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在遗传上没有紧密的联系。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株高、纤维素含量和黄籽度等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遗传因子,通过单个性状间接选择不能有效改良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7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增广NCⅡ交配设计进行油菜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及6个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1)油菜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育种上应在保持较多角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适当控制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分枝尤其是二次分枝进而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花对金黄花有三对基因差异 ,其中白花基因具有上位性作用 ,只需一个白花基因 W存在 ,即可抑制黄花与金黄花性状的表达。因此 ,油菜花色性状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而不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3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白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黄花亲本为 ww Y1 Y1 Y2 Y2 ,金黄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近10多年来甘蓝型油菜各种遗传转化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遗传转化在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莱白花品系与黄花品系正反交F_1、F_2及BCF_1代花瓣颜色遗传表现,正反交F_1植株花色为乳白色,呈双亲中间型。F_2代分离出白、乳白和黄色三种花瓣色类型植株,白色和乳白色花植株数(311)与黄色花植株(117)数呈3:1分离。F_1与双亲回交后代分离出两种类型花色植株。与白花亲本回交后分离出白和乳白两种花色植株;与黄色亲本回交后,分离出乳白和黄花两种花色植株,且均呈1:1分离。表明,本文所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对黄花呈不完全显性遗传。甘蓝型油菜的花瓣色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鉴定及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7个抗寒性状及其与越冬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越冬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洛川181、甘白油菜、161、84-16等品种的越冬抗寒性强。各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含水量与束/自、总含水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越冬存活率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含水量对越冬存活率的偏回归系数极显著,其它性状对越冬存活率的偏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说明叶片总含水量可考虑作为油菜抗寒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加强甘蓝型油菜花色研究对指导油菜花色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花色种类与来源、花色遗传研究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油菜花色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障碍及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与花色遗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在国内的分布及油菜适宜的生态环境,总结了我国甘蓝型油菜高油分品种的选育概况,包括用连续单株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高油品种。综述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和高油分形成机理,以及适当的栽培措施对含油量的影响。提出通过黄籽、薄皮与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分子调控等途径相结合来提高油菜含油量。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11个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和F1的12个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产量性状存在着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且都存在与环境的互作;千粒重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是最高。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表现较好,其中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角果数、角果粒数和理论产量表现好。在超亲优势方面,除株高和有效分枝部位为正向优势外,其它产量性状都表现为负向优势。亲本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差异较大,选用合适亲本可明显改善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选用自育的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4种不同改良方法培育的优质恢复系作父本,采用PQ交配模式,分析16个组合并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212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在多个产量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量最高,应用潜力较大,以多亲本复合杂交方法选育和116C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恢复系,经济性状突出,配合力较高.212A116C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打破瓶颈,提高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利用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为材料,解析它在2个不同环境下(思南和花溪)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分析在思南和花溪环境下各相关性状的变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收获指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南环境下DW871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收获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花溪环境,但二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单株生物产量则显著低。思南环境下,油菜收获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生物产量较低、角果多、单株产量较高,对产量贡献较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花溪环境,单株角果数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环境下,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都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将角果长度、主序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与单株产量有效结合,且适当控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较高的收获指数;多日照、降雨量充足环境下,则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来提高,同时也需对生物产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品种及杂交后代叶片的硫甙含量及组份,研究了两个低硫杂交组合不同时期油菜叶片硫甙总量及组份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油菜叶片硫甙组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ol/g,随后持续下降;而低硫油菜品系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6098/1008和6098/M1两个杂交组合在薹期和花期叶片硫甙含量表现较高的负向优势,硫甙含量显著下降;两个杂交组合叶片硫苷组份中2-羟-3-丁烯、4-甲亚砜丁基、5-甲亚砜戊基、3-丁烯基、4-戊烯基等脂肪族硫苷均表现出负向优势,而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在不同组合中优势表现不同,在6098/1008组合中仅3-吲哚甲基硫甙表现为负向优势,其他成分均表现为正向优势,在6098/M1组合中所有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成分均表现为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植物遗传实验室于1976年首次报道了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研究的初步结果。在其后的20年间,该实验室与校内外的一些单位协作,对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进行了系列的遗传学理论研究,并将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技术初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取得了一些进展,选育出了3529×奥罗、3529×瑞士、3529×非12等产量较高的杂交油菜组合。本文扼要地述评了甘蓝型油菜诱发孤雌生殖单倍体的遗传理论研究和遗传改良的试验结果,并对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预处理对冬油菜遗传转化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蓝型冬油菜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4℃低温处理幼苗、分化培养基添加MES以及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冰箱中4℃处理12h,下胚轴的褐化频率较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反而加重外植体的褐化.对于子叶来说,预培养可以明显降低子叶的褐化,提高外植体的幼苗再生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施氮(N)处理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宁杂1号苗期不同叶片的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的叶片含N率随叶位上升而逐渐提高。(2)苗期植株体内的N素总量主要分布于中部3片叶,并集中于叶片,叶柄含N率较低。(3)单位叶面积含N率以倒数第2展开叶最高,衰老叶片只有正常叶片的1/3左右。(4)增施N肥能明显提高各叶位叶片的含N率、N素总量以及单位叶面积含N率,特别对叶片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因此,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油菜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改良油菜株型以提高产量和适应机械化,分析多主花序油菜的表型特点和遗传规律,利用1个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突变体和1个单主花序普通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材料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认为多主花序性状的形成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异常发育有关。对F1、RF1以及分离群体做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多主花序性状在两个供试亲本材料间存在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无细胞质效应。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构建多主花序基因MI 的遗传连锁图谱,两侧最近标记L04-2和L06-14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9.3 cM,物理距离为2.5 Mb。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与其它生理指标的关系,对967H,967L,以及正交F1,反交F1植株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脯氨酸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苗期到成熟期,无论高硫苷材料还是低硫苷材料,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可溶性糖含量的峰值在抽薹期,而其它3个指标的峰值均在开花期;但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高硫苷材料的可溶性糖、蛋白质、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低硫苷材料。  相似文献   

19.
镉污染油菜叶片的反射光谱响应与镉含量估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镉含量可以反映土壤受镉污染程度的。以市场上主栽的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油菜叶片在6个不同浓度梯度镉污染处理下的光谱响应,初步建成叶片中镉含量的预测模型。以光谱角描述油菜叶片反射光谱受镉污染水平变异,结果显示叶片反射光谱敏感波段分布在全波段350~2 500 nm,其中表征色素区间的350~716 nm和叶片结构区间的717~975 nm受镉污染水平变异更明显;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和三边参数与叶片镉含量相关性分析,确定光谱特征参数,建立叶片镉含量与光谱特征参数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以一阶微分导数筛选的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拟合度R2和RMSE效果最佳,分别达到0.899和7.532。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菜可作为镉污染指示作物之一,所建立的通过高光谱技术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油料类作物叶片镉含量的估算模型,为油菜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及镉污染估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