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建国以来,我省已经历了五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每次更换之后,小麦产量都得到相应提高,充分显示了良种增产的重要作用。如1949—1953年经群众评选,平原50、蚰子麦、葫芦头、大口麦、和尚头等农家良种以及引进的徐州438改良种相继取代了大批的农家品种,单产由十几公斤提高到近50公斤,完成了我省第一次小麦品种更新换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商品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建国以来,本地区小麦的总产与单产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就江苏省淮南片而论,五十年代初期平均亩产仅约100斤,近年来已上升到500斤左右。在增产措施中,推广丰产良种起了重要作用。今后进一步发展小麦生产,还需要选育和推广增产潜力更大的新良种。掌握本地区先后种植的品种产量潜力递增情况,将有助于今后的选育工作。已有的关于本地区历来种植的品种的  相似文献   

3.
我镇近十几年来小麦单产一直不高不稳,徘徊在150~300kg/亩,少有突破300kg/亩,而品种因素较为突出.2002、2003、2004年前民村"加麦1号"亩产分别为270、275、280kg/亩,引进"杨麦12"后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亩产290kg,2005年在我镇获大面积高产,平均亩产328.8kg,比2004年增产38.8kg,增产13.37%,其中前明村617亩平均亩产为340kg,比2004年增产50kg,增产17.24%.  相似文献   

4.
周口地区常年种植小麦1020万亩。在1994~1995年度小麦生长期间遇到严重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区小麦仍获得大丰收,总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28亿kg。据统计,全区小麦比上年度增产5000万kg以上的有太康、商水、郸城等5个县、市,并涌现出很多亩产350kg以上的乡、镇;400kg以上的村和500kg以上的高产地块。 小麦增产与良种有密切关系,因此,认真总结小麦品种利用中的经验教训,对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提高全区小麦良种覆盖率,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在我区实施的千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四川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潜力大,总产量高,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育成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已由上世纪90年代亩产250~300kg提高到现在普遍亩产近450kg.那么,玉米还有多大增产空间呢?1989~1990年掖单51推广之初,在简阳市莲花乡进行了高产示范,经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等组织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750kg.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建国以来,产量不断提高,单产由每亩4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0多公斤,增产了四倍。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条件的改善和良种良法的推广。我省引进的小麦品种较多,五十年代初,推广徐州438面积达500万亩,继而又推  相似文献   

7.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4月顺利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1)。该品种2006年引入偃师市小面积试验示范种植,产量表现突出,如高龙镇大屯村种植50亩实收平均亩产达649kg,刷新了洛阳市小麦单产记录。2007年又经多点试种成功后,2008年作为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四川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潜力大,总产量高,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育成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已由上世纪90年代亩产250~300kg提高到现在普遍亩产近450kg。那么,玉米还有多大增产空间呢?1989-1990年掖单51推广之初,在简阳市莲花乡进行了高产示范,经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等组织专家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9.
皖麦38是涡阳县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是省农业厅重点推广的优质麦品种.该品种1999年在我县示范种植3.5万亩,平均亩产390kg,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增产17.2%.2000年全县推广种植近10万亩,在迟播1个月并连遇冬春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300kg以上,是适合我县高产栽培的较理想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焉耆县主栽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选择适应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良种对提高小麦单产水平至关重要。新春6号在我县种植20多年,已不具备良种的增产空间,若要进一步提升我县小麦单产水平,必须更新小麦品种。为此,我们选择了种植面积较大的一些外地主栽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新春6号进行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  相似文献   

11.
大沟小麦是文登市一项传统的小麦栽培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的丰产优势,产量较高.但随着小麦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品种类型的更换,大沟小麦栽培技术必须加以改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自1997年以来,我们结合山东省小麦良种产业化开发和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我市的实施,积极开展了大沟小麦高产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1998、1999两年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对20亩高产攻关田进行验收,抽测实打面积2.5亩,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602.7kg和678.3kg,并总结出大沟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莱州市自2014年开始承担烟台市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验,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实现绿色发展与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试验,2016年,莱州市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田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825.8kg,创全国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莱州市集成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莱州137冬小麦新品系是莱州市农科所小麦室于1989年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其亲缘关系为[(974-1253×掖选1号)×(有7×洛10)]×鲁麦14.该品系在试验田中,多年产量位居第一.1996年亩产达到636.7kg,比对照烟农15亩增80kg,增产14.4%,比鲁麦14增产59.35kg,增产10.3%.1999年,在山东省小麦"三0"工程良种良法配套高产竞赛中,单产突破750kg.6月20日,经山东省农业厅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莱阳农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种子总站的专家、教授,对山东莱州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的30亩高产田进行验收,抽测实打面积2.326亩,亩产达到773.86kg,创全国冬小麦区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小店乡汝河北岸,县化肥厂附近约5000亩水浇地小麦,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连年出现“400kg长相,200kg产量”的现象。1991年秋到1993年夏我们在调查分折其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减氮增磷,选用良种,压缩播量,综合防治病害等措施,使小麦亩产由1989至1991年三年平均232.7kg,1992年提高到401kg,1993年又提高到457.8kg。摆脱了多年的低产困境,步入了高产的新起点。一、高氮地小麦低产综合症的成因 1.土壤氮素增加,氮磷比例失调。该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质肥沃。小麦亩产水平在70年代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普及了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育种进展慢,至90年代中期,山区的当家品种恩单二号、郧单一号、宜单2号已种植了10至20余年未能更换,致使恩单二号等当家品种生产性能不高,制约了全省玉米单产水平,1995年全省玉米平均亩产仅为254 kg,与全国玉米平均亩产水平(327 kg)相差73kg.  相似文献   

16.
<正> 豫麦13号是我省继百农3217之后第二个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的高产稳产小麦良种。该品种历经1990年白粉病严重发病年,1991年暖冬涝年和1992年冷冬早年的考验,均表现增产稳产。一般亩产300—400公斤,较西安8号、豫麦2号等品种亩增产30—50公斤。在早、中茬地种植亦比豫麦17号、豫麦18号等春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烟农999主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农999(原代号:烟99102)是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超高产优质广适性小麦新品种,2011年和2016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该品种增产潜力大,曾在2014年小麦高产创建中亩产817.0 kg,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本文作者对烟农999的主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表现、抗性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超高产小麦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衡4399是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独家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8002)。该品种参加了2010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21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7.09%。参加2011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试验,平均亩产583.42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四川省小麦、油菜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增产效果显著。在小春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的促进和带动下,2012年全省可实现小春粮食连续9年增产、油菜籽总产连续11年创历史新高。一、高产攻关田再创单产新高小麦:平坝区的旌阳区天元镇王谊村农户廖代富种植的2.0亩绵麦367,实收亩产达到567.1kg,创2012年净作小麦最高亩产;邛崃市固驿镇春台社区种粮大户周家林承包田1.82亩川农27,实收亩产558.5kg;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农户李显松净作种植的2.87亩川麦104,实收亩产达到511kg。丘陵区的资中县双龙镇青龙  相似文献   

20.
叶县是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农业大县,小麦生产在叶县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6万公顷左右,总产稳定在36万吨左右,播种面积占平顶山市总播种面积的1/4,总产占平顶山市的1/3,其播种面积、总产和贡献率均处于平顶山市首位。建国60多年来,叶县小麦品种已经完成了8次更新换代,而每一次品种更换,小麦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从建国初期的每667平方米产量50千克,发展到目前的每667平方米产量435千克,总产从3.75万吨增加到40.46万吨,充分显示了良种是增产内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