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雾在温室降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叙述了水雾的特点及常用产生水雾的技术,比较了温室内不同的降温方法,着重说明了水雾中高压喷雾降温系统的设计、特点及使用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增大日光温室操作空间,设计了一种新型南北走向的大跨度温室。该温室在夏天种植作物时,室内温度较高,尤其在晴天,即便通风口全开进行自然通风,中午温室内温度亦可高达40 ℃以上。为降低大跨度温室内温度,该文提出了一种高压喷雾降温方法,高压喷雾装置由过滤器、储水箱、管道、高压泵、控制器解压阀和喷头组成。根据现有的研究理论,计算温室的喷雾量为0.27 g/(m2·s),选择锥心式喷头,喷头孔径为0.3 mm,雾滴直径为0.02~0.03 m,喷头流量为1.3~2.4 g/s,喷头安装密度为0.3个/m2。试验期间设置了60 s开300 s关、90 s开300 s关和120 s开300 s关的3种喷雾运行模式,并在夏季典型晴天开展了喷雾降温试验,选择室外环境差异小的3个典型晴天的3个时段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喷雾系统运行模式下,试验温室与对照温室相比,气温分别要低3.0、5.1和6.0 ℃,空气相对湿度分别增加10.2%、20.1%和23.8%。同等室外环境条件下,3种喷雾系统运行模式下的喷雾蒸发冷却效率分别为26.3%、39.4%和47.2%,从降温效果、空气相对湿度增加量及喷雾蒸发冷却效率结合来看,系统运行120 s关闭300 s的喷雾模式的降温效果最为理想。综合认为,该研究为北方大跨度温室夏季降温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夏季温室内空气高温高湿,需进行通风降温,才能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实现温室设施的周年轮作,提高温室的利用率。文章论述了华南地区温室大棚自然通风、机械强制通风降温的原理,设施的选择与布置,参数的设计计算,总结分析了自然通风和机械强制通风降温作用成效。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降温技术在农用温室领域的应用,讨论了每项技术代表性的方法;根据现有温室的系统特征、使用方法以及表现形式等相关信息,着重阐述了几种主要温室降温方法,即通风降温(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遮阳降温、蒸发降温(湿帘-风机降温、喷雾降温和喷淋降温)及创新型降温技术(机械制冷技术、空气-土壤热交换技术和地下水降温技术);综合所收集的信息,并分析每种降温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塑料温室通风降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华南型温室设计方案,对华南型温室与其它几种常见温室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效果进行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械通风是温室有效的降温措施,但运行费用较高;华南型温室采用自然通风是一种有效而低廉的降温措施;连栋温室的通风效果与连栋数有关,连栋数越多,通风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6.
本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讨论喷雾系统对温室中温湿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猪舍蒸发降温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猪舍蒸发降温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各种蒸发降温系统的优缺点.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较适合应用于低湿地区的密闭式猪舍;高压喷雾降温系统较适合应用于低湿地区的开放式和密闭式猪舍.高湿地区夏季可考虑给猪洗澡或间歇性喷水的方式对猪体进行降温.除湿降温系统是特别针对高湿地区设计的,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蒸发降温系统降温能力有限,可结合遮阳网、保温屋顶等其它的降温方式使用.随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是猪舍环境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连栋塑料温室喷雾降温及外遮荫降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解决夏季温室高温、高湿问题,在温室喷雾水膜降温的基础上,直接在内遮荫幕上做喷雾降温试验,并与外遮荫降温系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内遮荫幕系统可使室内气温比外界低1℃左右;采用在内遮荫幕上喷雾降温,室内气温比室外可低2°~3℃;采用外遮荫降温系统可使室内温度比室外低3°~4℃。  相似文献   

9.
现代温室夏季降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温室夏季主要的降温方法,即采用通风、湿垫-风机、高压喷雾、集中雾化及除湿等降温系统;同时,加以简要的比较,提出各种系统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在重庆的降温效果;最后,预测了将来温室降温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温室通风降温的两种空气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了两种理想通风降温模型,并推导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对模型的通风效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理想的平移通风降温效果优于理想的均匀混合通风降温,而且前者的排风温度上限与后者的排风温度下限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1.
华东型连栋塑料温室夏季降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  苗香雯 《农机化研究》2003,(2):46-47,52
华东地区夏季高温高湿,严重制约了室内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遮阳网上喷雾降温利用将细雾喷洒在遮阳网和拱顶之间的高温区、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热量、未完全汽化的雾滴落在遮阳网上形成二次蒸发散热的原理,使降温效果进一步提高。试验表明在温室内空气湿度增大不多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将温室内气温下降到低于室外气温0.6°~2℃,降幅可达3°~5℃左右,并且温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2.
除湿降温系统用于温室降温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温室降温的现状,指出了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直接蒸发降温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除湿降温系统来解决高温高湿地区温室降温难的问题;分析了该系统的构成以及实现降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温室湿帘降温系统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帘降温系统通过空气与水的直接接触,达到室内空气降温增湿的目的.系统具有降温效果明显、设备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和性价比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温室、畜舍等和纺织车间等需要降温增湿的场所中.为此,根据湿帘表面水膜的传热传质特点建立了湿帘降温的理论模型,讨论了湿帘结构和运行参数对降温效果的影响,为温室湿帘降温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土壤非稳态热交换的温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利用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周期性太阳辐射作用下的温室,在不同的通风量和通风工作制下,室内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确定合理通风量、选择合理的通风工作制,满足农业生物的温度要求,提供了通风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现代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运行提供依据,从系统特性、实际降温效果、理论温度分布以及相应温室适宜长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另外一种蒸发降温方式-细雾降温系统,阐述了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安装、管理、维护、用水效率、降温效果以及植物安全生产性等方面存在的优势.通过对北京、上海和日本爱知县现代生产性温室的试验测试,证实了这一降温系统的实际降温效果,即3栋温室平均降温幅度分别达3.6℃,2.7℃和2.3℃,很好地保证了温室夏季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模型计算,进一步探讨了湿帘风机降温温室在不同温度、湿度、太阳辐射以及室内气流速度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温室可能的最大适宜长度,为该降温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采用天窗、外遮阳、内喷雾降温措施的试验Venlo温室内温度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以室外气候参数为边界条件,考虑作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喷雾系统和室内环境的质热交换以源项的形式加入到控制方程中,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中的稳态方法求解控制方程,模拟Venlo型温室不同调控措施及组合下的温室内温度分布特点,分析各种调控措施的调控效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加入源项的方法模拟内喷雾系统和室内空气的质热交换,其模拟值和实测值均方根误差RMSB为0.514 4℃,最大绝对误差为0.75℃,平均相对误差为1.3%,说明所建立的CFD模型有效。3种降温措施下,以外遮阳+自然通风的降温贡献率最大(80.6%),能耗最高的喷雾系统降温贡献率仅为34.8%,较高的环境湿度影响了喷雾系统的降温效率。CFD夏季降温模型的建立为温室作物系统的环境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玻璃温室的形式多种多样,所具备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的温室都特别着重于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介绍了现代化温室的加温保温系统、通风及湿帘降温系统、营养液配制及灌溉系统、机器人及视觉摄象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并提出了我国温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连栋温室遮阳网上喷雾降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华东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特点,借鉴玻璃温室喷雾-水膜降温系统技术,提出了在遮阳网上喷雾的连栋塑料温室降温方法。对华东型连栋塑料温室盛夏降温的试验表明:在天气晴朗少云时,该方法可使温室下部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降低1-2℃,降温幅度比单靠遮阳网时提高1-5℃,而相对湿度只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