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本省旱地多热分带轮作示范项目,由1985年6个示范县扩大到7个示范县,即遵义、仁怀习水、德江、思南、石阡和紫云等县。一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起到了高产示范的作用。1986年7县种植面积35.26万亩,比原计划10万亩多超二倍多,平均亩产都在550公斤以上。据遵义、仁怀、习水、德江等县验收38个麦包苕高产235.71亩,最低率产为559.7公斤,最高单产达904公斤,平均单产为673公斤。  相似文献   

2.
1小麦生产形势今年全省小麦生产是继2005年之后的又一个丰收年。总体生产形势为“三增”,即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增加,平均单产增加。1.1面积与产量据全省种子部门考察统计,今年全省小麦夏收总面积7659.57万亩,与去年7410万亩相比,增加249.57万亩,增幅为3.37%;总产284.61亿kg,与去年的259.4亿kg相比,增加25.21亿kg,增产9.7%;平均单产371.6kg/亩,与去年的358.4kg/亩相比,增加13.2kg/亩,增幅3.68%。各市种植面积除郑州外均较去年增加,增幅较大的有南阳、信阳、焦作、开封、洛阳、安阳、商丘等市;总产均较去年增加;单产除信阳外其它17市均较去年…  相似文献   

3.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陕西省苹果生长已进入幼果期,病虫害相继发生。根据近期病虫发生动态,结合历年资料和耕作栽培、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近期病虫发生动态如下:腐烂病:偏重发生,轻于去年,全省发生面积480万亩,较去年减少100万亩;全省平均病株率16.4%,低于去年的23.0%;平均百株病斑27.7个,平均病枝率4.6%,低于去年的8.9%;新病斑与重犯病斑占比22.9%,低于去年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早稻病虫残存基数和当前中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晚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气象预报及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江西省植保植检局预计晚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重于去年,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和部分稻区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农田鼠害呈上升态势。1.稻飞虱:偏重发生,部分稻区重发生,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赴甘肃、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7省17市(州)27县(区),联合基层技术人员完成了小麦条锈病、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玉米螟和东亚飞蝗等重大病虫的越冬基数调查,并结合病虫越冬影响因素对明年发生态势做出初步判断。小麦条锈病在甘肃秋苗零星发病,显症时间晚、整体病情轻,为发病较轻年份。实地调查定西、临夏、平凉和天水的51块麦田约84亩,病田率91.4%,病点率72.9%,平均病叶率0.9%。在河  相似文献   

7.
塔穗蓖麻也叫塔穗大麻,长果穗大麻,原产于日本。1981年引入我区保德县,82年在孙家湾沙梁地试种七分,折合亩产483斤,全县稀植面积数千亩,平均亩产477斤,单株最高产量2斤,比当地一般蓖麻品种增产一倍以上。今年在忻州市、定襄、五台、原平、代县、河曲等县都有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平均亩产200至400斤,最高亩产达500多斤。  相似文献   

8.
“32系”是1971年从岱红岱中系统选育的中熟棉花品系。一般比岱红岱原种每亩增产皮棉10.5—36.3%,平均亩产150—180斤,最高可达250斤以上,各种指标均达国内优良棉种的先进指标:平均主体绒长32.29毫米,品质绒长34.78毫米,短绒率11.84%,纤维基数39.7,纤维均匀度1281,强度5.21克,细度5292支,成熟度1.96。  相似文献   

9.
1988年扬中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10万亩稻茬小麦创高产丰收计划项目,全县稻茬麦面积13万亩,平均亩产356公斤,其中参加丰收计划的10.02万亩连片高产区,平均亩产达到377公斤,比未实施丰收计划的1987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增产17.4%。比1986年全省亩产最高县亩增20.5公斤,增产5.6%。亩成本下降10.8%,亩收益提高30.7%,  相似文献   

10.
紹兴县越联社是个高山区。全社317户,有茶山(間作)948亩,仅有水田2.2亩。1957年共产干茶600担,平均亩产干茶63斤。 1957年秋該社在茶园里种了240亩草子(紫云英),平均每亩产鮮莖叶3,770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亩,产鮮茶叶12500斤,产量在11000斤以上的还有14亩,在2000斤以上的有15亩,在40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损失大的特点,水稻一旦染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该病已在我区很多市县尤其是桂北稻区桂林、柳州两市的水稻上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的植株无法拔节抽穗,基本无收成。据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植保站初步调查,该县中稻发生面积达1.5万多亩,占中稻种植面积的15%,病丛率最高为88.5%,最低为2.4%。由于该病是水稻上的新发病害,业界对其基础研究不足,缺少早期诊断技术,致使该病在我国一些稻区潜在流行的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12.
<正> 去年水稻三化螟在淮南发生非常严重,且经各地大力组织防治,基本控制了危害,三代白穗率被控制在0.5%左右,但按此白穗率推算,三代残虫基数较大,大部分地区平均每亩在1000头以上,为今年水稻三化螟的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多年来的治螟实践表明,仅依赖化学防治措施,不仅增加防治成本,而且不能实现持续控制,还可能带来害虫抗药性上升、环境污染、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等新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新登人民公社,在去年12月26日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规模巨大的冬季植茶运动。全社组织了两万多绿化大军,经两天奋战,发展了新茶园15,126亩,95%以上都新式条栽密植,超额完成了县委分配冬春季发展15,000亩新茶园的光荣任务。相当于本社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发展总面积的七倍半和现有茶园面积7,423亩的二倍多。彻底打破了新茶园不能高速度发展的右倾保守思想,显示了人民公社的无比的优越性和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我们对花生-杂交稻(以下简称花、稻)进行试验和小面积示范,获得成功。花、稻两熟是一种高效益用养结合的耕作制。1985年,参加湘南八县花稻大面积示范栽培,全县花、稻面积1005亩,头茬花生1100亩,平均亩产253.8公斤,后茬晚稻1005亩,平均亩产365.7公斤。为大面积推广高产稳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提供了依据。我们在大面积示范的同时,对花、稻高产栽培措施进行了探索。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设在西岭乡桐江村,面积143亩,前茬花生平均亩产314.35公斤,后茬晚稻405.2公斤,其中花生单产最高的0.5亩,亩产453.2公斤,晚稻1.1亩,平均亩产528.6公斤。现将高产栽培措施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5.
刘兆勤 《种子科技》2012,30(4):41-42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我县围绕"引良种抓示范,促推广、增效益的目标,去年引进由辽宁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高粱酿酒型新品种辽杂10号示范种植150亩,平均亩产523 kg,最高的达到702 kg,比本地品种亩增200~300 kg。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近日通报全省苹果腐烂病发生动态,并提出防治意见。据34个县区对884个果园17410株苹果树调查,苹果腐烂病平均病株率23.01%,高于去年的21.91%,平均单株病斑1.03个,低于去年的1.18个,平均病枝率8.91%,低于去年的9.28%,新犯病斑与重犯病斑占比41.6%。其中兴平、乾县、蒲城、礼泉、志丹、旬邑等县发生较重,平均病株率分别为65%、56%、55.1%、55%、42%、41%。  相似文献   

17.
我区杂交水稻制种(以下简称制种)产量逐年上升,1983年全区平均亩产234.4斤,比上年增产22%,最高的县亩产已接近300斤,亩产400斤以上的生产队或制种户县县都有,制种质量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动我区杂交水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区制种产量,降低成  相似文献   

18.
<正>8月31日,上市化肥公司中报公布完毕。整体来看,业绩较为平淡,未达市场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22家上市肥企实现盈利36.9亿元,同比下降35.1%,结束了连续2年利润增长的局面。平均每股收益为0.1204元,同比下降44%。据分析,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原因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去年基数较高,而今年整体市场环境不如去年,业绩难以超过去年;二是不少化肥上市公  相似文献   

19.
我所附属试验场的水浇地,地处洋河灌区,土壤为草甸石灰性栗钙土,含有机质1.35%左右,全氮含量0-15厘米平均在0.084%,15—30厘米平均在0.080%。1964年种植玉米81亩(包括配种田10亩),共产83,623斤,平均亩产1,033斤,比1963年增产49.7%,比历史最高亩产量增产15.6%,比当地洋河灌区高产队增产35—40%。其中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9日,根据菌源基数、品种抗性、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陕西省植保总站预计今年陕南春播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山区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发病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预测依据:1.病害始见期偏晚,目前发病重于去年同期。今年晚疫病始见期偏晚,田间病株始见期汉中市4月10日,较去年晚5天,安康市4月22日,与较去年早1天。据陕南3市近期调查,汉中、安康两市发生面积20.04万亩,较去年的25.2万亩减少5.2万亩,商洛市未见病。汉中市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