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补充学科前沿内容,增加实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诱导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优化考核标准,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将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必选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教材编写等4个方面对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基本绘图技能;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编写教材,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等改革措施,以提高"AutoCAD"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面向水土保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摘要: 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适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文在分析“林业行政执法”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林业行政执法形势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探讨了“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注重专业特色,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保证系统性的同时,突出内容的区域性和实用性特点;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森林生态效应、林草培育技术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是“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3大理论模块,与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2个实践环节相结合,共同组成“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技术人才的课程。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古板,教材内容枯燥,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轻过程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据此,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外业试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希望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我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庞杂、内容陈旧、课时偏少等问题,从完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首先应实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其次,引入学科前沿问题,加大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改革教学方式,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知识空间;第四,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考察的比例,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环节的考核比重。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基于当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分析了现有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配套仪器更新不及时、实践流程设计不合理以及考核形式简单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要规范实习内容,编制“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二是要更新实践教学仪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三是要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设置多环节考核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林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后,有效提高了“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植物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少适合的教材、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教材、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3方面探讨了"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优化措施:首先应选择适合林业院校的教材;其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第三,应改进考核方式。经过课程优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能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脱节、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系、任课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核心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案例式教学,增加专题讲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应采取期末笔试结合自主学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与作业完成情况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完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能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风景园林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学专业的“林木病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现代化林业市场需求的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面临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模式有局限、教材内容存在时空局限性、实践教学资源较匮乏等问题,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下,以现代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区域病害种类方面的内容,引入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研究新成果以及实际应用新技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增添了无人机化学防治病害的实践教学项目。二是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课堂重点和难点分析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答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以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考核指标,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确定考核方式和考核项目,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四是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自编课程补...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规划”是农林高等院校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由于它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往往被安排在大学本科第7学期开设,课时为50学时。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先掌握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工程、森林生态学和林业生态工程等专业知识。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深刻体会到其教学的难度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现就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与同仁商榷。(一)“水土保持规划”课程的起源和发展我校的“水土保持规划”课程开设于1990年。在此之前,水土保持规划属于…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自然保护区特别是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针对湿地生态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湖沼学”课程.“湖沼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成绩考核等4个方面对“湖沼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促进教学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学时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该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并安排充足的学时;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三,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林业院校教学的需要;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木材鉴定技术”是一门体现森林公安特色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结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分析了现行“木材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理论多,实践少;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旨在使学生通过“木材鉴定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常见的林业案件现场进行技术勘查和物证检验鉴定,增强学生物证检验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观念.  相似文献   

15.
“科技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然而,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和课程内容与林学专业不契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林学专业特点,从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林学专业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研实践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都有了很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新材料的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对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重点不突出且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①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②力求教学内容“新”和“深”;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④采用多维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此次教学改革对于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提高“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质量、增强研究生科研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园林树木学课程为例,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讨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互动和教研结合、完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价办法等方面,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等林业院校“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气象学》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从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向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课程的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分析“水文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中的作用,分别从校内课堂授课内容、校外实践实习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适应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专业对该课程的需求,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个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不尽合理等问题,结合学科的林业行业背景特色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进、多元化课程考核的实施等4个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同时,从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基于"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以CDIO理念为指导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实践。"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取得了以下良好效果:一是引入教师团队的林业监测科研案例和物联网前沿技术专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二是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式课堂等,优化了课堂教学方式;三是增设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企业实习等,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四是建立全面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提升了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