纤维素、综纤维、酸不溶木素、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NaOH抽提物、灰分和水分等8个化学组分含量均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不断下降。混合取样数据接近整株化学组分的平均水平,因而宜采用混合样分析马尾松化学组分变化。不同家系木材化学组分的纵向均匀性以169号最好,159次之,162最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国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国家标准,对人工林米老排木材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米老排木材冷水抽提物含量和热水抽提物含量分别为2.67%和3.12%,1%NaOH抽提物含量为17.08%,纤维素含量为47.49%,综纤维素含量为80.42%,木素含量为28.80%,pH值为5.44;木材冷水抽提物和综纤维素含量在树干的不同高度上略有差异,但方差分析检验,差异不显著,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纤维素和木素含量在树干的不同高度上差异显著,达到1%显著性水平;由树基往上,热水抽提物含量略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木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综纤维素含量和木材pH值逐渐升高;纤维素含量在树干上的分布规律为中间高、两端低,而且从树干中部往上的降低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杉木间伐材高温热处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 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时纤维素也开始分解;氧气氛围对糖残基的热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3 412,1 050,898 cm~(-1)附近相关糖残基,1 736 cm~(-1)附近相关C=O以及2 907 cm~(-1)附近对应C-H的吸收强度的变化也表征出热处理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纸浆材化学成分及其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8年生人工林火炬松纸浆材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系统地测试,分析和讨论了火炬松化学成分含量在树干高度方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火炬松纸浆材的灰分、冷水、热水、苯醇和1%N aOH抽提物含量,纤维素、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1.59%、3.21%、2.32%和13.66%、47.98%、15.10%、29.66%;2、沿树干高度方向,火炬松木材灰分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热水和苯醇抽提物含量逐渐减小;冷水抽提物和木质素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或者逐渐减小的趋势;1%N aOH抽提物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戊聚糖含量表现出逐渐增加或减小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火炬松木材各化学成分含量在沿树干高度方向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揭示高节竹化学成分在不同时期的规律变化。(1)综纤维及硝酸乙醇纤维成上升趋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保持稳定状态;(2)酸不溶木质素含量一直呈增长趋势;(3)1%NaOH及热水抽提物: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4)苯醇抽出物呈上升趋势。但同一年龄的不同部位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研究金丝楸木材化学成分在纵向不同高度及径向心、边材中的含量和组成特点,为金丝楸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金丝楸木材纵向不同高度心、边材苯醇抽提物、聚糖和木质素含量,采用细胞壁全溶法结合二维异核单量子核磁共振(2D HSQC NMR)技术对相应部位的原生木质素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金丝楸木材边材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心材,且心材中靠近树心部分的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靠近边材部分。心、边材苯醇抽提物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苯醇抽提物含量及其成分差异较小且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边材木质素含量低于心材,但心、边材木质素含量在树高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金丝楸木材木质素为典型G/S型木质素,纵向不同高度区域木质素大分子结构基本一致,但心材木质素分子结构中β-5'连接的相对含量高于边材。木聚糖是金丝楸木材半纤维素的主要组分。边材聚糖相对含量高于心材,但心、边材聚糖含量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结论】金丝楸木材径向心、边材化学成分含量及相应成分分子结构具有规律性差异,边材向心材过渡过程中主要变化为木质素成分的积累和发色物质的生物合成。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应区域中各化学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别,但并未随树高不同发生规律性变化。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中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基本一致。对金丝楸木材进行加工利用时,应重点关注其径向方向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度为75、105、135℃,时间为30min的热处理工艺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毛竹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纤维素含量下降,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略有下降。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干缩率呈下降趋势。顺纹静曲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抗弯弹性模量变化较少。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常见轮廓的精度控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20.
以18a生种子园采集的杉木花粉为试验对象,在花粉发芽试验中,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9种处理,接种24~36h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高低也不一样,杉木的花粉发芽最佳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20%、pH为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