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2.
冬季茶园使用石硫合剂防治黑刺粉虱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使用农药,减少和降低茶叶农残,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广大农技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为此,本试验在冬季菜园使用石硫合剂进行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各防清园,为降低越冬的病虫基数,减少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试验地分别在溪柄镇的北山、立峰、戽山3个行政村千亩连片的优质高产洲地茶园和镇茶果场的山地茶园中进行。千亩连片茶园由洲地发展而来,具有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高、茶树茂密等特点,茶树…  相似文献   

3.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刺粉虱的发生预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计算,1992年间黑刺粉虱在福安市社口茶区,第一、二代分别预测第二、三代的发生量和发生期,与茶园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在该年闽东茶区的茶叶价值、虫情、防治效果、韦伯虫座孢菌寄生率和农药用工费等动态情况下,提出防治指标6头左右/平均叶。  相似文献   

5.
洪雅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学平 《中国茶叶》2008,30(7):32-32
一、发生规律 1.茶树黑刺粉虱在洪雅县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份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第1代到第4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6.
临沂茶区黑刺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张仲祥  陈勇 《茶叶》1991,17(2):31-31
我厂现有茶园2600余亩,其中更新茶园1600余亩。自1985年以来黑刺粉虱在我厂茶园逐步蔓延,至1987年成为我厂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被害茶园一片乌黑,树势衰退,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探索有效的药剂,为此,我们在场农科所的指导下,于1990年5月8日用扑虱灵对第一代黑刺粉虱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试验使用的农药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水胺硫磷和20%融杀蚧螨粉剂。共设置8个处理:扑虱灵1000倍、1500倍、2000倍和2500倍,扑虱灵2000倍加水胺硫磷  相似文献   

8.
贺伯虎 《中国茶叶》2007,29(5):28-28
晴普高海拔茶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的西北角,属高原山地荼区,是云南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茶园几乎部分布在海拔800~1700米的高原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为合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发展茶业近年来,随着晴普茶园面积的扩大,黑刺粉虱在部分茶区危害呈严重趋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刺吸茶树成叶、老叶或嫩叶汁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椰子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在海南岛儋县地区,一年发生四代,无越冬现象。各代的产卵盛期分别在2,6,8,10月。幼虫三龄。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子代均为雄虫。成虫不需补充营养,雌雄性比为1.64:1。雌成虫产卵量平均31粒。风雨是此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之一。因累积效应,椰子中下层羽叶虽口密度大,剔除老叶可减轻为害程度。室内测定结果,80%敌敌畏、90%敌百虫、50%甲胺磷稀释2000倍,对此虫有良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武  杨焕清  吴志文 《茶叶》2005,31(4):246-24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若虫剌食茶树嫩叶,并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我县茶叶产地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晴隆县茶树黑刺粉虱曾在1998年局部发生,1999年部分茶区成片危害,被害茶树中下部叶片诱发煤病,当年在5、6月连续用辛硫磷、乐果防治后,得到有效控制,以后的数年间未成茶园主要防治害虫。2010年,晴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再度猖獗,  相似文献   

12.
13.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14.
黑刺粉虱是闽东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发生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为更好地指导茶区开展防治工作,就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特年、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综防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茶树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刺粉虱、桔刺粉虱,是我国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并诱发煤烟病,严重发生茶园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6.
警惕黑刺粉虱猖獗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以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为害茶树,并分泌蜜露状排泄物诱发多种(?)病(俗称乌油),不仅造成茶叶减产,而且影响茶叶品质和茶园管理。  相似文献   

17.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建立了黑刺粉虱的发生期预测式和发生量预测式,在闽东北地区验证,其准确率达90%以上;确立了动态防治经济阈值,一般为每叶6头。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幼虫的致病力强,并能寄生蛹,田间大面积应用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持效达2年以上。卵孵化10%—20%时使用25%扑虱灵,防效达80%—90%。研究表明:利用虫生真菌、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用),能有效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危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棉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粉虱[Bemisia tobaci(Gennius)]又叫烟粉虱、甘薯粉虱,谷称"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9.
吕夫珍 《茶叶》1989,(3):15-15
绍兴县钱清区茶园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目前已扩散蔓延到二个乡近10个村2000余亩茶园。被害茶园一片乌黑,茶树失去生机,树势严重衰退,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探索一种防治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与计算,1992年间黑剌粉虱在福安市社口茶区,第一、二代分别预测第二、三代的发生量和发生期,与茶园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在该年闽东茶区的茶叶价值,虫情、防治效果、韦伯虫座孢菌 寄生率和农药用工费等动态情况下,提出防治指标6头左右/平均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