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笔者在文章中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公有制为主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国有制为主体,且公有制的性质不变,但形式可以改变;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指以实物形态出现的公有制资产,而且包含以货币资金形态出现的公有制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笔者在文章中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公有制为主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国有制为主体,且公有制的性质不变,但形式可以改变;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指以实物形态出现的公有制资产,而且包含以货币资金形态出现的公有制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计划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我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这一方面为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经济、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近劳动者整体利益 ,对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和他们在联合劳动中的平等协作关系 ,通过计划加以保证和调整。因此 ,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仍需保持国民经济的计划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包括公有制在内的经济关系都是商品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既然是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就应当有市场调节 ,所以 ,计划和市场两者是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土地改革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对私有制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而近年来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也是必要的。它们之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村的建立与发展完善的关系,而决不是互相抵牾的,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绝不是对前者的否定。大家知道,旧中国帝、官、封的长期统治,使广大农村凋敝、农户破产。解放以后,特别是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获得翻身;但是,当时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农民,特别是那些在土改中虽然新获得土地却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仍面临着这样的危险:重新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当前农村的现实所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多层次、高落差;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分配方式并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不健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远未肃清;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特点的主体意识形态和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存。这些特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的理论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而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在中国获得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消灭私有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我们认为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还不能完全消灭私有制 ,私营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何林 《甘肃农业》2010,(2):13-14
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先从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国有制经济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可能性,然后论述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建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前者为后者的产生奠定了历史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敏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8-19,35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对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问题始终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之中明确提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2005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是否应该限制私有制经济,这些都促使我们不得不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的理论再次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上,按劳分配成为社会的主体价值分配方式.由于社会仍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形态,按劳动力价值同按劳分配在公有制内部相互渗透和并存.这种公有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的反映,也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分配特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论述,理清了农村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共同原动力、互相促进发展、同一主体等因果、时空、社会方面的关系,进而从思想观念、组织形式、人员分类、管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农业考古》2019,(1):262-265
人类社会早期土地制度的现代转向是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开始的。但土地私有制并不意味着土地制度"历史的终结"。现代土地权利既不等同于私有制,也不局限于私有制。衡量土地制度现代性的标准在于是否存在不受特权干预的、可在法律框架下自由交易的土地权利。当下中国土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有还是私有,而在于公权(力)如何对待私权(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于1956年赢得了变革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历史性胜利,使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经济生活。然而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14.
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对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权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82年宪法的修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份中私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提高至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一深刻的变革将促使不同经济成份之间以及同一经济成份不同经营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从而使得我国传统民事主体范围巳被突破,而必然至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马、恩对近代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主要对象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辩唯心主义和以费尔巴哈为终结的直观唯物主义。前者把主体等同于自我意识,后者把主体仅仅看作是“感性直观”。马、恩在批判的基础上,对主体性的内涵进行了论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层次:主体是现实的人;主体的自主性与为我性;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主体的自由与意志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改革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之一.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但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主体,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市场经济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矛盾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日益被边缘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喧尘上,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有必然联系。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体制在人们价值观念演化中的作用,坚持其社会主义方向,做到利用和“去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计划性与商品性的统一,坚持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并辅以其他分配方式并存。为适应这一经济特征,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实现国家管理经济职能从直接控制为主到间接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指出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这是从动态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理论概括 .其内涵丰富 ,本文从 4个方面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20.
李国锋  任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904-10906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疾呼“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积极回应.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开现实反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致力于“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宿和战略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