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农药的环境安全评价是农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农药的环境行为特征及其对非靶生的影响,本文对吡虫啉的主要环境行为特性进行研究,为评价该农药的环境安全性质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4吡虫啉在环境中降解性研究—土壤降解、水解及光解评价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性能,是评价农药对整个环境危害影响十分重要的指标,农药在环境中的持留愈长,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各种环境生物,甚至对人类的危害也愈大。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降...  相似文献   

3.
4.
吡虫啉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采用多种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吡虫啉对蜜蜂、家蚕、蚤类、鱼类和虾类的毒性并作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蚤类和鱼类是安全的,但对家蚕和虾类属高毒农药,对蜜蜂的毒性极高。因此必须禁止在桑园附近及蜜蜂活动区域使用吡虫啉农药。若在田间使用吡虫啉时,一定要严防药液流入河塘,以免对虾类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HPLC DAD方法对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021 2 ng,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0.9%~ 84.6%,变异系数为7.74%~ 18.15%。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金银花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 4.65、11.07~ 19.09 d。建议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3.0 mg/k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金银花蚜虫,用药量为30 g/hm2(有效成分),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在每茬花中最多施药2次,安全施药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移动及消解等特性是评价其环境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为评价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土壤环境的安全性,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探讨了苦参碱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土、关中娄土及河南二合土等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移动、消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苦参碱在4类典型土壤中均为中等吸附、易移动,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吸附性呈正相关;在未灭菌条件(25℃,避光)下,苦参碱在4类6种不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1~9.8 d,而在灭菌条件下,半衰期为11.6~13.7 d,均为易降解。研究表明,苦参碱对土壤环境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其环境责任行为之间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差距。探析旅游者环境态度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尝试提出“享乐偏好-感知效力-环境行为成本”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对泰山风景区游客的493份调查问卷,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责任行为倾向之间呈微弱正相关关系。2)感知效力正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3)享乐偏好和环境行为成本负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据此,通过提高游客感知效力,以游客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简约环保的绿色旅游方式,降低旅游者环境行为实施成本等干预策略的实施,以期弥合旅游者环境态度-行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习、环境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陕西、甘肃省710份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学习、环境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认知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0;(2)社会学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并通过环境认知也会间接负向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0、-0.0...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游憩活动以发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有效解决遗产地生态价值实现困境以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途径。在“价值-情感-行为”理论模型下,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在遗产地生态游憩情境下的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应。研究表明:1)生态圈环境关心和利他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而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无显著影响。2)仅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愧疚感无显著影响外,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情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环境情感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3)仅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利己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外,环境自豪感和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均产生显著中介作用。基于此,明晰不同价值导向的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氯磺隆的环境行为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氯磺隆的环境行为特征,包括水解,光解及土壤降解,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移动性以及氯磺隆对作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初选,通过绘制粘度曲线确定各助剂较佳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体系颗粒平均粒径的增长为主要测量指标,结合热贮(54±2)℃,14d分层率、悬浮率等指标对比验证,对吡虫啉水悬浮剂的较佳配方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吡虫啉480g/L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分解率〈5%,悬浮率93.7%以上,悬浮体系颗粒平均粒径(Dav=1.73μm)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242nm检测波长,对吡虫啉和杀虫单的混剂中有效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0.071;变异系数分别为0.35%、0.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9.3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以ODS色谱柱,UV252nm为检测波长,用乙腈/水=65/35(V/V)做流动相,在ODS色谱柱上同柱测定吡虫啉和灭多威含量,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46%和0.97%,回收率分别在98.96%~100.39%和99.61%~100.67%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1。  相似文献   

15.
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的研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润湿剂、分散剂、粘结剂、崩解剂等因素对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配方的组成。通过分析检测,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的悬浮率在90%以上,其它指标均合格,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在配方中加入FR—C1增效助剂,提高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3种剂型吡虫啉制剂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制剂对小麦蚜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水剂的LC50为0.2355mg/L,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而毒力为对照药剂的13~14倍。  相似文献   

17.
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60nm波长下,对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进行定量测定,此方法的线性关系分别为0.9998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4721%和0.362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和99.83%。  相似文献   

18.
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组织中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吡虫啉经树干注药后在核桃树体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片>果皮>果仁。吡虫啉在核桃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核桃叶片、果皮和果仁中的含量分别为0.256、0.178 和0.046 mg/kg;注药后80 d时,吡虫啉在叶片、果皮和果仁中的含量均小于0.05 mg/kg。根据吡虫啉在核桃果仁中的残留量变化动态及国外相关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利用吡虫啉树干注药防治核桃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核桃采收期应大于60 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吡虫啉对白蚁的持效性,研究了室内与野外模拟施工条件下降解半衰期。室内研究发现,在壤土中,吡虫啉初设浓度分别为20、50mg/kg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57.5、198.0d;在砂壤土中,吡虫啉初设浓度分别为20、50mg/kg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433.1d。同一初设浓度下,吡虫啉在壤土中比在砂壤土中降解得快。在同一种质地土壤中,浓度高者其降解半衰期相应变长。在野外试验中,初设浓度分别为0.05%、0.1%、0.15%,在0~5cm层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3.8、130.8和133.4d:在5~10cm层分别为216.6、210.0和216.6d。这与建筑物预防15年的要求差距相差甚远。建议实际施工中要注意跟踪补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