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传染在蚕种生产上的主要发生情形是 :在蚕的幼虫阶段食下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 ,蚕能正常生长、发育 ,完成其生活世代。各龄预知检查均检不出微孢子虫。种茧保护期间 ,可从极少部份病死蛹、苗蛾中检出多态型微孢子虫。根据西南农大万永继教授对德昌县老碾乡原蚕区菜粉蝶幼虫、蛹、成虫中提取的微孢子虫样品鉴定 ,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形态可分为三类 :( 1 )长形微孢子虫 ( 3 7~ 4 2× 1 3~1 7um) ;( 2 )卵圆形 ( 3 2~ 3 5× 1 93~2 1 0um) ;( 3 )小形 ( 2 5~ 2 7× 1 1 5~1 3um)。菜粉蝶微孢子虫危…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07,35(1):11-15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菜粉蝶成虫的自然寄生率达20%左右;菜粉蝶微孢子虫形态多样,大小极不整齐;菜粉蝶微孢子虫为害家蚕,繁殖周期5~8天,感病率可达100%,致病力弱,有较强的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4.
从广州市石牌地区捕捉的菜粉蝶(Pieris rapae L.)成虫分离到微孢子虫,1995年春期检出率高达51.3%,秋期检出率亦有20.0%。微孢子虫孢子略有差异,绝大多数为长卵形,极少数为椭园形。长卵形孢子长径为3.76±0.120μm,短径为2.50±0.021μm,长短径比为1.50,体积为12.30μm~3,对家蚕有较强的食下感染能力,感染家蚕后可经卵传给子代。以家蚕微粒子虫孢子特异抗体致敏的胶乳颗粒行凝集反应呈阴性。  相似文献   

5.
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微孢子虫其孢子卵圆形,大小为3.8 ×1 80μm,极丝长为60μm;对家蚕的致病性低于家蚕微抱子虫(Nosema bombycis)主要感染部位为中肠、脂肪体、马氏管;胶乳凝集试验表明大菜粉蝶微孢子虫与M11致敏的单克隆抗体胶乳有特异性凝集;不同处理大菜粉蝶微抱子的发芽率明显不同, KOH处理后,孢子的发芽率可达64%,但在体外对Bm、Ae细胞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防治菜粉蝶微孢子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崇科  雷霆  傅图强 《蚕学通讯》2004,24(4):33-33,37
1 菜粉蝶微孢子虫在北碚蚕种场发现 2004年春季我场在原种制种过程中,在对苗蛾进行镜检时,发现形态、大小、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N·b不同的异性微孢子虫,立即引起了场领导的高度重视,指派分管生产的总农艺师与市级质检员将该孢子虫样品送西南农业大学请蚕病专家鉴定,初步结论为菜粉蝶微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家蚕添食新鲜的和存放不同时间的家蚕微孢子虫,判断其微孢子虫的活力变化情况。利用不同株系新鲜的和分别存放在室内干燥自然环境中1年、2年的家蚕母蛾体内微孢子虫对4龄家蚕进行添食试验。添食新鲜的云南株和镇江株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云南株食下感染率达99.0%,镇江株食下感染率达96.5%;添食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存放1年后的母蛾体内家蚕微孢子虫,家蚕的食下感染率云南株为5.5%,镇江株为0;添食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存放2年后母蛾体内家蚕微孢子虫,云南株和镇江株食下感染率均为0。结果表明,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的家蚕微孢子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
杨琼  郑祥明 《广东蚕业》2001,35(2):16-19
作从菜粉蝶成虫体中分离到两种不同形态的微孢子虫M-Pr1和M-Pr2。对这两种微孢子虫的形态及对家蚕的病原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微孢子虫均对家蚕有强的食下感染能力,并可对家蚕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添食的方法,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4龄起蚕,以确定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胚种传染性以及食下感染率、胚种传染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胚种传染性。以梨花迁粉蝶体中新鲜微孢子虫的食下感染率最高,为89.2%;以蛾体形式保存在4℃冰箱中半年的微孢子虫食下感染率次之,为84.8%;以蛾体形式保存在自然环境中半年的微孢子虫食下感染率较低,为13.3%;以微孢子虫水溶液形态保存于4℃冰箱中半年的食下感染率最低,为3.4%。家蚕转青卵检验胚种传染率,以梨花迁粉蝶体中新鲜微孢子虫的最高,为25.3%;4℃冰箱中存放半年的梨花迁粉蝶体中微孢子虫的次之,为19.3%;自然环境中存放半年梨花迁粉蝶体中微孢子虫的较低,为18.7%;以微孢子虫水溶液形态保存于4℃冰箱中半年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最低,为11.3%。  相似文献   

10.
杨琼  郑祥明 《广东蚕业》2001,35(3):38-40
作对从菜粉蝶成虫体中分离到两种不同形态的微孢子虫M-Pr1和M-Pr2的血清学反应、超微结构及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果分析,认为这两种微孢子虫均归属于Nosema属,其中M-Pr1与Nosema属模式种N.b.为同属异种,M-Pr2与N.b.为同属同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病原性家蚕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山东省境内家蚕成虫体内分离到 4种病原性家蚕微孢子虫 ,与N .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种微孢子虫的大小、形态、极丝圈数及倾斜角与N .b相比均存在差异 ,但血清学反应及在蚕体内的发育过程与N .b相同。初步认为该 4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为N .b的同属微孢子虫。这 4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极强的食下感染率和胚种传染力。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孢子虫表面抗原蛋白对家蚕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崔红娟  周泽扬 《蚕业科学》1999,25(4):261-2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通过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引起的,对蚕业生产影响很大,历来是蚕种的检疫对象,为此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除Pasteur(1870)提出的母蛾检验外,相继出现了双向免疫扩散法,凝集法,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酶标抗体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及单克隆抗体法等方法[1],这些方法各有特色。但基本上都是以识别检测微孢子虫的表面抗原蛋白为基础。河原勇[2]根据微孢子虫表面抗原蛋白的不同将家蚕Nosema属分为3种类型,即Bombycis型、M11型、M12型。本文以家蚕微孢子虫的表面抗…  相似文献   

13.
鲁兴萌  周华初 《蚕业科学》2007,33(2):325-328
综述了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对家蚕微孢子虫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以及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真菌剂对微孢子虫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认为研究家蚕微孢子虫和真菌的进化关系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对龙眼卷叶蛾自然寄生率达19%左右,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大小4.1×2.86μm,比N.b孢子略大。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可为害家蚕,感病率可达100%。症状表现为各龄发育缓慢,眠起不齐,蚕体开差较大,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病斑,从4龄起发生少量的病死蚕,随后病死蚕逐日增多,至5龄第3~5日大量发生。严重的其存活率仅30%左右,并有少量的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15.
以家蚕(Bombyx mori)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制备杂交瘤细胞,分泌对N.bombycis孢子表面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吸附免疫分析(ELISA)以筛选杂交瘤细胞,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后,用包括N.bombycis等6种微孢子虫及正常蚕体组织匀浆作抗原筛选出1株分泌仅对N.bombycis孢子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LC_2)。小鼠腹水滴度为1:640O,用ELISA最少检出100O个孢子的样本。  相似文献   

16.
桑象虫(Baris deplanata roeloffs)在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安徽、山东等蚕区均有危害,一般以越冬成虫在半截枝桩的化蛹穴内越冬,次年春季从化蛹穴钻出,在枝条上活动.一年中对桑树危害有三个时期:①春天冬芽萌动时啃食冬芽;②桑树夏伐后,成虫食害伐条截口以下定芽及潜伏芽;③桑芽开口后,成虫食害嫩梢或叶柄,导致新梢枯萎或折断.桑象虫在桑树上活动,不仅危害桑树生长,而且其感染的病原菌(特别是微孢子虫)亦有可能交叉传染给家蚕,使家蚕感染发病.因此,了解桑象虫微孢子虫对蚕的传染性,对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防止交叉感染意义重大.我们从桑象虫体内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对其与家蚕病原性、传染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微孢子虫病是由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微粒子原虫类 )寄生蚕体引起的一种古老的、分布较广的传染性病害,因其经卵传染性而被世界各养蚕国家和地区列为蚕种生产的惟一检疫对象.多年来,广大学者对其病原、检测技术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家蚕微孢子虫病病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诊断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bycis, N.b),共征集了11种微孢子虫作为诊断的材料。根据N.b.孢子(日本株)的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N.b.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一个约317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DH5 α中,提取重组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经地高辛标记为探针,对N.b.等11种微孢子虫DNA进行核酸杂交检测,只有N.b.DNA呈阳性反应。检测灵敏度均达到1ng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永珍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63-16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8 种不同来源的对家蚕有病原性的微孢子虫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结果:(1) 未见外部形态有特征性差异。(2) 超微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如孢子壁分层、极丝结构、固定板等;也存在相异性,尤其是极膜结构、后极泡的内部构造、极丝圈数与倾斜角、核糖体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孢子虫保存株DNA的特异性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研制成了一种微孢子虫检测的新系统。以家要微孢子虫小亚单位rRNA基因的推导假基因及保守序列为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Nb)保存株的DNA进行了特异的PCR扩增。检测了六株微孢子虫:三株为家蚕微孢子虫株系,即保存株SES—NU、NIS—001和分离自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的株系Sd—NU—IW8401;及三个种:Nosema Sp.株NIS—Mll,变形孢子虫属的分离株Vainmorpha Sp.NIS—M12和具褶孢子虫属分离株Pleistoophora Sp.PI—NU,以此六株微孢子虫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仅家蚕微孢子虫(Nb)的保存株SES—NU、NIS—001获得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