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盐碱地改良利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必昭 《土壤通报》2000,31(3):102-103
针对山西省盐碱地形成特点及制约农业的关键因子 ,详细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沸石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郝秀珍  周东美 《土壤》2003,35(2):103-106
沸石具有高的吸附容量和离子交换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保护。本文综述了沸石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盐碱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和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对土壤性质改善及肥力提升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粉煤灰生产量巨大,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粉煤灰是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粉煤灰在土壤结构改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以及粉煤灰衍生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粉煤灰农业化资源利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粉煤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粉煤灰农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尚义县复杂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发展尚义农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布局策略,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是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所在,改良利用是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一些传统生产观念及模式进行了异议。  相似文献   

5.
<正> 甘肃省平凉地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之一,农田多为坡阱地,全区615.18万亩耕地中,有山塬地557.76万亩,占90%。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瘠薄、干旱缺水、产量低下、群众生活贫困。因此,兴修水平梯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成为改变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根本措施而被长期坚持下来,到1988年底止,全区已兴修梯条田338.18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梯条田2.02亩。在农业发展中,梯条田已成为重要的农田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甘肃省中低产田现状的改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存在一种或几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农业单产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研究和分析甘肃省中低产田的现状及其改良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中低产田改良改造,对改善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甘肃省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和相对集中的特征,在分析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成因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甘肃省主要的中低产田改良集成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验区重盐碱荒地实施引淡水淋盐降低耕层土壤全盐量、增施有机肥减轻盐害、农田覆盖减少蒸发,种农剂和“开大沟、留大背、浇大水,沟内集中施用有机肥、NP肥”植棉法等10项农业综合技术,使耕层土壤全盐量明显下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4.5%提高到21.0%,粮食单产出治理前的6345kg/hm^2增另以1.253万kg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极大推动了绿洲农业的发展。然而,滴灌带入盐分无法排出导致的农田土壤积盐问题,使得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防治农田次生盐渍化和利用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资源,是我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运移的特点,主要从盐生植物耐盐机制及其生长发育对盐分的响应、盐生植物排盐与盐碱土改良的互馈效应以及种植盐生植物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等方面对生物排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同时指出了目前西北干旱区在农田生物排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旱区农业制定合理高效的综合排盐制度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实现农田盐分平衡、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危机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振石  葛海峰 《土壤通报》2001,32(Z1):136-137
阐述内蒙古东部区盐渍土的类型与 分布,总结与适宜于该地区农牧业生产实际的改良利用途径,诸如水利、农业、生物及化学 改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选定作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试验区之一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的高盖镇与胜利乡,广泛分布着滨海氯化物盐渍化土壤,其土壤资源主要包括潮土、盐化潮土、潮盐土及盐化与脱盐,亟待开展改良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改良措施下新疆重度盐渍土壤盐分变化与脱盐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为了比较盐渍化土壤不同改良措施的治理效果,以新疆新开垦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农业改良措施、根区隔盐+农业改良措施、暗管排盐+农业改良措施、化学改良+农业改良措施和天然对照区,通过3 a的试验研究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因素、动态变化与不同改良措施脱盐效果。结果表明:人为灌溉、农田蒸散量、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生育期灌水对耕层土壤盐分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871。整个改良过程中农业改良措施处理表层和底层盐分含量较高,根区隔盐处理盐分表聚现象明显,暗管排盐、化学改良处理均表现出底层盐分明显高于表层。从各处理3a的脱盐效果来看,第1年脱盐效果均不理想,第2年脱盐率显著提升,其中根区隔盐和暗管排盐处理各土层脱盐率均超过44%,改良效果最好,由于土壤总盐分含量减少第3年各措施脱盐率明显降低。总体来看,各改良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耕层土壤盐分,根区隔盐、暗管排盐处理在0~80 cm耕层脱盐率分别为61.33%、59.37%,优于其他处理;化学改良处理0~40 cm土层脱盐效果优于底层,其脱盐率为55.32%,明显高于农业改良处理的脱盐率45.42%,但0~80 cm土层脱盐率2处理间差异不大。新疆盐碱化程度重,农田根区隔盐、暗管排盐工程改良结合农业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是综合治理重度盐渍化土壤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能够为新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有效改良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材料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近年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受到重视。在农业生产中,环境材料主要为改善土壤微生态和促进作物生长的环境材料,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化肥、农药和地膜等新型农资材料;在农业环境治理中,主要为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材料。本文就环境材料内涵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农业抗旱节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盐碱地土壤改良等3个方面。(1)环境材料在农业抗旱节水中的应用主要是土壤保水剂和作物叶面抗蒸腾剂。土壤保水剂作用机理包括自身吸水、保水和释水原理、促进土壤改良和保持原理、提高肥料和农药等农化产品利用效率原理、调节植物生理节水效应原理,其合成技术研究比较成熟,但还需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作物叶面抗蒸腾剂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试验阶段,仅黄腐酸类产品应用较快;(2)环境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广泛,生物修复和化学固化修复技术进展较快,但对环境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在风险研究不足;(3)环境材料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主要是加钙环境材料(石膏)和加酸环境材料(腐植酸),这些环境材料与聚丙烯酰胺(PAM)结合效果较好。此外,本文指出了环境材料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应加强的研究方向:一是应加强新型环境材料的研发;二是加强环境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三是加强环境材料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 南充县位于川中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的94%属丘陵区,6%属低山区。全县有旱地64万亩,占耕地的52%,且多为坡薄地。土壤母质有37.32%属遂宁组,土壤呈粉沙状,加之坡面水系不配套,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且,当地农民习惯于在旱地上顺坡开沟作垄种植。这样就形成了到处是地沟,山洪到处流的现象,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9年,南充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4.
对盐渍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俞仁培 《土壤通报》2001,32(Z1):138-140
本文叙述了我国盐渍土分布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与盐渍土形成规律.介绍了我国盐渍土改良的成功经验.以水利工程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措 施.列举了各地根据各自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盐渍土综合治理后,取得明显效果的典型例 子.并提出了今后应该优先考虑开发利用盐渍土种植耐盐和盐生植被,提供畜产品、优质油 料和中药材等.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氮效率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基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国际上对玉米氮素营养效率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遗传改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初步将其研究成果用于育种实践。本文重点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并对该研究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验区重盐碱荒地实施引淡水淋盐降低耕层土壤全盐量、增施有机肥减轻盐害、农田覆盖减少蒸发、种衣剂和“开大沟、留大背、浇大水,沟内集中施用有机肥、NP肥”植棉法等10项农业综合技术,使耕层土壤全盐量明显下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4.5%提高到21.0%,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6345kg/hm2增加到1.253万kg/hm2,粮食总产量由785万kg增加到1816万kg,人均收入由628元增加到1425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态农业》2012,(1):F0002-F0002,F0003
农业部(吉林)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作物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隶属吉林农业大学,是集玉米、大豆、高粱新品种选育、品质改良、土壤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及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各项工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作物残茬还田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作物残茬覆盖和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作物残茬还田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底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及养分资源状况,阐述了底土对植物根系生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探讨了植物根系生长对底土性质的影响,明确了底土改良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方法和生物学改良方法,讨论了植物根系的生物穿孔效应对底土的改良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利用植物对底土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采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抗性品种,是持续改良底土的有效方法。研究底土胁迫效应及植物的适应性对合理开发底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天津滨海地区土壤次生碱化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和化验分析,作者认为近年来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出现了次生碱化现象并已危及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并认为这是滨海盐土在改良过程中发生脱盐碱化以及低矿化(高钠)碱性水灌溉所引起的土壤次生碱化过程。提出采用农业、生物、水利等多种措施和应用化学改良剂防治碱化土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