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探讨了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艾维茵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死淘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4~6周龄段各周,网上平养比地面平养体增重分别提高16.32%、12.92%、1.05%,差异显著(P≤0.05);整个饲养周期全程饲料转化率网上平养较地面平养显著降低3.57%(P≤0.05);屠宰性能除半净膛率外,其他各项指标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率除第3周外,饲养全程各周龄网上平养相对于地面平养显著均低,差异极其显著(P≤0.01);经济效益分析,网上平养比地面平养每只鸡净赢利增0.28元。结论,艾维茵肉鸡网上平养显著优于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优质肉鸭最优饲养技术方案,提高优质肉鸭饲养的经济效益和品质,本研究选择900只1日龄优质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在70日龄进行屠宰性能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网上平养肉鸭的屠体重较其他2种饲养方式有显著提升(P<0.05);网上平养的全净膛重与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与笼养无显著差异,但其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腹脂重高于地面平养(P<0.05);网上平养的腿肌重与其他2种饲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网上平养肉鸭的胸肌中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种方式显著提升(P<0.05),在腿肌蛋白质含量上三者差异不显著;网上平养肉鸭的腿肌脂肪含量高于地面平养(P<0.05),而3种饲养方式的胸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胶原及水分含量与笼养相比在胸腿肌中差异不显著。可见,优质肉鸭采用网上平养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3.
网上平养肉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网上养鸭的优势性,本试验采用地面平养为对照,分别对两种饲养方式下肉鸭成活率、增重、耗料量、采食量及料重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上平养成活率比对照组高4.3%;网上平养的全程增重和育成期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全程耗料量而言,网上平养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网上平养的料重比(1.98)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14)。总体结果表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效果比地面平养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藏鸡最佳饲养模式,试验选择50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藏鸡4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方式饲养,测定其产蛋性能、常规品质和常规组分,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蛋重指标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均显著高于散养(P0.05);产蛋率笼养和圈养高于其他模式,散养最低;破蛋率笼养、网上平养和圈养较低,散养最高;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地面平养、圈养和散养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蛋白高度地面平养与其他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鸡蛋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蛋壳比例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蛋清比例散养最高,地面平养最低;蛋黄比例笼养和网上平养最低,地面平养和圈养最高;粗脂肪含量笼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散养最低;粗蛋白含量散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而笼养最低。说明不同饲养方式下藏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上与地面平养四川白鹅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刘杰  何大乾  刘安芳 《中国家禽》2013,35(12):33-36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四川白鹅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的四川白鹅100只,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采用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饲养。饲养至70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每个组共20只鹅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并比较其屠宰及肉质指标。结果显示:网上平养四川白鹅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地面平养与网上平养四川白鹅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四川白鹅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而干物质含量、钙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平养(P<0.05)。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肉质性状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367.66±1.12)g]、健康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480只,随机分为3个试验处理:网上平养、室内地面平养及半舍饲(即连接有户外运动场的室内地面平养),后两者以稻草作为垫料.每个处理设4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至49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在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半舍饲肉鸡死亡率和料重比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网上平养肉鸡(P<0.05);2)半舍饲肉鸡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的肉鸡(P<0.05),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肉鸡(P<0.05),胸肌肌纤维直径在3种饲养方式的肉鸡中最大,其次为室内地面平养肉鸡、网上平养肉鸡(P<0.05),肌纤维密度则与此相反(P<0.01);3种饲养方式对肉鸡胸肌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及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以上结果可知,在3种饲养方式中.半舍饲肉鸡生产性能较低,同时腹脂率减少,胸肌肌纤维较粗,肉质较坚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育雏方式对黄羽肉鸡育雏效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桂凤鸡(试验1)和882黄鸡(试验2)1日龄公雏各1 080只,设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进行饲养比较试验。结果:1桂凤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2桂凤鸡网上平养组和立体笼养组体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体重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3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低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4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相比较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能减少疾病发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黄羽肉鸡养殖场适宜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出栏时间显著早于平养模式的肉鸡(P0.05);与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平均出栏重、料肉比和药费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笼养肉鸡的平均料肉比也显著低于网养肉鸡(P0.05);与网养和地面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只利润和欧洲效益指数略有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方式和低营养水平对5~8周龄肉鹅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饲养方式采用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能量和粗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A组:9.50 MJ/kg和13.00%,B组:10.00 MJ/kg和14.00%,C组:10.50 MJ/kg和15.00%)。将360只28日龄、初始体重为(1 226.89±13.23)g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肉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网上平养肉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低营养水平及饲养方式与低营养水平的互作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网上平养血清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平养(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1),B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饲养方式与低营养水平的互作对血清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网上平养更有利于肉鹅的生长,5~8周龄肉鹅饲粮适宜能量水平为9.50~10.00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3.00%~14.0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产蛋高峰期(30~38周龄)临武鸭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确定产蛋高峰期临武鸭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粮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75%、0.85%、0.95%、1.05%,试验期63 d。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挑选出10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鸭进行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0.95%和1.05%赖氨酸组日产蛋重显著高于0.65%和0.75%赖氨酸组(P0.05),而0.95%和1.05%赖氨酸组料蛋比显著低于0.65%和0.75%赖氨酸组(P0.05)。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0.85%、0.95%和1.05%赖氨酸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65%赖氨酸组(P0.05)。0.95%赖氨酸组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显著高于0.65%、0.75%和1.05%赖氨酸组(P0.05)。4)0.95%赖氨酸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氮沉积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65%赖氨酸组(P0.05或P0.01)。5)二次曲线分析表明,以总蛋白、净蛋白质利用率和氮沉积为评价指标,产蛋高峰期临武鸭饲粮中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92%、0.96%和0.95%。由此可见,30~38周龄临武鸭的日产蛋重、料蛋比、总蛋白、净蛋白质利用率和氮沉积对于饲粮中赖氨酸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而获得较佳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氮平衡的适宜赖氨酸水平为0.92%~0.96%。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黑羽番鸭为试验素材,探讨填饲期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产肝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填饲时间延长,黑羽番鸭有关血液生化指标显著升高(P<0.05);填饲组血液生化指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番鸭胴体重和肝脏重均极显著高于母番鸭(P<0.01),公、母番鸭多个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番鸭肝脏重与血浆中AL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浆中GGT和CHO呈正相关,与血浆中ApoB和L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比较笼养和平养方式对不同品种蛋鸭蛋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评价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鸭蛋品质提供参考依据。随机选取40周龄笼养和平养的金定鸭(青壳蛋)和山麻鸭(白壳蛋)鸭蛋各30枚于产后24 h内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笼养蛋鸭蛋重极显著大于平养蛋鸭蛋重(P<0.01),蛋重与蛋壳重、蛋白重和蛋黄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不同类型鸭蛋的蛋黄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青壳蛋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白壳蛋(P<0.05),笼养青壳蛋的蛋壳强度亦高于平养青壳蛋(P<0.05)。蛋的比重与蛋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0.503,P<0.01),与蛋壳强度的相关系数亦达到0.536(P<0.01)。4种类型鸭蛋的哈氏单位均达到72以上。虽然蛋白重与蛋黄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蛋白重与蛋黄比率之间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蛋的比重与蛋黄重和蛋黄比率之间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就蛋品质而言,蛋鸭养殖以采用笼养模式、选择青壳蛋鸭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22~28周龄临武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临武鸭产蛋初期的钙需要量。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粮钙水平分别为1.50%、2.00%、2.50%、3.00%、3.50%。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饲粮钙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1.50%钙水平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3.00%钙水平组日产蛋重显著高于1.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50%和3.00%钙水平组的合格蛋率显著高于1.50%和2.00%钙水平组(P0.05)。3.00%钙水平组料蛋比最低且显著低于1.50%钙水平组(P0.05)。2)饲粮钙水平对蛋品质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钙水平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钙含量和灰分钙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上述3项胫骨指标2.50%、3.00%和3.50%钙水平组显著优于1.50%钙水平组(P0.05)。4)1.50%钙水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5)二次曲线分析表明,以平均蛋重、灰分钙含量和脱脂胫骨钙含量为评价指标,产蛋初期临武鸭钙需要量分别为2.79%,2.98%和2.9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蛋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22~28周龄临武鸭饲粮中钙推荐量为2.79%~2.98%。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探讨绍兴鸭剩余采食量(RFI)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之间的关系。测定300只绍兴鸭410~470日龄的采食量、体重、平均蛋重、蛋品质,计算出剩余采食量与料蛋比,并分析剩余采食量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绍兴鸭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体重、体增重、料蛋比、剩余采食量分别为198.8 g/d、73.0 g、1500.9 g、2.5 g/d、2.7、3.5 g/d;低剩余采食量组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以及料蛋比极显著低于高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料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食量与平均蛋重、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料蛋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增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蛋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高剩余采食量组仅蛋黄色泽水平显著高于低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蛋品质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以剩余采食量为蛋鸭选育指标是可行的,且选育低剩余采食量的鸭子能显著降低采食量,提高饲料效率,且不改变产蛋重及蛋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比较长三角地区冬季发酵床与栓系式饲养奶牛泌乳、健康性能和舒适度等差异。于2018年1月21—27日在长三角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选择发酵床牛舍与栓系式牛舍的健康的4岁、2胎次、泌乳天数150 d左右荷斯坦奶牛各10头,检测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舒适度。结果表明:发酵床与栓系式饲养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在血液生化指标上,发酵床饲养奶牛胆碱酯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栓系饲养奶牛;在舒适度指标上,发酵床饲养奶牛卧床躺卧率(75.05%)显著高于栓系式饲养奶牛(64.74%),其牛舍相对湿度(70.63%)也显著高于栓系式牛舍(61.58%),但卧床站立率(7.89%)极显著低于栓系式饲养奶牛(35.26%)。综上,长三角地区冬季发酵床饲养奶牛能在保持泌乳性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躺卧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双乙酸钠添加水平的饲养对比试验,试验分三组,A为基础日粮,B、C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和屠宰率、皮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10周龄金定蛋鸭144只,研究在高温环境下(29~35℃)日粮中分别添加酵母硒(以硒量计)0(对照组)、0.15(处理Ⅰ组)、0.45(处理Ⅱ组)和0.75 mg/kg (处理Ⅲ组)对笼养育成蛋鸭(10~16周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显著增加14~16周龄育成鸭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处理Ⅰ组13~15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与标准体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3组均极显著低于标准体重(P<0.01);4个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处理Ⅰ组的最低;处理Ⅰ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处理Ⅱ组(P<0.05),3个处理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处理Ⅰ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又显著低于处理Ⅱ、Ⅲ组(P<0.05);处理Ⅰ、Ⅱ组血清总胆固醇(TCH)浓度显著高于处理Ⅲ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高温环境下,在日粮中添加0.15 mg/kg的硒(以酵母硒的形式)可明显改善笼养育成蛋鸭的生长性能,保护肝脏功能,提高育成鸭血清总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