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土地冲突频发,产生了严重的效率损失问题,政府通过"稳定所有权,明晰承包权"的确权路径来化解,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本文把近5年来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土地投资和人口流动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探究农地确权政策是否能起到活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投资和推进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所以要不断发挥土地确权的积极效用,为相关部门部署下一轮的土地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权退出是中国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不可回避的问题,必然要求分析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动力机制,为构建完善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从推拉理论出发,分析影响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推力、拉力以及中间障碍等因素,构建推拉模型分析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路径,从做好土地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土地利用监管,重视离农农户意愿和利益,激发离农农户退出动力等方面为土地承包权退出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三权分置”为遵循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确保在承包期内,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强迫农民放弃承包的土地.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在土地流转中的相互权利关系和实现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     
《中国农资》2014,(41):3-3
<正>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转移,一些地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发生分离,演变成承包权与经营权两部分,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状态。下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把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作为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对农业规模的发展起到了限制性的作用,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土地承包权当作土地流转情况下的制度来说,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因此,一定要充分明确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实现两者的分离,将两者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本文以商河县白桥乡为例,分析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承包经营的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就是借款人把合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为抵押物,向贷款人申请贷款的融资活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涉及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问题。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权是一种"成员权"、"资格权"和财产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某块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土地经营权是由承包权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民事权利,主要表现为农户经营承包地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以土地承包权作抵押,一旦出现风险,农民可能会  相似文献   

7.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实现经营权、所有权和承包权这三种土地权利的分置,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而土地承包权是对原有的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对于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农地承包权及其概念、法律性质等进行解读,并分析该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是从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离开了土地流转,土地的潜能发挥就受到了极大束缚。长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拥有、所有权、经营权机械统一的模式明显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让土地流转活跃起来。(一)遵循三大原则,尊重农民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1、"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原则:即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在这份文件当中第一次提出了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制前提下,促使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格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浮出水面,这实际上既放活了土地的经营权,又保证了亿万农户的承包权。这一重要政策的出台无疑将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动力,可以预见,正在探索中的土地流转将进入稳健加速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人口和劳动力离开农村,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大多数地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实现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相似文献   

10.
王永库 《农业与技术》2003,23(4):21-22,28
农村土地承包是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有效途径.依法流转是土地使用权的本质特征,而流转的方式是有效实现流转的关键事项。本文就2003年3月1日实施的《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用土地承包权入股投资的问题作了探讨,剖析了两种承包方式下土地承包权入股投资的异同点,以明晰立法本意,方便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我国农村土地地权资本化法律制度困境的出路,结合法学与交易成本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法律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认为:制度条件对产权和交易的约束更为关键,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所共同形成的权利主体关系和产权结构准确定位以及土地增值收益权和分配机制的保障是关键点;土地产权结构应当选择一个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法律结构,通过构建分层式复合产权结构、制度化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和范围、法律化农村土地资本化权利主体持续受益机制、明确利害关系人各方权利义务范围等优化产权结构。权属完全赋予单一主体是消除当前农村土地权利冲突较为经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在阐述土地产权内涵、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旧城改造、农地征收以及"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董晓方  杜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56-15458
以指标控制和农地发展权转移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重庆地票的运行模式实质是耕地发展权转移机制,并分析了地票机制运行的关键要素依据,提出了重庆地票制度创新改革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蒋修念  罗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89-1392
以重庆开县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收入高的家庭发生流转的比例高;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发生土地流转影响不大;农户对发生土地流转的时间意愿很短;农户发生土地流转后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外出打工和子女赡养;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发生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确定土地流转关系的方式主要是口头协议;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社和本村内。提出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针对性建议:发挥农民的法律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权力意识;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服务性和责任政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海变地"海域使用权的性质、权能及公法难题,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变换登记的类型、效力及要件:《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明确了海域使用权是一项物权,把海域变成土地并在其上开展建设活动,是"海变地"海域使用权的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两项权能;新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海域使用权和林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都将登记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都将由国土部门统一登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会理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格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153-155
土地问题是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促进农地使用权的规范、有序、合理流转是贯彻《土地承包经营法》、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会理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凤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7-19680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弱势状况,盘剥和占有他们的利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纠纷不断的不和谐音符。阐述了新的形势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农村相关政策的需要;二是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与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三是减少土地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剖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农民在土地保有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和承包经营权的缺失2个方面;二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征地制度的缺失、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与宅基地流转受限3个方面;三是土地发展权缺位影响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共享。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规范和完善征用土地制度;三是适度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四是设立生态补偿和土地发展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龚丽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19-3620,3630
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多重性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寻求经济效率、公共利益和农村市场社会的多重均衡,在于遵循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中农民群体、政府与市场参与方利益的动态均衡,各种要素投入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动态化的价值回报;在于土地资源的动态价值评估、土地流转的产权界定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正当性辨析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6-14738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