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机插水稻壮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水稻种植轻型化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从手插稻到抛秧稻,再到直播稻,操作一次比一次省工、节本,机插稻的成功推广又一次促使水稻生产更高产、稳产,机插稻宽行窄株,具有通风透光、便于管理、容易高产等优点.种好机插水稻,育秧是根本,管理是保证,机插是关键.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把以下三关,培育壮秧,夺取机插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2013年在永州市农科所潴育性中等肥力稻田,采取起垄大宽行窄株、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种植超级中稻Y两优2号,并设置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摸索品种的生长优势及产量潜力。试验结果表明,起垄宽行窄株与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均可较好的发挥超级稻的生长优势,其中宽窄行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亩产为636.1 kg,比对照常规栽培法增产7.0%。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和机插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对新型钵苗育秧机插和传统毯苗育秧机插栽培技术在定远县水稻生产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传统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秧苗素质显著提高,株高、茎基宽、百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数分别增加了17.3%、26.9%、124.2%和49.4%;机插后无缓苗期,茎蘖动态发展平缓,成穗率比传统毯苗提高19.9%,穗长明显增加,穗粒数提高17.4%,总颖花量增加5.2%,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提高,最终产量增加9.4%。[结论]钵苗育秧机插技术有利于水稻品种尤其是大穗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绍兴县目前连作晚稻生产栽培方式主要有直播栽培和育秧栽培,具体有籼稻直播、粳稻直播、小秧机插和大秧人工插种4种方式。就生产的安全性而言,直播栽培明显差于育秧栽培;就产量而言,育秧机插栽培显著稳于、高于直播栽培。推广育秧机插栽培方式,是缓解种植连作晚稻存在季节与劳力紧张的矛盾、避免或减轻秋季低温的影响。提高晚稻安全保产系数和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湖北十堰市推广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技术,即改育秧插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管水为湿润早作,可不育秧,不插秧,不锄草.该项技术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成熟早10天;免去了育秧和薅秧环节;省水节水70%,每667平方米省工7个;比常规淹水栽培增产20.5%;比覆膜插秧栽培增产4.8%.该技术宜在低温、缺水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5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2007~2013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株高和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米质优,适合手插、机插、抛秧、直播等多种栽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直播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单晚杂交稻宽行窄株法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晚杂交稻汕优63采取宽行窄株法栽培田间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病虫防治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宽行窄株法栽培均比常规栽插规格实收产量高,且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部分处理达1%显著水平.其中以33.3 cm×10.0cm规格的处理为最高,其经济性状表现也最佳.因此笔者提出适当的宽行窄株法栽培是综合充分利用光能和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进而达到水稻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推广十分迅速,效果好,节省人力成本、工时,经济效益较好,而且农民也易于接受这种模式。在水稻机插秧栽培过程中,培育壮秧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机插秧质量的基础,在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控播种关。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操作环节,水稻机插湿润育秧方法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多年实践,机械插秧湿润育秧栽培技术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大。1秧床和稻田选择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减苗扩行高产栽培技术以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为支撑,强调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该技术不仅适用于中产田变高产田,而且更适用于高产田变更高产田。不仅适用于湿润育秧栽培,而且适用于肥床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及直播、机插等栽培,能有效地促进大面积持续增产与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2.
正采用两段育秧、旱育秧稀植培育壮秧,选择合适的播栽期,宽行窄株、合理密植,精确施肥、全程无污染水湿润灌溉、调肥控水等技术,建立"壮个体、高积累、抗逆强"的优质栽培群体结构,塑造秆青籽黄的优质高产熟相。(一)合理安排播期和播种量1.播种期Ⅱ优725、,冈优725全生育期150天左右。Ⅱ优明86全生育期为140天左右。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茬口安排播  相似文献   

13.
在单季稻宁香粳11上试验了毯苗机插、钵苗宽行机插、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械穴直播和人工撒直播5种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宽行机插方式的产量、温光资源利用与积温生产效率均为最高,其次为钵苗宽窄行机插栽培方式;从种植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以人工撒直播最省工,节本增效,亦是目前普通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大户,由于劳动力、季节紧张等因素,宜选择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适宜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引进“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通过设置工厂化育秧机插试验,并与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进行比较研究,集成了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验证了双季早稻机插技术的优势.该项技术较后两种栽插方式相比能在稳定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同时,显著增加双季早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同时节本增效明显.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地区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重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瓜后茬直播稻播期晚、抽穗迟、穗型小,扬花灌浆期易受低温影响,产量不高不稳。为提高金瓜后茬机插水稻产量,201 0~201 1年在崇明县庙镇联益村开展了金瓜后茬机插稻栽培示范,获得了高产。介绍了金瓜后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品种选择、育秧、机插技术要求、肥水管理等方面,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机插育秧机插、机插育秧手插、湿润育秧手插和抛秧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机插秧生育期较湿润育秧手插方式生育期要延长3 d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秧苗素质比湿润育秧差,移栽后返青慢,前期分蘖阶段所需的物质积累少,有效分蘖临界期延迟,延缓了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以机插育秧机插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的手栽稻群体质量栽培已成为我市乃至周边水稻生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以肥床旱育、小壮高群体质量、宽行窄株为主要特点的移栽方式使水稻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高产稳产。为早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实现水稻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我们于2002~2003年开展了机插稻育秧技术及大田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以杂交早稻“株两优124”为供试品种,在湘北洞庭湖区沅江市进行旱地育秧,小苗带土育秧和湿润育秧的田间栽培试验,研究3种育种方式对杂交早稻的生育特性、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比较,旱地育秧、小苗带土育秧在提早播种的条件下,可使“株两优124”成熟期提早3~5 d,产量增加13%~20...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早稻春光1号、中嘉早17和双季晚稻荣优225、合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秧苗以M3(育秧肥)的叶龄和茎基宽较大,M1(水稻专用育秧基质)的百苗干重最轻,而晚稻秧苗以M3的叶龄和茎基宽略小,M1的百苗干重最重。早晚稻以M3的苗高较矮,M3的成穗率较高,M1的出苗率、弱苗率、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较高。早稻采用M1,晚稻采用M3的产量较高。在13.33 cm机插株距下,早稻产量以中嘉早17高于春光1号,晚稻荣优225高于合美占,且23.33 cm行距机插高于30.00 cm。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水稻品种华粳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华粳5号常规移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采集了3种种植方式的农艺、经济性状、产量、投入(包括物料成本、机械作业费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等因子。结果表明:华粳5号3种种植方式的产量以机插为最高,常规移栽次之,直播产量最低;投入成本以直播栽培最低,机插次之,常规移栽最高;单位面积效益以机插最高,直播次之,常规移栽最低。由此可见,种植方式以机插在生产中最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