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避免油罐车卸油过程中的静电风险,国家标准规定油罐车卸油前的静置时间为15 min。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现有条件下,从静电安全角度出发,油罐车卸油前的静置时间。油罐车从油库驶出前,在汽车油罐内安装一个油面电位测量浮子,将油面电位测量装置置于油罐车驾驶室内,在油罐车行驶中及在加油站停车后,实时检测油罐内油品的油面电位,同时检测的参数还包括油品电导率和油罐车的对地电阻。检测结果表明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及在加油站的静置阶段,油罐车内油品不能产生较高的油面电位,检测最高值是260 V;油罐车的对地电阻皆小于106Ω。现场试验选择了我国南北方的多个城市,其测试季节皆为秋冬季,很具有代表性。根据试验结果及油罐车的现有特点,认为当油罐车的对地电阻小于106Ω,且油罐车罐体安装了金属隔板、隔板间油品的体积小于18 925 L时,油罐车在加油站停稳卸油前的静置时间可以缩短至5 min。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试验分析了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过程中油品自身产生的静电特性,油罐车油面电位检测,是在油罐车装油及行驶过程中,将油面电位测量仪放置在油面中间,实时检测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油罐车对地电阻检测,是使用兆欧表直接测量油罐车罐体与接地体之间的电阻;油罐车底部采样及控油根过程油品电荷密度检测,是使用法拉第筒及数字电荷量表,测量油品的电荷密度。在检测过程中,油面电位最高4210V,低于国标GB6951规定的12000V;油罐车对地电阻基本满足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中关于静电导体泄漏电阻的要求(小于10^6Ω);油品电荷密度最大15μC/m^3,油品带电量较小。结果表明:在加油站卸油过程中,油品自身产生的静电较少,由油品静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概率较低,静电风险主要由人体静电产生。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强较低,在夏季卸轻质油料时,极易产生“气阻”现象,使卸油作业无法进行。用传统方法如:向油罐车喷水降温,冷油掺和,加压等来解决,不仅费时、费力,需增加设备,而且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接收铁路油罐车油料作业中,经  相似文献   

4.
目前,汽车加油站及山区小型油库最常用的是一种自流卸油作业方式。自流卸油能否畅流,一方面取决于油罐车与油罐的高差,另外要看储罐进油管是否能顺利排气,否则将产生气阻,影响卸油速度,甚至卸不下油来。据此在这里介绍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鹤管式轻油罐车下装下卸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炳才 《油气储运》1996,15(5):48-49
关于解决轻油罐车下部装卸问题设想的文章,有关文献所介绍的方案都有其合理性、可行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操作不方便。解决轻油罐车的下装下卸问题,主要在于其下卸装置的密封。而轻油具有相当强的渗透性,目前,对于经常性开关的阀门在长时间受振情况下,不被轻油渗透的问题还不能解决,从而产生轻油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现提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罐车装油、运输和卸油过程中油气蒸发损失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分析了油气蒸发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优选油罐车装油和卸油方式、研制油气回收装置及探求降低油气蒸发损失手段等方面,有效控制油罐车储运油品过程中的油气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7.
读本刊1986年4期刊登蔺子军同志所写的“解决轻油罐车下部卸油问题的设想”一文,感到这个设想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仅仅解决了下部卸油问题不够完善,在实际使用中,下装油品也应考虑。 轻油罐车采用下部卸油,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克服轻油罐车上部卸油造成的“汽阻”,二是避免卸油作业使用栈桥、鹤管等设施。解决前一个问题将显著提高工效,减少作业强度。而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将意味着全国所有的油库卸油不再设置栈桥、鹤管。这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备需要上,其  相似文献   

8.
常炳才 《油气储运》1996,15(6):44-44
陈章寿同志在《油气储运》第11卷第6期的“内鹤管式轻油罐车研究初探”一文中提到其设计的“内鹤管”,能充分利用“安全余量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下装下卸”工艺的密封问题,值得探讨。 目前轻油罐车的装卸主要采用上装上卸,这种方式,在高温天气时,很容易产生“气阻”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下装下卸”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并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但由于轻油的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铁路原油罐车卸车时间,分冬、夏两个季节。规定原油卸车时间冬季为5h,夏季为3h。在规定的时间内,需将铁路罐车内的原油全部卸净,以保证铁路列车正点运行。以在我厂原油卸车常出现超点罚款现象。因此,对卸车蒸气量的影响、卸油集油管线的影响进行了水力校校。 1.铁路原油罐车自流卸油水力计算 铁路原油罐车自流卸油系统水力计算简图见图1。其自流卸油的流态,主要是层流流态和水力光滑流态两种。  相似文献   

10.
曲训江 《油气储运》1991,10(2):41-42
用压缩空气将油罐车中的润滑油卸出,或用低压蒸汽将油罐车中的重油卸出,这一卸车工艺是由M.C.斯托玛首先提出的。在我国,少数油库也用以上方法卸下铁路油罐车上的汽油,以克服油品接卸作业中的气阻和气蚀问题。最近,有的单位在应用的基础上,对低气压接卸汽油作业进行了静电测试,并得出了“安全”的结论。对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朝晖  李元生 《油气储运》1998,17(10):40-41
油库的轻油泵房采用半地下式建筑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从泵的设计,泵吸入系统工艺设计以及泵的合理使用,运行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如何防止气蚀,加快卸油速度提出了具体措施,在合理确定吸入系统的装置方面,提出了减少吸入管路的水力损失和在吸入系统安装低速前置泵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罐车冬季卸油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行程远,罐体散热快,致使原油温度低于凝点。通过建立油罐车稳定传热学模型,分析传热过程,得到罐内油品温度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以“斯太尔”车原油制度为例,计算出温度与时间的对应值,并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3.
汽车运输油料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是短途运输油料的主要工具。为了确保运输安全,预防火灾,加强油库或加油站安全消防,提出了汽车运输油料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着重强调运油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消防要求、装卸及运输油料中的防静电措施和油罐车向地下油罐卸油时的安全要求等。  相似文献   

14.
王美娜 《油气储运》1994,13(2):34-37
铁路轻油罐车的卸油管路系统,在夏天作业时常发生气阻气蚀现象,根据这一事实,调查了我国诸多油库,从大量的生产数据中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进而分析了恶劣工况下促使气阻的气蚀提前形成的各种原因,如烃类汽化特征、溶解气和夹带气泡、气泡窝存、罐内液体温度不均匀、管路漏失等加以考虑,并对过去的计算理论作了补充。为了增加管路系统的剩余压力,确保卸油安全,还提出了向罐车内输入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15.
陈茂庆  吴荣明 《油气储运》2002,21(12):40-43
在与各类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滑片自吸泵的吸入条件,指出滑片自吸泵吸入装置必须满足吸入能力的要求。对火车卸槽,码头卸油等常用工况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无气阻,无汽蚀时泵的安装条件,为泵的选用与吸入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郏喜和 《油气储运》1997,16(7):47-49
为了适应民航的用油要求,在内浮顶罐中装浮动出液装置。根据设计原则和要求,设计出一种双回转接头的浮动出液装置。通过对浮动出液装置的受力分析、方案比较,说明了所设计的浮动出液装置对浮盘的作用力小,且能随浮盘一起上下运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真空辅助卸油和气压辅助卸油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美娜 《油气储运》1994,13(4):13-15,56
目前轻油罐车的装卸都采用上卸工艺,在夏季高温时,易发生汽化障碍。为克服此障碍所采取的辅助卸油方法有两种,即真空辅助卸油法和气压辅助卸油法。石化销售公司特立专题进行研究,在现场调研和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较前者优越,推荐采用气压辅助卸油方法。气压辅助卸油是利用压缩空气来提高泵入口的剩余压力,从根本上防上气阻和气蚀,减少蒸发损耗,缩短卸油时间,节省能耗,有利于安全作用和环  相似文献   

18.
在铁路轻油罐车装卸工艺中,采用轻油泵房辅助卸油装置可以替代现有泵房工艺流程中的真空系统。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对辅助卸油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轻油泵房辅助卸油装置工艺流程比真空系统工艺流程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是对轻油泵房真空系统的技术创新,对石油化工企业轻油泵房的改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装式分层卸油鹤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气阻校核公式的分析,提出了消除气阻的两个有效途径:①通过改变卸油顺序,使卸油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大的油品在鹤管最高点与油罐车油面的标高差小的时候通过鹤管最高点。②通过改变鹤管,使鹤管距罐底的距离减小。以这两点为依据,设计出了内装式是分层卸油鹤管。该鹤管与油罐车焊接在一起,且部分操作可在地面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运用修正后的气阻校核公式,以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地区为典型示例,对内装式分  相似文献   

20.
曲冬梅 《油气储运》1994,13(4):16-18
论述了加油站输油工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输油工艺系统可分为出油系统,进油系统和能通气系统。出油系统中,油罐与加油机之间的出油管呈直线布置,出油管在罐内的末端须加单向底阀。进油系统中卸油一般为密闭式卸油,进油管应距罐底200mm,以防产生静电。油罐与管道连接的附件都集中在人孔盖上,罐和管道使用前进行防腐,试漏试验,加油机底阀的安装决定着加油机的正常人工作,底阀的试压可检验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加油站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