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用德国长白与德国汉普夏杂种母猪进行诱导分娩试验。 87头青年母猪和 2 0 7头经产母猪妊娠至1 1 3d随机分成 3组 :第 1组为D 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75 μgD 氯前列烯醇 ;第 2组为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1 75 μg氯前列烯醇 ;第 3组为对照组 ,每头母猪肌注 2mL生理盐水。结果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处理至分娩开始的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氯前列烯醇组的处理至分娩的间隔比D 氯前列烯醇组短约2h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照组的产程明显比诱导分娩组的长 (P <0 .0 5 )。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的死胎率比对照组低 (分别为 4 .0 %,4 .7%和 5 .5 %)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果表明 :D 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一样 ,能用来诱导母猪同期分娩 ,并能缩短母猪产程 ,降低死胎率。诱导分娩对仔猪的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血球蛋白粉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 3%血球蛋白粉 (AP30 1) ,结果表明 :试验组仔猪 2 8日龄窝重 95 .7± 9.2 5 kg,比对照组 76 .2± 8.4 5 kg提高 2 4 .3% ,差异极显著 (P<0 .0 1) ;断奶至发情间隔两组分别为 7.2± 2 .1d和 6 .5± 2 .4 d,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发情后第 1次配种受胎率均为90 %。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临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选取某生态养殖场4栋猪舍共160头母猪分成8组进行对比试验,其中1、2组和5、6组为试验组,3、4组和7、8组为对照组。在正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将1、2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3、4组母猪提前1周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5、6组母猪待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并肌注氯前列烯醇0.1mg/头;7、8组母猪待到能挤出奶后赶入分娩室但不注射氯前列烯醇。结果表明:产前注射药物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不注射药物的母猪高且差异显著(P〈O.05),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且母猪的分娩时间明显集中;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其产活仔数比提前1周再进产房显著增加(P〈0.05),死胎率和木乃伊胎率显著减少(P〈0.05)。可见,注射氯前列烯醇和待挤出奶水时再进产房的母猪均可提高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降低死胎率;试验5、6组的母猪产仔性能最佳。其次是7、8组。  相似文献   

4.
彭艳  谢飞 《饲料广角》2013,(13):29-31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酸化剂对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选择36头品种相同、体况相近、预产期接近的2~4胎长大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头母猪。从分娩开始到哺乳期结束(21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酸化剂2、4kg/t。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4kg/t酸化剂处理组,哺乳母猪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2.3%(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添加4kg/t酸化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饲料系酸力水平,降幅为9.8%(P<0.05),但这两个组母猪对饲料中氮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选择 8头长白猪×荣昌猪杂一代母猪 ,分娩后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哺乳母猪为 4头。试验组母猪在哺乳期用酒糟代替 5 0 %精料。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仔猪比对照组仔猪日增重高 2 1 .5g,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相似文献   

6.
甘肃马鹿同期发情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45头甘肃马鹿均分为3组,应用氯前列烯醇(P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进行同期化处理,处理A组其处理程序为PG+PG+PMSG,处理B组其处理程序为PG+PMSG。结果表明:A、B组5d内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93·3%和86·7%)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个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仔率分别为73·3%和60·0%,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和6·7%,其中A组的双仔率为6·7%;产仔日期比对照组分别缩短了12d和8d。处理组仔鹿的平均初生重也比对照组提高1·53kg,而且A、B2组仔鹿的断奶成活率也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和12·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A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选择 30 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猪 1 0 8头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36头。3组基础配方相同 ,试验 组添加 3种抗菌素的混合物 (金霉素 5 0 ppm 青霉素 5 0 ppm 磺胺二甲嘧啶 75 ppm) ,试验 组添加 0 .1 %之江菌素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菌素。试验期为 35 d。结果表明 :试验 组日增重比试验 组、对照组分别提高 1 0 .1 % (P<0 .0 5 )、1 6 .0 % (P<0 .0 5 ) ,试验 组比对照组提高 5 .3%(P<0 .0 5 ) ;试验 组饲料利用率比试验 组、对照组分别提高 9.3% (P<0 .0 5 )、1 1 .97% (P<0 .0 5 ) ,试验 组比对照组提高 2 .4 7% (P<0 .0 5 )。根据效益分析 ,试验 组每头比对照组多收入1 8.5 9元 ,试验 组比对照组多收入 4 .6 4元  相似文献   

8.
添加象草鲜茎叶饲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年龄体重接近的健康大长二元杂交经产母猪 2 0头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头。 2组基础日粮一致 ,试验组母猪每天每头添加 1 2 5kg的桂牧 1号象草鲜茎叶 (预产期前 3天及哺乳期不添加 )采食 ,对照组不添加。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配种受胎率提高 9个百分点 (P <0 0 5 ) ,初生窝重比对照组提高 8 9% (P <0 0 5 ) ,哺乳期母猪耗料比对照组提高 18% ,断奶窝重比对照组提高14 7% (P <0 0 1) ,说明桂牧 1号象草鲜茎叶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室网床与塑料暖棚饲养分娩母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地区用温室网床饲养分娩母猪 ,使母猪年均胎次达到 2 .0 4胎 ,年均成活仔猪 17.5 2头 ,断奶仔猪头均体重 7.69kg ,成活率 96%,培育仔猪头均体重 17.16kg ,育肥期 196天 ,9m2 猪舍可饲养分娩母猪 4头和年均母猪纯收入786元 ,这些指标分别高于塑料暖棚饲养分娩母猪 0 .2 4胎、4.0 2头、1.76kg(P <0 .0 5 )、6%、0 .86kg(P <0 .0 1)、-2 .8天、3头和 111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 n-甲基 -d,L-天门冬氨酸 ( n-Methyl-d,L-Aspartate,NMA)对相关生长激素的反应及脂肪代谢变化的影响。将 48头生长育肥猪 (平均初始重 5 6± 0 .3 7kg)随机分到 6个圈里 ,每圈 1 4头 ( 7头阉割母猪 ,7头阉割公猪 ) ,3个圈饲喂对照组日粮(谷物 -豆粕型日粮 ) ,其它 3个圈饲喂对照组日粮加5 0 mg/ kg的 NMA。在试验期内所有的猪都自由采食和饮水 ,试验 44d后 ,从每个处理各取出体重相似的 4头阉割母猪 ,4头阉割公猪 (对照组平均体重为 86.94± 0 .71kg,,添加 NMA试验处理组平均体重 90 .5 5± 1 .5 1 kg)屠宰 ,取肝脏 ,背最长肌 ,皮下脂肪 (第 1 0根肋骨处 ) ,结果表明 ,添加 NMA可以使盲肠中 IGF-I,胰岛素 ,T3 ,T4的水平分别增加 5 0 .68% ( P<0 .0 5 ) ,3 8.3 6% ( P<0 .0 5 ) ,1 2 3 .3 3 % ( P<0 .0 1 ) ,60 .5 8% ( P<0 .0 3 ) ,肝脏和肌肉中IGF-I的水平分别增加 1 7.83 % ( P<0 .0 3 )和 2 6.0 0 % ( P<0 .0 3 ) ,皮下脂肪分析表明 ,补充 5 0 mg/ kg的 NMA可以使苹果酸脱氢酶 ( MDH)的总活性降低 2 0 .5 4% ( P<0 .0 5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 G-6-DPH)的总活性降低1 6.97% ( P<0 .0 5 ) ,使 MDH,G-6-DPH各自活性降低3 7.46% ( P<0 .0 1 ) ,3 5 .0 6% ( P<0 .0 1 )  相似文献   

11.
GnRH类似物和孕酮对猪排卵及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正常发情青年母猪 16头 ,其中 8头在发情开始后 2 0 h肌注 L RH - A30 .2μg/ kg,结果明显提高了母猪的排卵数和排卵率 ,分别比不作任何处理的 8头对照组母猪增加 6 .12个排卵数和 2 8.5 6个百分点的排卵率。另取 38头母猪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在发情配种前 6~ 8h肌注 L RH- A30 .2μg/ kg( 组 )、在发情配种后 2 d肌注孕酮 6 0 mg( 组 )或 L RH- A3与孕酮重复处理 ( 组 ) ,结果表明 ,L RH- A3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明显提高产仔数 ,而孕酮处理组 ( 组 )与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 )比较无明显差异。经血清孕酮检测发现 ,L RH- A3可显著提高怀孕早期母猪的血清孕酮水平 ,怀孕后 10、2 0 d,分别比未用 L RH- A3处理的母猪平均高出 7.10 7、8.80 3μg/ L  相似文献   

12.
饲料铜水平对生长猪血清铜、血清锌和血清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 60头生长白猪 ( 1 9.2 6± 1 .2 0 kg)随机分成 6组 ,每组公母各半 ,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 ,对照组铜添加浓度为 0 mg/kg,高铜试验各组添加浓度为 1 0 0、1 5 0、2 0 0、2 5 0和 30 0 mg/kg。试验期为 80 d,期间每隔 2 0 d采血一次 ,检测血清铜、血清铁和血清锌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 :高铜饲料可明显提高血清铜含量 ,降低血清锌含量 ,但血清铁无显著性变化。第 2 0 d高铜各组平均血清铜比对照组提高 1 7.7% ( P<0 .0 5 ) ,第 40 d提高 2 0 .2 % ( P<0 .0 5 ) ,第 60 d提高 8.6% ( P>0 .0 5 ) ,第 80 d提高 31 .5 % ( P<0 .0 1 ) ,30 0 mg/kg高铜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5 )。血清锌第 2 0 d和 40 d,高铜各组平均比对照组降低 1 1 .6%和 1 0 .3%。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20,(4)
将409头2~7胎二元杂种母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102头,自然分娩;试验一:187头分4个处理组,在妊娠113 d上午7:20—8:00分别耳后根肌肉注射1 mL和2 mL氯前列烯醇,外阴基部注射1 mL和2 mL氯前列烯醇;试验二:120头分4个处理组,在妊娠期113 d早上10:30—11:00分别耳后根肌肉注射1 mL和2 mL氯前列烯醇,外阴基部注射1 mL和2 mL氯前列烯醇。结果表明:1)从白天分娩率来看,早上10:30—11:00注射氯前列烯醇钠组,白天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阴注射2 mL组除外);2)但从产程、死胎率和弱仔率来看,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集中分娩的数据来看,氯前列烯醇处理组妊娠期均相对缩短,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氯前列烯醇能提高集中分娩率和白天分娩率,但对产程、死胎和弱仔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大体积日粮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三江白猪后备母猪 4 0头分两组 ,每组 2 0头。在试验组母猪妊娠期饲粮中加入 2 5%的大豆干草粉 ,通过增大喂量在达到与对照组 (常规的玉米 -豆饼日粮 )同一营养水平的基础上 ,观测降低妊娠期母猪饲粮浓度和扩大日粮体积对于初产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母猪妊娠期低浓度大体积日粮组与对照组在窝产仔数 ( 1 0 .0 0 :1 0 .2 5)、初产健活数 ( 9.55:9.90 )和仔猪平均出生重( 1 .1 8:1 .1 8)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从分娩至仔猪 2 0日龄哺乳期间母猪的日平均采食量( 3 .2 1 :3 .0 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哺乳 2 0日龄和 3 5日龄仔猪平均窝增重 ( 2 3 .59:1 9.2 7,3 9.1 5:3 5.2 1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夏季暑热期间仔猪初生重及哺育率的下降 ,采用 2 2头日本Hypor系统妊娠后期母猪进行饲料中动物性油脂添加试验 ,其中C对照组 13头 ,F试验组 9头。对F试验组母猪从分娩前 2 0日至泌乳期 14日在种猪用配合饲料中添加粉末动物性油脂 10 0g d·头。结果表明 :1.仔猪初生重F试验组比C对照组重 0 .14kg 头。 2 1日龄断奶是时仔猪窝重F组比C组多 6 .48kg 窝 ,其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2 .平均总产仔猪数两组间无差异 ,但平均成活产仔数、断奶头数F组比C组分别多 0 .5 6头 窝 ,0 .95头 窝 ,差异显著 (P <0 .0 5及P <0 .0 1)。  相似文献   

16.
选用 32头体重在 15~ 18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生长小猪 ,随机分成 4组 ,3个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 0 0 8%、0 1%、0 12 %华芬酶 130 1,以观察其饲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3个试验组的日增重 (g/d)分别为 6 30、5 2 0、5 2 5 ,比对照组 ( 4 5 0g/d)分别提高 4 0 %、15 5 5 %、16 6 6 % ,(P <0 0 1) ;料重比分别为 1 81、2 10、1 96 ,以添加 0 0 8%组的效果最好 ,比对照组提高 7 13% (P <0 0 5 )。  相似文献   

17.
母猪喂服中药白痢散防治仔猪白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 ,组方白痢散 ,通过拌料喂服哺乳母猪进行了防治仔猪白痢试验。预防试验设 2组 ,产后 3~ 4 d给母猪连喂 3次 ,后每隔 7d饲喂 1次 ,每组分别饲喂白痢散10 0 g和 15 0 g,对仔猪白痢的发病保护率达 90 .0 %和 81.7% ,效果显著 (P<0 .0 1) ,仔猪白痢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下降了 4 2 .8和 34.1个百分点 ,且以上两组的平均断奶窝重分别提高6 .88kg和 4 .80 kg;治疗试验组每次给母猪喂服 2 0 0 g的白痢散 ,连续 3d,对仔猪白痢的治愈率为90 .5 9% ,总有效率为 97.6 5 %。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能量浓度及去皮豆粕与普通豆粕对哺乳期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选用 96头哺乳母猪及所产 873头仔猪 ,按 2× 3因子试验 ,设 6个处理组。试验结果为 ,去皮豆粕与普通豆粕比较 ,哺乳期仔猪日增重分别为 2 1 0、1 99克 ,去皮豆粕组显著高于普通豆粕组 (P <0 .0 1 ) ;哺乳期母猪背膘减少 ,两组分别为 0 3 4 3、0 44 8cm ,母猪失重分别为 7 94、1 1 2 6kg ;去皮豆粕组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组。三个不同能量水平组 ,即不加脂肪组 ,加 4 5%豆油组 ,加 5 5%干脂肪组 ,仔猪哺乳期日增重分别为1 96、2 0 4、2 1 4g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 ;母猪哺乳期失重及掉膘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19.
选用平均体重 6 .2 4kg、5 7~ 99日龄的僵猪 2 7头 ,随机分为酶制剂Ⅰ组和Ⅱ组及对照组 ,进行为期 19d的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酶制剂并采取综合措施的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6 6 .8% (P <0 .0 1) ,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 30 .5 % ,下痢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 75 .0 % ,僵猪全部解僵。仅添加酶制剂不采取其它综合措施的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4 5 .2 % (P <0 .0 1) ,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 14 .6 % ,下痢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5 0 .0 % ,解僵率 77.8%。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产后保健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20头健康的“长白×大白”二元杂种妊娠母猪作为研究对象。试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激素组、抗生素组和激素+抗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母猪不作保健处理;激素组母猪产后第3、6、12天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钠,每头注射剂量为2.5 mL;抗生素组母猪注射生理盐水500mL+10g阿莫西林(480万U),连续输液3d;激素+抗生素组母猪每头肌内注射1.25 mL氯前列烯醇钠,生理盐水500 mL+5 g阿莫西林(480万U)输液3 d;试验记录试验母猪的发情、分娩情况及仔猪的生产情况。结果发现:激素+抗生素组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和正常发情受胎分娩率高于激素组和抗生素组母猪的,分别为96.7%、96.6%和96.4%;激素+抗生素组母猪窝产仔数最多,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猪的(P <0.05);产后不同的保健方式对仔猪初生重、断奶体重和断奶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 0.05);试验说明氯前列烯醇钠和阿莫西林一起配伍使用可以提高产后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和窝产仔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