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欢乐庄稼院"作为村级文化阵地,是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文化、生长文化、传播文化、经营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欢乐庄稼院"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九台市农村文化建设,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繁荣群众文化,推动九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九台市"欢乐庄稼院"的  相似文献   

2.
贾文岩  刘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06-207
2004年底,中国文化外交思路在对外文化工作的提升和创新的基础上日渐成熟,但是中国文化外交从本质上讲不同于一些国家进行的文化输出、文化渗透和文化争夺,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而不同"思想作为其理论内涵的新型文化外交.本文通过对"以同化异"、"以异抗同"、"和而不同"三种不同的文化外交观进行比较,意在揭示中国文化外交的必要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10,(9):I0004-I0004
<正>2007年以来,江苏省淮海农场在全场开展了创建"传统文化、广场文化、廉政文化、绿色文化"的"四张文化牌"活动。"四张文化牌"以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沈国强 《新农村》2013,(6):11-12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党委、镇政府根据萧山区委提出的建设"十大金色文化工程"的要求,从落实"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要求出发,大胆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精心组建"文化特派员、文体辅导员、宣传文化员"三员队伍,积极引导村级文化人才开展文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途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尤其如此。在简述"文化软实力"及高校"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区委宣传部"十大金色"文化工程的引领下,紧紧围绕"生态戴村、美丽乡村"品牌战略目标,切实打造一支文化惠民先锋队,努力实现村宣传文化员"一个人盘活一个村"的目标,突破农村文化建设瓶颈,以落实政策,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发力"三优"(优化培养方式、优化活动形式、优化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坚强有力的村级专职宣传文化员队伍,推进"文化民生"工程,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为建设文明幸福新戴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大学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及其表现,认为凝炼富有个性特征的大学文化,全方位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和构建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8.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对"村改居"后田社区文化建设状况从社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等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垦区先进文化的"理解误区"现象1、认为先进文化就是"通俗文化"、"时尚文化"和"贵族文化",把先进文化看成现代人精神消费的一部分。一些青年人崇拜歌星、球星,为追星弄得精神恍惚;羡慕别人穿名牌服饰;羡慕"大款"、"大腕"们在高尔夫球场上挥杆的潇洒;热衷于看武打小说、地摊文学,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不感兴趣,甚至评头论足。特别是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起"酒绿灯红"的诱惑,把低级庸俗的东西作为人生追求,严重  相似文献   

10.
"课桌文化"作为大学的一种亚文化形态由来以久."课桌文化"是展示、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心灵的一扇窗口.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对"课桌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大学"课桌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出应主要在加强公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抓好课堂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课桌文化"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变幻、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数千年的智慧积淀与文化传承,为一代代华夏儿女提供精神支撑,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战略,意在使中国由"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树立文化自信,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6,(2)
正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综合体。"文化礼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表述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文化礼堂构成要素为: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等四个方面。1.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红星  罗仕伟  张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7-12028
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工业化、市场化破坏和乡土文化"空心化"。村落特色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独特的创造性、突出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拯救当前农村"万村一面"和"文化失语症"的良方。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种文化"百强村林家村"桃花笔会"特色文化的考察,剖析村落特色文化的生存生态、功能及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为总书记在"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问题上,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形成发展、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上,强调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的文化基因关系,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河北唐海县八农场坚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性工程,遵循"文化兴盛业,温馨在农场"的理念,注重"规划、环境、载体、活动"建设,探索出以提升文化建设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02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2004、2005年被唐山市文化体育局评为"体育健身周先进单位"、"文化小城镇".  相似文献   

17.
遍布浙江农村的文化礼堂正在成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社区教育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学"的广度和"育"的深度,是当前深化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对此,需反思和审视三个实践问题: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谁进与怎么进,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谁学与怎么学,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学"的广度?谁教与怎么教,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育"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姜锴  徐兆云 《新农村》2011,(11):8-11
浙江省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坚持"十美"标准,即美的组织、美的布局、美的产业、美的文化、美的环境、美的服务、美的乡风、美的庭院、美的生活、美的机制,注重植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坚持"村、景、文、游、业"五位一体,彰显文化特色,用文化装点"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立意于《大学语文》民俗文化方向上的课程改革与专题教学探讨,在充分考虑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争的前提下,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年节文化"、"大文化"以及"文化自觉"五个部分对《大学语文》民俗文化方向上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认为《大学语文》民俗文化专题的开设有益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符合当前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