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杉木纯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特征及水分性状,但杉阔天然林更为优越,且杉木单株生长量亦比前者大,这与杉阔天然林中混有多种阔叶树有关。因此,建议采伐迹地应保留适当阔叶树组成杉阔混交林,以维持林地良好的土壤结构及水分性状。  相似文献   

2.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粤北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红锥、火力楠、南酸枣、枫香、山杜英、荷木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通过杉木萌芽更新形成杉阔混交林,5年后对其林分生长和水源涵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林分郁闭度达到0.9,杉木与阔叶树均生长良好,以南酸枣和枫香的生长表现最佳;6种杉阔混交林的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及土壤渗透特性远优于杉木萌芽纯林,其中阔叶树种以南酸枣效果最佳,其次是枫香、红锥.  相似文献   

4.
张文鸿 《绿色科技》2015,(2):169-170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南酸枣,造林成活率为97%,3年保存率为94%,3年树高达6.2m,胸径达7.2cm,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南酸枣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速生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方军 《安徽林业》2010,(1):51-51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其萌生能力强,其采伐迹地更新时的树种选择成了当前林业生产上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杉木采伐迹地栽植南酸枣形成针阔混交林是戴公山林场在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树种选择的实践中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最大,比杉木林地高13.5%,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高5.9%;不同处理非毛管孔隙差异显著,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最小,比杉木林小105.45%,非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小37.1%;杉木采伐后,酸性降低;有机质也明显下降,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低29.1%,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低119.22%;非炼山迹地和炼山迹地全N含量分别比杉木林下降了23.07%、33.33%,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64.16%、76.19%,全K含量分别下降了10.86%、32.74%;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22.69%,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34.05%;杉木采伐后,非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了15.43%、36.79%;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53.27%、71.32%。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杉木采伐迹地进行红豆树与杉木萌芽条4种混交比例(4豆∶1杉、3豆∶1杉、2豆∶1杉、1豆∶1杉)造林试验。结果表明:6年生红豆树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在不同混交比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年生杉木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在不同混交比例间差异不显著,6年生杉木萌芽林与红豆树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生长环境空间的竞争;不同混交比例对红豆树主干分枝数、高径比、枝下高与全高比等干形生长指标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杉木第三代种子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性质测定,并依据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的树高,通过方差显著性分析及LSD多重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采伐迹地间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生长与土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在4.2~4.8之间、速效磷含量在6.3~6.7 mg/kg之间、有机质在39~43 g/kg之间、全氮含量在1.5~1.7 g/kg之间的林地较适宜杉木砧木的生长;除速效钾外,油茶套种马尾松幼林改造迹地的各土壤养分含量比其它类型高;各采伐迹地土壤表土层厚度差异不显著;马尾松采伐迹地的砧木高生长最好。综合分析,马尾松采伐迹地与油茶套种马尾松采伐迹地较适宜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丘北县杉木林种植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采伐迹地植被恢复与林分改造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丘北县杉木采伐迹地植被恢复与林分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磐安县黄檀林场杉木迹地更新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采伐迹地用日本细叶花柏进行补到促进萌芽更新,其林分生长比杉木纯萌芽更新林分要提前1-2年都闭,且生长快,是杉木成熟林进行采伐迹地更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南靖丘陵竹杉混交造林与裸地种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大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值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下坡水湿条件好的立地条件采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秃杉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年生对比林试验结果表明,同海拔造林,秃杉与杉木、柳杉的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无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低山区则更适宜杉的生长,其各生长性状与海拔较低的丘陵区的秃杉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造林,秃杉长势良好,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而杉木生长则出现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所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也有所增加;表层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为中腹〉下腹〉上腹。由此可知,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后,能较好的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5.
杉木萌芽条保留数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杉木林地地力普遍下降。因此,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可获得较好效果。据试验,在Ⅲ类立地的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密度3600—3900株/hm2)、并保留杉木萌芽条(1200—1500株/hm2)而形成的混...  相似文献   

16.
杉木多代连栽林地营造杉阔混交林后的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同龙 《浙江林业科技》2000,20(2):23-25,42
在3代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彬阔混交林的林地土壤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养分状况优于继续营造杉林纯林,且以表层土壤尤为明显。土壤表层容重杉阔混交林的比杉木纯林减少6.87%;土壤贮水量比杉森纯林增加3.61%;土壤表层非毛管孔隙度比杉木要纯林高3.31%;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性磷和速铲性外界一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8.98%、24.73%、18.75% ̄16.60%、10.87%和5.70  相似文献   

17.
杉木连作,第二代杉林生长有明显衰退现象,据调查,比第一代杉木茁积量下降10—50%。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杉木连作地进行了施肥试验,地点选择在国营龙潭林场,经过六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试验情况试验地选取海拔高350米,坡度28°,沙页岩发育成的山地红壤,pH4.5,立地条件中等的杉纯林采伐迹地。面积一公顷,进行  相似文献   

18.
连续7年对七坪林区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和采伐迹地3块样地的小气候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内不仅年中温度变化较和缓,平均值低于迹地,而且水面蒸发量也明显小于迹地;2.常绿阔叶林内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迹地,而林下地被物稀少的杉木人工林则略小于迹地;3.杉木林冠截留率为12.7%,较常绿阔叶林的9.9%明显增多,相反,杉木林的树干茎流率为0.8%,较常绿阁叶林的4.1%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国有蔡家桥林场属皖南黄山山脉中低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土壤酸性。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522.7毫米,是杉木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提升林地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笔者就人工营造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代杉木采伐迹地采用人工促进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丰产,而且可有效降低更新成本,缩短杉木成熟期,增加经济效益。人工促进杉木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1.采伐前全面砍灌在林木采伐前实施砍灌,不仅费用相对较低,而且被砍除的灌木可与伐倒的林…  相似文献   

20.
于2007~2011年,选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施底肥与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 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