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临床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病程大约为10~30天以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猪瘟又名“烂肠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猪瘟在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特点。目前,急性病例及较大规模的暴发式流行极为少见,取而代之的多是病程较长、症状和病变轻微、呈地方性散发流行的“温和型猪瘟”。由于受猪瘟病毒感染的病猪抵抗力降低。所以在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或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造成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若不及时诊治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非典型性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昆合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新乡县大召营镇某猪场饲养规模为1 470头.2006年8月上旬,该猪场90日龄育肥猪出现了以皮肤贫血苍白,之后发黄或发紫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多次治疗,仍不断死亡,截至8月14日,已死亡73头,死亡率达36.7%.后经我室人员现场剖检,采集病料、血液进行化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下旬,我市某个体养猪场在给新购回的一批仔猪做猪瘟三联苗防疫注射后,猪群相继发病,症状以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食、呼吸困难为主。伴有肢端皮肤发红、发绀及弥漫性出血症状。发病率为44.24%,死亡率为27.43%.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猪瘟感染。用血虫净、磺胺等药物注射治疗,同时用猪瘟弱毒冻干苗5倍剂量紧急接种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低抗力降低,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2005年9月14日,饶河某猪场孙某饲养的200多头猪,其中小猪50头,2月龄左右,引进20多天突然发病,死亡3头,病猪12头,最初按感冒治疗,肌肉注射安痛定、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连用3d,不但效果不明显,反而有个别病猪死亡,…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发热、不典型感染的接触性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南涧县切实搞好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典型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典型猪瘟暴发的情况已逐渐减少,以非典型、温和型表现占据主流,而且还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由于当前猪瘟呈非典型化,往往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和猪附红细胞病的存在。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差的情况下,感染病猪抵抗力下降,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特点.急性病程及较大规模的暴发式流行极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病程较长、症状和病变轻微、多地区性散发流行的“温和型猪瘟”。感染猪瘟病毒的病猪抵抗力极低,在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或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造成该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若不及时诊治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最为常发的疾病,而且这两种病常并发,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二者混合感染是由于猪只受猪瘟病毒感染后,猪抵抗力降低,以至于在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或吸血昆虫繁殖旺盛季节,尤其是夏季,极易造成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若误诊或不及时治疗,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刘云 《山东饲料》2004,(5):25-26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我地专业户从河南地区引进仔猪220头,次日开始发病,当地兽医诊断为猪附红体病。先后使用新土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药等,均未见明显效果。后经病原学检查诊断为猪瘟与猪附红体混合感染。经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及省畜科所自制的组织苗等对症治疗120例,治疗7天,治愈40例,治愈率仅为33%;用湖北省天门市根瘟灵研究所研制的根瘟灵加白砒卡耳配合血虫净治疗100例,治疗7天,治愈85例,治愈率达85%。  相似文献   

12.
夏秋季节常因环境条件恶劣,饲养管理差、长途运输.加之免疫程序不合理,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无严格的消毒制度.鼠、蚊蝇、毒虫较多等因素.使猪只很容易被猪瘟病毒和弓形体混合感染,给广大养殖场(户)造成重大损失.在实践中只有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才能避免和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2005年1月某个体养殖户所饲养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拉灰色稀粪,发抖,部分猪皮肤发紫,另有一部分猪皮肤苍白、黄染,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群中僵猪比例较高的疾病。该批猪在1月龄时曾免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之后未免疫任何疫苗,畜主在猪发病后曾注射过头孢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并在饲料中加入了利巴韦林,连续用药5d效果不明显,并陆续出现死亡,且数量不断增加,于是将死亡猪只送检,经临床检查、涂片检查、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对一例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居多,治疗时间长,药物吸收慢,文中治疗措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12月,淮北地区农户养猪普遍发生了以急性高热、黄疸,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喘,中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同年龄猪皆发生呼吸综合征及皮肤变色,死亡率很高等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农村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出栏仔猪、育肥猪锐减,城乡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闽南地区的猪群经常发生以高热、咳嗽、呼吸加快、身体发红的传染病,危害极大。母猪表现为阴户红肿充血、发情推迟、屡配不孕、妊娠期流产,产死胎、弱仔、无乳、泌乳量减少、乳房发炎等;仔猪表现为浑身发抖、站立不稳。发病猪群主要特征为皮肤发红和腹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4年以来,鲁南地区几个县市相继发生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经过及时确诊和采取有效的治疗基本控制住了疾病的蔓延;除部分断奶前后的仔猪外,整体猪群死亡率在2%以内,对养猪业影响不大。但自从进入秋、冬季以来,病猪死亡率明显增加,个别猪群高达100%,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04年7月22日,我市某猪场从外地购入100头55日龄的仔猪,8月2日发现有5头猪发病死亡。其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到40~41.5C,耳尖、颈部、腹部及四肢皮肤有紫红色的出血斑或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可视黏膜苍白、黄疸,粪便干燥,带有黏液,排出黄色的尿液。曾用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猪的红皮病或无名高热,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猪发烧、厌食、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由于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和注意,常引起误诊误治,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河北、四川、江苏、河南、浙江、安徽、湖南等地陆续发生,甚至出现暴发性流行,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生产力下降,经济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