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十一五"以来,吕梁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新增高效基本农田1万hm2。实践中总结推广了"以工补农、以项带农、以财扶农、以水养水、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为吕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吕梁市整合多部门的项目工程资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将部门资金与地方以工补农资金、以财扶农资金、社会帮农资金和农民活劳动投入有效整合起来,是保证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整合资金搞农建,必须发挥政府统的功能,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基础。吕梁市应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与思考,采用多元化投入的方法,创新长效农建机制,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梁市绝大部分属丘陵山区,土地条件差,加之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围绕平川人均0.07 hm2高效节水农田,山区人均0.07 hm2沟坝滩地或旱井集雨微灌田,要突出抓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以沟坝地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小型水利设施配套与集雨灌溉工程和主要河道的整治工程.在机制上,坚持国家补助投资引导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相结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坚持以工补农、以财扶农、金融支农、项目带农,同时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根据吕梁市的实际,目前存在着基础设施脆弱、大型项目减少、农业投资分散和重视程度减弱等制约因素.为了搞好秋冬的农建工作,要采取行政推动、项目带动、以工补农、评比激励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孝义市2004年以来,以乡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并在农业基金中设立农建专项基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设立乡级农建专项发展基金,可有效弥补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不足,规范农建资金的使用管理,引导乡镇企业回报“三农”,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三农"息息相关.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仍然是我县扶贫攻坚的重头戏.在具体工作中,要搞好科学规划,整合项目资金,深入宣传发动,培植民营大户.同时,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办农建面临着全新机遇.民营办农建具有明显的机制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和科学的管理优势,有利于农民增收.为了推动民营办农建深入发展,需在创新组织形式、创新运行机制和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交城县在新形势下因地制宜的农建形式有"四位一体"蔬菜大棚建设、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小型水利与节水工程建设和治滩开发工程建设等,投资形式主要有企业家投资型、大户投资型、股份合作型与民主协商型.根据当地实际,应大力发展民营农田水利工程,变过去的行政命令为全程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吕梁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薄弱,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达小康的重要措施,丝毫不能懈怠和轻视.要坚持创新投资体制、创新工作重点、创新运行机制的工作方向,着力培育民营水利、民营农建大户.要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工程,狠抓节水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坝系工程建设为骨干,以水保生态林、经济林建设为主要配套措施,通过抓建设、抓利用、抓机制,切实发挥农建工程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沁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依靠创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治理大户,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等举措,走出了沁县特色的水土保持工作之路,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非粮化耕地治理是实现田块复耕复种的重要措施。科学确定非粮化耕地整治的优先次序及分区对提高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治理工程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耕作和利用状态3个维度建立了非粮化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功能管制区内非粮化比率建立了非粮化耕地整治迫切性评价模型,利用四象限分区法,构建了综合整治适宜性和迫切性的非粮化耕地整治分区方法体系,并以陵水县为案例区开展了非粮化耕地整治分区划定和整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耕地用于粮食作物耕作,提高稳定利用耕地规模和质量,满足区域耕地保护任务和保障粮食供给是非粮化耕地整治的核心。2)通过整治适宜性评价筛选出优质耕作地块,利用整治迫切性评价明确整治的优先次序,两者的综合能有效明确复耕复种的工作指向;3)陵水县非粮化耕地整治可分了4个区,即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后备整治区和限制整治区,建议基于耕作状态、自然地貌和利用条件的组合差异,制定差别化的非粮化耕地整治策略。研究结果可为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及引导耕地\  相似文献   

13.
山地丘陵区域耕地资源稀缺,耕地碎片化现象严重,耕地地块细小狭窄且结构复杂,导致了地块级别的耕地信息难以快速、精准获取,阻碍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精准数字农业服务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应用。现有基于边缘检测/语义分割的耕地提取方法忽略了地块的结构化特征,对于狭长地块提取效果不佳,存在边界模糊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以西南山区湖南省邵东县为研究区,提出一种面向地块尺度的山区耕地遥感影像高精度提取方法。该研究模型主要有以下特征:1)将耕地边缘作为独立于耕地地块外的新类别,使得语义分割能够更好地区分耕地地块边缘和内部区域;2)级联语义分割网络和边缘检测网络,实现耕地边缘线特征和面特征的融合,使耕地边缘特征强化,提高耕地地块边缘检测精度;3)针对高分影像中耕地边缘像素远少于耕地内部像素问题,借助聚焦训练方法,使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关注边缘像素,提高边缘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证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测试集上分类准确率和交并比分别为92.91%和82.84%,相比基准方法分别提升4.28个百分点和8.01个百分点。该研究所提取的耕地地块相比于现有方法更符合耕地的实际分布形态,为地块尺度的耕地信息精准提取提供了实用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精准监测不同的耕地非粮化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农业管理政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提取果园和耕地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构建了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的特征集,包括光谱特征、物候特征和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割和随机森林(radom forest, RF)、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 TW-DTW)算法,构建了4种不同的分类模式用于提取粮食作物和露天蔬菜、大棚种植等非粮食作物。通过选择最优模式,提取了研究区2019-2022年间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并探讨了不同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 采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内作物分类的精度最佳,两个生长季内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23%和90.10%,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1和0.88;2) 基于时间序列匹配的模式在区分粮食作物和其他地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用户精度分别高于95.60%、74.70%、82.70%,制图精度分别高于97.70%、86.40%、93.10%;3) 利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非粮化信息提取,在两个作物生长季的总体精度为87.00%和81.00%。分析耕地非粮化结果发现,藁城区2019-2022年的年际性非粮化面积为2753.09 hm2,其中果园占比最高;而季节性非粮化结果显示,秋粮非粮化面积(3174.86 hm2)明显高于夏粮非粮化面积(1060.27 hm2)。该研究利用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为一年两熟区耕地非粮化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夜间增温对免耕农田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对长期夜间增温和免耕的响应特征。试验设置4种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与对照相比,W处理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铵态氮明显增加,其中1~2月增幅分别为26%~28%和82%~133%,且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NT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的季节均值分别提高了15%和41%;土壤氮总矿化速率显著高于CK和W处理,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WNT处理下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NT处理,而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可见,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取免耕措施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硝化速率,从而减小了土壤氮素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优化高压电场处理提高高粱种子活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高压电场处理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以晋杂122#高粱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生物化学分析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内源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的影响,通过建模分析,寻求高压电场处理条件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不同高压电场(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HVEF)处理对高粱种子活力指数和内源GA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二因素对高粱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内源GA含量影响效应顺序为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活力指数和内源GA含量影响有阈值效应;二因素耦合效应对高粱种子的活力指数的影响呈现负交互效应,对内源GA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正交互效应,且交互效应显著(P0.05),二因素交互作用对内源GA含量影响大于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经模型寻优,同时满足活力指数≥14.25、内源GA质量分数≥11.55 ng/g的优化方案为:电场强度485.53~605.38 k V/m,处理时间31.41~48.99 min,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优化条件为:电场强度500 k V/m,处理时间36 min,经试验验证,高粱种子活力指数和内源GA质量分数理论值15.50、14.92 ng/g,与实测值(15.38±0.18)、(14.85±0.13)ng/g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高压电场技术处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Knowledge of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vegetable oils for lubricant applications is a key point, because vegetable oil oxidation potential is the main disadvantage for its use as a lubricant. Oil degradation after an oxidation process can seriously affect its lubricating function and increase wear. In this work, two differen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lubricating vegetable oils, the oxidation onset temperatu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DSC measurements (ASTM E 2009-08), and 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oxygen pressure vessel (ASTM D 942-02), have been used. Additionall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TIR studies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High-oleic sunflower (HOSO) and castor (CO) oils were selected and blended with natural ((+)-α-tocopherol (TCP), propyl gallate (PG), l-ascorbic acid 6-palmitate (AP)) or synthetic antioxidants (4,4'-methylenebis(2,6-di-tert-butylphenol) (MBP)), with the aim of formulating biodegradable vegetable-based lubricants according to REACH regulation.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biodegradable antioxidant is PG, comparable to MBP, whereas lower effectiveness was obtained for TCP and AP. In relation to the methods tested, DSC measurements achieve accurate data more quickly for evaluating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these basestocks, showing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based on the oxygen bomb test. The empirical equation obtained depends on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吉林黑土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手捡法和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Tullgren)对吉林黑土区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12个施肥小区内共采集108个土壤样品,获得农田土壤动物标本17265只(未鉴定标本187只),隶属3门9纲19目3亚目48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标本中,营养功能群以植食性(35.53%)为主。其中,大型农田土壤动物捕获的个体数和类群数以撂荒和施氮肥区最多;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则以撂荒和轮作区最多;大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NP>N>1.5MNPK>PK>M2NPK>CK>NK>NPK>M1NPK>轮作>SNPK>撂荒,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依次是M1NPK>M2NPK>SNPK>1.5MNPK>NP>CK>轮作>NK>NPK>PK>N>撂荒。群落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施肥之间相似性系数一般较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异质性较高,SNPK与M1NPK、撂荒地处理之间的相似性明显高于其他群落,N与SNPK、M2NPK和轮作之间、CK与1.5MNPK和NPK之间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它施肥之间的相似性。反映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环境,进而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用GPS测试精度分析及提高精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GPS测试误差的分析,提出了GPS定点测量坐标是由位置漂移数据与正态分布数据相互叠加而成的。为了分离位置漂移与正态分布相互叠加的数据,用正态剔除法和中心点计算规则,提出了在一定阀值λ下计算定点误差半径的方法。针对单点定位误差比较大的特点,提出了用两点相对定位的测量方法来减小定位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当阀值λ=0.7时,单点定位误差在10 m以上,而用两点相对定位来测量时,其误差为1.2 m左右,大大提高了其测量精度。应用表明,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定位测量,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两点相对定位来测量。这两种方法均可用在GPS的土地测量、定位和规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