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超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3):116-120
为揭示甘薯轮作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手段,设置甘薯—小麦→甘薯—小麦→甘薯轮作(甘→甘→甘)、甘薯—小麦→花生—小麦→甘薯轮作(甘→花→甘)、甘薯—小麦→玉米—小麦→甘薯轮作(甘→玉→甘)3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薯-小麦连作3 a地块为研究对象,设置甘薯-小麦连作(SWS)、甘薯-小麦/甘薯-油菜轮作(SWR)、甘薯-小麦/玉米-小麦轮作(SWC)、甘薯-小麦/花生-小麦轮作(SWP)4个处理,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SWS处理相比,SWR、SWC、SWP处理能够提高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提升了0~20、20~40 cm土壤POC、DOC、ROC及MBC占比。不同轮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碳转化酶活性差异也较明显。0~20 cm土层,SWC处理ROC含量较SWR、SW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79%、7.56%,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20%、8.71%;SWR处理DOC含量较SWP处理显著提高5.67%;SWP处理MBC含量较SWR、SWC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  相似文献   

3.
钾肥在甘薯-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钾的旱地黄壤上,连续3年进行了钾肥在甘薯-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情况下,无论是甘薯、小麦总产量还是其净收益,都是全量钾肥一次施在甘薯上优于70%钾肥的施用量、30%钾肥施在小麦上优于施在甘薯上、70%钾肥优于全量钾肥一次施在小麦上.  相似文献   

4.
在缺钾的旱地黄壤上.连续3年进行了钾肥在甘薯-小麦轮作中的用量分配研究,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情况下.无论是甘薯、小麦总产量辽是其净收益,都是全量钾肥一次施在甘薯上优于70%钾肥的施用量、30%钾肥施在小麦上优于施在甘薯上、70%钾肥优于全量钾肥一次施在小麦上。  相似文献   

5.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甘薯是鲁西南丘陵山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中邹城市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山区河谷冲积洼地等少数地势平坦地块,多实行小麦—甘薯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其他丘陵地块大部分土壤贫瘠、水源缺乏、水浇条件差,多以甘薯—花生两年轮作或甘薯—甘薯—花生三年轮作模式为主。丘陵山区一年一作甘薯种植模式,一方面造成春秋大量光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常年春薯种植,甘薯全生长期170~180天以上,单个薯块偏大,蛴螬、茎线虫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7.
甘薯茎线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综述,结合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的鉴定及覆膜与否条件下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抗病性品种、覆膜栽培、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源、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制定贵州省甘薯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甘薯连作(对照)、甘薯-辣椒轮作、甘薯-莴苣轮作、甘薯-玉米轮作以及休耕共5种处理,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甘薯连作相比,轮作和休耕后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交换性镁含量降低,速效钾、有效态锰和交换性钙含量增加,其中休耕后土壤有7种养分均显著高于甘薯连作;休耕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较甘薯连作增加55.7%,微生物量氮增加13.8%;轮作及休耕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甘薯连作,增加40.5%~79.1%,而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0.2%~58.1%、31.8%~68.5%和3.7%~38.1%;各轮作模式土壤镉和汞的含量较甘薯连作分别降低2.3%~10.9%和15.2%~16.5%,甘薯-辣椒轮作和甘薯-玉米轮作能够有效降低土壤铬和铅含量。【结论】休耕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甘薯与辣椒和玉米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杨金广 《河南农业》2020,(13):43-43
一、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是麦套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此,种植花生应重施前茬小麦基肥,并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全层施用,提高土壤的地力水平。在技术上要求实行2~4年轮作种植,实行花生与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及甘薯、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切忌与烟草、芝麻及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0.
1基地选择基地应选择环境条件良好,3km内无污染源的地方,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田用水质量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前茬与整地绿豆忌连作,须实行3a以上的轮作,小麦茬、玉米茬和谷子茬是绿豆良好的前茬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前茬作物与小麦轮作的生化关系,以大豆、花生、玉米、甘薯为供试材料,以小麦为受体材料,研究了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花生、玉米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率、胚根长、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供试小麦的萌发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小麦的胚根长、幼苗株高及根长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且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整体上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小麦幼苗的POD、CAT活性总体上均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处理下的MDA含量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甘薯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无公害脱毒甘薯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将无公害脱毒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甘薯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无公害脱毒甘薯生产已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将无公害脱毒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麦-玉-豆"模式是指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原"麦-玉-蓍"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其复种方式为"小麦-玉米-大豆".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苜蓿—小麦轮作后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与小麦—小麦连作比较,小麦籽粒产量增加26.83%。苜蓿—小麦轮作能够显著提高0~10、1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小麦—小麦连作比较,小麦播种前,轮作体系中0~10、1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小麦—小麦连作体系高出42.47%、47.17%;小麦收获后,轮作体系中0~10、1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小麦—小麦连作体系高出56.39%、54.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玉米-小麦轮作农户施肥(CWF)、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CWR)、绿肥-小麦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轮作体系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甘薯是我县传统农作物种类,甘薯产业是我县主导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县农业第二大主导产业。2014年我县甘薯面积15万亩,但近几年因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甘薯的发展,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无公害甘薯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县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生产上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现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半夏轮作对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年限与小麦轮作的土壤上种植半夏,通过测定半夏株高、叶面积、倒苗率、产量及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探讨了与小麦轮作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小麦轮作3 a的半夏,株高、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连作1 a,与前茬4 a均种植小麦的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倒苗率正好相反。浸出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均有呈现,轮作3 a半夏的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连作1 a,并已达到药典标准,但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还表明,半夏连作土壤在与小麦轮作3 a或更长年限后,其上种植的半夏生长指标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证明与小麦轮作可有效克服半夏连作障碍,为深入研究与小麦轮作克服半夏连作障碍的机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