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眼是同安区的主要水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其种植面积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85%,主栽品种为水涨和赤壳。1980年,我站对全区龙眼品种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发现凤梨穗龙眼品种。经过多年观察,凤梨穗龙眼结果习性好,品质优良,并进行较大量繁育推广,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龙眼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全球龙眼栽培总面积近68万hm2,产量约230万t,主要生产国有中国、泰国、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中我国的龙眼种植面积39万hm2,产量126万t,居世界第一。我国是龙眼原产地,拥有丰富的龙眼种质资源,目前,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收集保存了320份种质资源。据史料记载,龙眼在我国有2 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南宋就有进行龙眼品种选育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易永文 《西南园艺》2002,30(Z1):51-54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 ,其长江沿岸低海拔区域具有南亚热带生态环境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 ,土壤条件优越 ,适宜龙眼栽培。 1 997年以来 ,我区分别在重庆市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立项实施龙眼开发 ,进行龙眼优质、早结、丰产示范栽培。目前全区已培育优质龙眼嫁接苗4万余株 ,建成示范基地 66.67hm2 。笔者就龙眼的嫁接苗培育、苗木定植及幼树管理提出如下技术探讨。1 龙眼嫁接苗的培育  我区有近 2 0 0年的龙眼栽培历史 ,但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实生和高压法繁育苗木。由于实生苗存在变异大、投产迟 ,高压苗存在繁殖系数低、对母树损…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2009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龙眼基地实现产量效益“双丰收”,继3月14日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龙眼专家对全区龙眼种植大户进行春季管理技术培训后,该区又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龙眼专家李建光.于5月7—9日.在华阳乡、黄舣镇举办龙眼丰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再次对全区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和龙眼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5.
特早熟龙眼品种“八一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同安是我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龙眼栽培面积4.5万亩,结果面积2.1万亩,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 1980年我们在进行全县龙眼品种资源普查时,在洪塘乡龙泉村陈正铨园中发现一早熟龙眼品种共7株,树龄均为80年生。据介绍,是早年陈父从自选的一优株上用高空压条繁殖而来,因其成熟期在8月1目前后,故称“八一早”,是我省目前最早熟的龙眼  相似文献   

6.
赖钟雄  顾钢 《福建果树》1996,(3):22-24,67
福建药用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赖钟雄,潘良镇,何碧珠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顾钢三明烟草科学研究所魏香琳古田县黄田镇政府许多果树不但用于食用栽培,而且还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福建省药用果树资源很丰富,如龙眼、银杏、余甘、黄皮、无花果等,都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果树资源。...  相似文献   

7.
龙眼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雪林 《福建果树》1997,(2):41-43,34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名贵长寿果树,龙眼果实营养丰富,滋味甜美,龙眼果不但可以鲜食,还可以制罐或烘干制成桂圆干、桂元肉,是医药上名补品,适鲜销,又宜加工,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尤佳。我国栽培龙眼历史悠久,其面积和产量均自世界首位,近年来广西龙眼业发展很快,据区农业厅经作处统计,现有种植面积11.87万hm2,产量达11.86万t(1995年)居全国第一位。但迄今为止,我国龙眼产量仍较低下,如广西在1990年平均每公顷产量1930.5kg,且多数果实品质较差,果品市场竞争力弱。因此,目前我国南方在大面积发展龙眼基础上,极力推行名特优…  相似文献   

8.
龙眼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名特产果树,其果实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被视为珍贵补品,颇受人们喜爱.我国龙眼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甚多,但四川种植的龙眼大部分为实生树,品种良莠不齐,品质普遍较差.我所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筛选出了2个龙眼优良株系,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3个焦核龙眼单株焦核遗传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龙眼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以往选种以追求果大、核大、制干率高为目标,导致现有的栽培品种全部是大核、果肉薄、可食率低,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龙眼以鲜食为主的发展趋势。我所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展焦核龙眼的选种研究工作,收集了多个具有焦核性状的单株,为选育焦核率高、品质好、肉厚、果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光照、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3℃,年日照为1595小时,年降雨量1368mm,霜期3~4天,自然条件优越,龙眼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有“龙眼之乡”的著称。全县16个乡(镇)均有龙眼分布,迄今,全县有龙眼80万株以上,其中结果大树24万株,年产鲜果150-500万比,1999年总产达750万kg,龙眼是该县一项重要的农业经济收入。大新县龙眼品种资源较丰富。按果实成熟期划分,有早、中、迟熟(早熟种为8月中旬,中熟种为8月下旬,迟熟种为9月上旬),以中熟品种占多。按果实品质划分,有干包、半干包和湿…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内陆地区不多的龙眼生产适宜区域,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在对丰都龙眼栽培历史、生产现状、品种生态适应性等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其他龙眼产区生产优势与劣势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和布局,坚持因地制宜、自主选育和繁殖优良龙眼品种.大力推广和发展早熟和特晚熟龙眼品种,丰都龙眼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泉州地处闽东南沿海,年均温19.5~21.0℃,比较适宜种植龙眼。至2003年底,全市龙眼栽培面积2.93万公顷,总产量达4.32万吨。泉州龙眼主栽品种为中熟种福眼,占95%以上,产期高度集中,区域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影响龙眼产业增效、果农增收。  相似文献   

13.
龙眼是我区的名贵特产,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稀优良种多,制成的桂元干素以“兴化桂元”之溪貨而畅销闻名于国內外。为了保护和发展龙眼的稀优良种,促进搞好科研工作。1975年,地区农业局决定帮助莆田县华亭公社霞皋大队果(?)建立龙眼品种园。几年来,在省农业局、  相似文献   

14.
我区是个古老的葡萄栽培区,龙眼葡萄集中分布在桑于河、洋河合流处的怀来、涿鹿县暖温盆地。全区原有葡萄12700亩,多为旱地栽培,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年产仅300万斤左右,平均亩产270—300斤,株产10—20斤,其中龙眼葡萄占85%以上,其次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相似文献   

16.
龙眼属无患子科龙眼属.原产中国.是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亚热带果树,因其在8月成熟,8月又称桂月.而月亮又是圆的.所以又称桂圆。龙眼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南方的地理条件优越.所以龙眼的栽培面积也越来越广.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苗木引进.危害龙眼的害虫种类逐步增多,主要有: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金龟子、白蛾蜡蝉、  相似文献   

17.
清徐旱地龙眼葡萄丰产栽培技术龙眼葡萄是清徐的主栽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园地,修造高质量的梯田。龙眼葡萄宜在向阳背风的阳坡地上栽植,砂砾土、沙壤土、轻...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明忠  陈开端 《福建果树》1994,(1):40-41,65
福建省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何明忠,潘少林福建省连江县农业局陈开端,郑元宗龙眼是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近年来我省龙眼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龙眼品种选育及栽培研究进一步开展,但是,龙眼害虫对龙眼产量、品质影响至今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19.
台湾省的龙眼生产及栽培特点福建省农科院情报所翁志辉一、台湾省龙眼生产概况台湾地处亚热带,是我国龙眼主产区之一,据记载,龙眼在台湾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在本世纪初,龙眼曾是台湾省栽培面积最广的一种水果,约2600公顷,占全省水果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是我国龙眼生产的北缘地区,在龙眼生产上处于晚熟地域,发展晚熟品种可充分发挥品种与地域优势。近年来,福建发展晚熟与特晚熟龙眼得到果农与各级部门的重视;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栽培技术又趋于相对密植。为此,笔者2003年进行了特晚熟龙眼“立冬本”不同密植试验,以期得出“立冬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结果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