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在水温26.5~29.5℃条件下,历时45~50 d完成仔稚鱼外部形态变化和内脏器官建成;仔稚鱼期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增长关系,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1.235 9T+1.312 1(R2=0.965 3),全长与肛后长的比值介于1.63~2.44之间.  相似文献   

2.
光照对大眼鳜鱼幼鱼摄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鱼类资源保护和养殖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大眼鳜幼鱼摄食特性及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大眼鳜幼鱼与翘嘴鳜有相近摄食习性——喜黑暗环境摄食,在黑暗环境中摄食强度最大,其摄食量分别是自然光及强光环境的1.1,2.0倍。  相似文献   

3.
大眼鳜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h 18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 h 18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 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 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6-10538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1.35-1.45mm。稚鱼第6-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2鳍棘和腹鳍棘,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16-18d,全长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接近50%,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这一比例逐渐减小,直至小于其他鳍棘,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鱼种的重要标志。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35 d,全长30mm以上,但到第45d时,全长2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且越到后期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1.35-1.45mm。稚鱼第6-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2鳍棘和腹鳍棘,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16-18d,全长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接近50%,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这一比例逐渐减小,直至小于其他鳍棘,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鱼种的重要标志。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35 d,全长30mm以上,但到第45d时,全长2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且越到后期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对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12%、18.54%、1.70%;大眼鳜肌肉鲜样分别为78.66%、17.77%、1.71%.在两种鳜肌肉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Glu、Asp、Lys、Leu、Al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以上,其中大眼鳜占51.63%、斑鳜占51.47%;含量最低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Tau、His、Met、Pro、Tyr,不足总氨基酸含量的15%,其中大眼鳜为14.62%、斑鳜为14.67%;两种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每克大眼鳜肌肉和斑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7.57 mg和844.20 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7.53 mg和344.08 mg,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为308.87 mg和315.14 mg.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2004年5月从加拿大引进的大眼狮鲈发眼卵64万粒,进行室内人工孵化,期间对发眼卵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眼狮鲈发眼卵在7℃-17℃之间,胚胎发育的积温是135℃.d时,孵化率高达80%,卵黄囊在发眼卵发育到第11天时完全消失,成活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11.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12.
温度与鳜仔鱼饥饿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鳜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速度、摄食率、抵达PNR的时间几个方面研究温度与仔鱼饥饿耐力的关系。实验表明,不同温度下仔鱼的生长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25℃>30℃>28℃>31℃>19.5℃;抵太PNR的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25℃>28℃>19.5℃>30℃>31℃;摄食率高低依次为25℃>28℃>19.5℃>30℃>31℃。可见,随温度的升高,仔鱼的饥饿耐力也显著提高,但超过28℃后,仔鱼对饥饿耐受力急剧下降,在25℃,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最高。  相似文献   

13.
碧流河水库斑鳜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碧流河水库斑鳜年龄和生长的研究结果。采用臂鳍第二鳍棘和鳃盖骨相对照,地斑鳜的年龄进行了鉴定。阐明了年轮特征、年轮形成时期、生长发育阶段和生长参数。结合生物学资料,对渔获物年龄组成、鳃盖骨长和体长、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作了分析,文中就斑鳜的年龄鉴定,个体生长的年间差异以及合理利用斑鳜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大于翘嘴鳜及以翘嘴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前者直径为(1.86±0.07)mm,后者为(1.08±0.06)mm。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种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以母本为基准,即以翘嘴鳜为母本的杂交种胚胎发育时序与翘嘴鳜的相同,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则与斑鳜相同。在水温28.0~30.0℃下,以翘嘴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34 h,而在26.5~30.0℃下,以斑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91 h。以斑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比较大,全长为(4.60±0.07)mm,以翘嘴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全长为(4.00±0.05)mm。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9(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