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5.
6.
我们针对袋栽香菇易发生污染,除工艺技术复杂、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等原因外,还与原材料、菌种、塑料袋的优劣、生产和管理粗放、长期应用纯化学药剂消毒防效单一、杂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差等方面有关.为此,我们采用具有防污助长、发酵等多功能的特效生化防污染添加剂,加入常用培养基中拌料、和替代常规消毒等(使成品率达95%以上)大大地增了抗杂菌污染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成品率、产质量和效益,与常规方法相比不易污染、技术简便实用.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泉州鲤城区北峰食用菌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龙眼树林荫地袋栽食用菌,全年轮换挂袋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和鲍鱼菇等,既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菇、耳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果林生长发育,做到林茂菇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香菇为例作一介绍。(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香菇CL_(11)号和本场自育86号。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二)方法①室内发菌:将料加水拌匀后分装于32×17 cm 聚丙稀袋,每袋装湿料1.1公斤,常压灭菌,接种后置25℃室内发菌40天后脱袋,排放于室外平地,用薄膜覆盖,待菌丝转色后再排放于林荫下栽培床进行管理。②搭建床架:选择空气流畅、又可避风的龙眼林荫地,四周围塑料编织布(如采用 相似文献
9.
11.
近年来,室内木屑栽培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为探索木屑香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982年我们进行了木屑袋栽香菇室内、外分段管理法的试验。试验方法:母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的7402菌株。培养料以干燥无霉烂的阔叶树锯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1%,加水60%拌匀装薄膜袋(30×50cm,一头用细线扎紧)。每袋装干料1.2斤左右,边装边用木棍捣实,装完后把袋口扎紧用火烧溶薄膜两头密封,稍压成扁形以便于日后排放,并在袋子的一面等距离打上2~3个深2cm、直径1.5cm的接种穴,用3×3cm的胶布把穴口贴封,按常规灭菌。接种时在酒精灯的火焰 相似文献
13.
我县位于大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对于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我县自1987年以来,木屑代料栽培香菇发展很快,成功者居多,但失败者亦有之。笔者于1989~1991年连续三年,对袋栽香菇的栽培袋接种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简报如下:(一)菌种制作①玉米粒母种:配方为玉米粒加0.1%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此配方对香菇菌丝有 相似文献
14.
对4种规格透气培菌袋进行袋栽香菇效果试验,结果与常规培菌袋相比,透气培菌袋改善了袋内菌丝的生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分化早而多,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16.
17.
袋栽香菇周年栽培是近年来在我县等重点产菇区开辟的一种新栽培法。通过季节安排、品种选择以及栽培管理的调整与改革,使产品逐步走上商品化、国际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19.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