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1961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由此启发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0年带领助手李必湖、尹华奇等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命名为“野败“;1973年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3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1995年,正式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997年,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路线;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总理基金资助项目;2000年和2004年,指挥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分别达到中国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大面积单产10500kg/hm2)、第二期(大面积单产12000kg/hm2)目标;随后,进一步提出超级杂交稻第三期要达到大面积单产13500kg/hm2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兴宁市大力推广种植超级杂交水稻、促进粮食生产增产丰收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的对策,以为兴宁市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大杂交水稻重大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3月17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区域专项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专项采取三系、二系法并举,形态改良、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和集成创新,创制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的技术路线,重点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研制广适型超级杂交稻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的超高产技术体系规范,创建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三(亩)产四(亩)”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专家认为,专项启动后,将极大提升超级杂交稻在南方稻区的广泛生态适应性,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规范,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升级和超级杂交稻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组合方面尚有不足。早稻和晚稻组合偏少;高肥栽培条件下高产,反之产量一般;生态适应性不强等。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任技术总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5家单位联合攻关。项目研究重点是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这种水稻的基本特性是对不同的土壤、生态气候、耕作制度都有好的适应性,特别是耐(抗)异常气候条件的能力不低于区试中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我国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轰动了整个世界,为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超级杂交稻的深入了解,详细介绍了这一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各种技术优势以及生态特征作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详细论述了这一技术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备受党和国家领导关注,由两届总理基金直接拨款支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工程,已经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超级稻是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有专家断言,超级稻是继矮秆稻和杂交稻之后,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1987年,袁隆平院士发表了被人称为“农业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这是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上新的战略设想。他科学地把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互相衔接的3个战略发展阶段:从以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以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以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兴宁市近年来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总结了其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兴宁市大面积种植优质超级杂交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国都致力于水稻产量的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稻作界考虑的难点与热点。研究发现,利用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问题。基于此,对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系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在水稻育种上的又一次革命。两系杂交稻以其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优势必然取代低产、质差、低效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成为我国粮食产业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十五”期间,两系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籼粳两系杂交稻现已配套,两系杂交籼稻在熟期上早、中、晚配套;超级稻苗头组合示范取得成功;两系杂交稻技术工程化、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速度加快,繁殖制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了适合两系杂交稻特点的原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至今有30多年,杂交水稻与化学肥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对我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县位于福建北部,杂交水稻种植有30多年,杂交水稻施肥经历了从农家肥—单质化肥—复合肥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随着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稻土壤内在因素的演变,出现了施肥技术、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特别是农业部认可并列为超级杂交稻单产可达800公斤,而现行的施肥水平仍停留在500公斤的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级杂交稻天优998的经济效益及生产优势,介绍了其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表明在广东省蕉岭县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能够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兴宁市超级杂交稻高产推广现状,总结兴宁市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保障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相关措施,以为兴宁市粮食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科技》2014,(2):21-21
中国杂交水稻首位博士杨聚宝参加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又一重大创新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袁隆平领衔,经过20多年攻关,建立了光敏型和温敏型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取得7个方面创新与突破,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的主要限制因素,具有杂交配组自由,选育优良组合机率高.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从干物质生产、养分吸收规律、库容特性、光合特征、灌浆特性、根系特征等超高产栽培技术理论,阐述了超级杂交稻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以及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并针对生产上制约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今后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从干物质生产、养分吸收规律、库容特性、光合特征、灌浆特性、根系特征等超高产栽培技术理论,阐述了超级杂交稻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以及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并针对生产上制约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今后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毛润静 《吉林农业》2011,(3):168-169
推广应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超级杂交水稻广泛推广,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并进一步探索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文章对超级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播种期、移栽秧龄、移栽密度和施肥方法等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中浙优1号因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归纳出超级杂交水稻"提炼秧苗、强化茎秆、均衡单穗、主攻粒重"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攻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相似文献   

19.
花药培养技术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两系杂交水稻的基本成功[1],两系法杂交水稻作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新途径,近年内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几十个两系杂交稻组合正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而水稻光温敏材料的发现和一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是两系法杂交稻成功的基础[2~4].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民收入"九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在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导致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存在危险与隐忧。因此,客观地分析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杂交稻生产和现代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