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耕读文化发端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反映了古人安身立命、立己达人的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开展耕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涵养学生“三农”情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3.
于夕真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Z2)
本文着力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在完成教学模式改革后,如何就大学英语教育现存的缺陷“文化失语症”进行必要的通识化改革.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笔者针对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应时建设等问题提出建义,旨在推进大学英语进行以文化内涵为依托的通识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的敦煌石窟,是闪烁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丝绸路上一颗璀灿明珠,也是举世闻名中外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振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3):61-62
木文从六个方面对体育的文化内涵展开论述,强调指出,对现代体育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对现代体育木身的理解和认识,而要从更深刻的体育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对体育进行淦解。 相似文献
6.
小兀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11):54
中山装在中国的时装舞台上曾盛极一时。民国时曾作为官员的正式服装,因而有“国服”之称。毛泽东也很喜欢中山装,一直穿着中山装会见各国政府官员和接见外国友人。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山装几乎是男士的必备服装。随着改革开放后国门的打开,中山装的地位渐渐被西服取代,现在日常生活中已很难见到中山装了。 相似文献
7.
8.
现在公园建设仅仅突出绿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文化的需求,本文从安阳市易园的景点建设谈起,通过对各景点设计的理解,分析地方文化在公园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姓氏的社会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守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7-118
姓氏作为生命个体的符号标志,是我们身边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然而,在这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姓氏是一个民族悠久社会文明史的具体体现,是维系中国漫长的宗法制度的纤绳,它还曾是阶级社会中贵与贱的标志。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数次民族大融合,姓氏文化便是一种见证。同时,姓氏还折射出封建皇权的威势,它也成为历史上各部族人民寻根的渠流。 相似文献
10.
11.
徐峰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5):137-137
<正>电视与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电视以更大范围、更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现今的电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具佳的精品之作还显得太少。大量平庸的电视剧冲淡甚至淹没了电视佳作,出现偏离文化的趋向,甚至出现许多闹剧和笑话。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而文化也只能依托教育才能得到发展和传承。文章首先对乡村小学语文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而后分析了现阶段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中存有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促使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课程首先我们要着眼看一下,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全球的经济化与多元化在新时期我们要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计于估测,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题,结合她们现在的情况确立策略与制定目标,如确立的目标不符合未来的形式或者过高,那么就会陷入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本身意义,所以在制定战略的同时要进行未来的预计与估测,掌握全方位信息,既要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也要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由此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战略计划,反之在实践中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理念风尚、专业建设、科技示范、区域服务以及开放办学等多个方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及其特色、功能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解析了生态旅游及海洋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阐释了海洋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文化、海洋生态旅游文化,分析了海洋生态旅游的主体、客体的文化属性,并根据海洋生态文化的价值,提出了海洋生态文化价值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赋予农产品文化内涵,能满足顾客的精神需求、加大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市场份额。企业可在产品开发、商标设计、包装装潢、广告宣传等方面注入文化含量,以提高销售效果。 相似文献
18.
鲍明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6):115-117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本篇论文通过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英汉颜色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进一步探讨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孙向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4):147-148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正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所说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 ,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上。”死亡 ,本来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现象 ,但中国人自古就祈望能够长寿 ,甚至长生不老 ,因而忌讳说“死” ,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委婉词语来代替“死”字。这些委婉词语的背后无不渗透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中庸和谐中庸之道 ,就是主张为人处世要采取不偏不猗、公正和谐的公允态度 ,反对“过犹不及”或固执一端而失之于偏激、片面的思想和做法。儒家的经典文献《中庸》把“中和”思想视为人的本体观念。《… 相似文献
20.
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故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时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稻作农耕的发明或传播,在世界各地虽有早有晚,但自稻作农耕发明以降,遂与稻作农耕区的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迄至今天。随着稻作农耕的不断发展,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可大致分为稻作农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拙文拟就稻作农耕文化内涵中的稻作农具、作物遗存、稻田遗迹、水利工程、仓储遗迹与遗物及稻作农耕民俗和反映稻作农耕的雕塑、绘画作品、诗词、谚语等作一初浅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