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4,(8):48-52
20072012年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显示:蜂群群均盈利分别为197元、162元、173元、263元、390元和568元;人均盈利9224元、8176元、8630元、13120元、19776元和29880元;场均盈利25407元、21871元、23949元、38539元、57599元和85531元。蜂农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47.322012年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显示:蜂群群均盈利分别为197元、162元、173元、263元、390元和568元;人均盈利9224元、8176元、8630元、13120元、19776元和29880元;场均盈利25407元、21871元、23949元、38539元、57599元和85531元。蜂农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47.32229.22%,这表明转地养蜂的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然而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受天气、蜜源制约,收入不稳定,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不稳定。为了提高转地养蜂经济效益,需要蜂农们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合作共同富裕;也需要企业呵护,蜂产品收购价合理化;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给予生态补偿,扩种蜜源植物,打击地霸,维护蜂农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使养蜂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转地蜂场的发展情况,2011~2012年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进行蜂场组织结构、人文素质及组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平均每人饲养52群意蜂.蜂农平均年龄38.5岁,以青壮年为主,适应转地蜂场高强度劳动要求.蜂农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多数,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约为1∶12∶1.蜂农组织化程度达76.25%~82.5%.上述结果表明,转地蜂场是一种能使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组织蜂农、普及科学技术、提高蜂农素质、确保蜂产品安全、增加蜂农收入的好组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蜜蜂杂志》2021,41(11)
缙云县、仙居县80家转地蜂场2013-2019年的调查结果:在组织结构全部是以家庭结构为主、饲养西方蜜蜂的专业化养蜂场中:2人蜂场占比26.25%~57.50%,3人蜂场占比35.00%~58.75%,4人蜂场占比7.50%~12.50%,5人蜂场占比0~2.50%;蜂农户籍为缙云县的占比77.31%~85.00%,外地的占比15.00%~22.69%。蜂农人均饲养蜂群由52.73群发展到64.85群。增加1.73群/年。蜂农平均年龄分别为39.91岁、40.46岁、41.41岁、42.43岁、43.57岁、44.65岁、45.75岁;蜂农平均工龄为13.87~19.19年。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占比由5.88%减少到4.00%,初中占比由83.61%减少到78.50%,高中占比由9.66%提高到15.50%,大专占比由0.84%增加到2.00%。上述数据表明,转地蜂场是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转地蜂场追踪蜜粉源生态养蜂,积极脱贫致富,并无偿大范围为各地农作物授粉,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但是转地蜂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养蜂风险系数大、场长老龄化趋势加重。这些难题的解决亟待国家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增加养蜂投入,以期促进养蜂业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2007~2008年人均养蜂数量分别为47.21群和50.53群。蜂农平均年龄35岁,50岁以下分别占95.41%和94.39%。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6.88%和10.28%,初中分别占83.03%和76.64%,高中分别占10.09%和13.80%;分别有75.00%和76.25%的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达75.00%和76.25%。多数蜂农有丰富的养蜂实践经验,整体人文素质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但与现代养蜂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亟待提高。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提高蜂农文化科技素质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7,27(6):38-39
调查7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家一户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人均养蜂42群,比1995年增长50%.养蜂人员平均年龄34.79岁,50岁以下占94.65%.养蜂工龄平均10.95年.文化程度初中占83.96%,高中占9.63%,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养蜂业是可持续发展产业.蜂协(合作社)是提高蜂农科技素质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转地蜂场经济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0家转地蜂场1994~1995年度经济效益的各个因子分析结果,养蜂业经济效益提高外因是第二、三产业应向蜂农提供合适的蜂产品收购价格;内因是养蜂业要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本领,普及科学技术,是一优二高道路。目前,农村蜂业技术协会是向蜂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最佳组织。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2011年生产蜂花粉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2011年蜂花粉平均产量3.49 kg/群,同比增长175.79%,平均产值87.70元/群,同比增长160.86%,占群总产值的7.85%,为8年来最高。其中,蜂花粉收入前10位蜂场的蜂群饲养量平均168群/家,蜂花粉收入35 007元/家(207.88元/群),占蜂场年总收入的16.48%,表明蜂花粉生产在提高蜂农经济效益中大有可为。在与历年数据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蜂花粉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地蜂场以多大的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广大蜂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的数十家转地蜂场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养蜂规模效益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目前转地蜂场以4人蜂场、饲养170群蜜蜂的蜂场养蜂规模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缙云县2009~2010年80家转地蜂场的组织结构与人文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人均养蜂数量为50群,蜂场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扩大;蜂农平均年龄为36~37岁,50岁以下分别占93.69%和89.79%;蜂农养蜂工龄平均为12年,与往年基本类似;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13.06%和9.79%;初中分别占76.58%和81.28%;高中分别占10.36%和8.51%;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分别占82.50%和78.75%;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为82.50%和78.75%,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是,蜂农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从《蜜蜂杂志》2010年第1期上刊登的《2007~2008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一文中了解到:转地蜂场2008年每群蜂盈利161.80元。按人均养蜂42箱计算,年收入只  相似文献   

11.
蜂农养蜂在外,易遇到天灾人祸,尤其是浙江省大部分蜂场以转地饲养为主。为了减轻蜂农遇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渡过难关,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即将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酝酿了半年,二次经省蜜蜂产业协会常备理事会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省风险救助资金来源于省政府资助,企业与蜂农出资。具体执行办法是省内开展订单蜂业龙头企业以蜂农与本企业确定的蜂群数按每群蜂2元一次性出资,以后每年按订单蜂群增加数每群2元出资。蜂农按与龙头企业确定订单蜂业的蜂群数量每年每群出资0.5元。省养蜂业救助资金补助对象必须是…  相似文献   

12.
蜂农养蜂在外,易遇到天灾人祸,尤其是浙江省大部分蜂场以转地饲养为主.为了减轻蜂农遇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渡过难关,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即将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酝酿了半年,二次经省蜜蜂产业协会常备理事会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省风险救助资金来源于省政府资助,企业与蜂农出资.具体执行办法是省内开展订单蜂业龙头企业以蜂农与本企业确定的蜂群数按每群蜂2元一次性出资,以后每年按订单蜂群增加数每群2元出资.  相似文献   

13.
实地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养蜂生产成本分别为729.91元/群和868.68元/群,同比增长2.01%和19.0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人工费用,分别达7.66%和20.99%。2012年运费为181.99元/群,同比降低了1.71%,这是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的结果。转地放蜂能充分发挥蜜蜂授粉的生态优势,但是生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养蜂业健康持续发展亟待政府生态补偿政策的大力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14.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598.45元/群,比2007年增长14.22%。2007~2008年转地蜂场年平均生产总成本561.19元/群,与2005~2006年相比,增长6.36%。2007年和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72.62%和78.72%。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尤其是运费开支。蜜蜂授粉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养蜂业亟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因遭受全局性的自然灾害,公安县2012年的蜂蜜产量、养蜂业总产值及盈利均比大丰收的2011年有大幅度下降,幅度在40%~50%;亏损蜂场呈12倍增加,亏损和无盈利的蜂场占总场数的44.31%。平均153群的大转地蜂场单场盈利只有2.53万元,盈利蜂场的人平均月纯收入仅1432.7元,远低于打工收入。全县养蜂场的总盈利平分到每个养蜂家庭成员的数额,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养蜂人的平均年龄1年间增加了0.9岁,达到50.7岁。  相似文献   

17.
转地蜂场经济效益调查研究浙江省缙云县蜂业研究所(321400)胡元强(续上期)(2)、推广优良蜂种,高产塑料王台,优质饲料,提高产量1994年,蜂场引进少量“浆王”作为母本,移虫育王,1995年春季,全面换王,使群产王浆从0.479kg提高到0.85...  相似文献   

18.
张文 《蜜蜂杂志》2005,25(7):39-39
浙江省是全国养蜂和蜂产品出口大省,蜂场大部分转地饲养,事故年年不断,受害蜂农叫苦连天。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于2002年成立以来,倾听会员呼声,着手起草“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经过二年来酝酿,常务理事会多次讨论修改,经2004年11月19日理事会通过,于2005年正式出台实施“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来源是政府出一点,龙头企业出大头,蜂农出小头。具体实施办法是蜂业龙头企业为参加本蜂业联合社蜂农饲养蜂群每箱蜂出资2.0元,蜂农自己每箱蜂出资0.5元。如果蜂农与企业签订蜂产品产销合同,…  相似文献   

19.
转地蜂场结构,素质,规模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强 《中国蜂业》1998,49(3):14-15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素质较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查统计表明:家庭模式转地蜂场以3人饲养83群蜜蜂为适度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佳,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地蜂场何等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2007-2010年,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以生产蜂蜜为主、生产蜂王浆、蜂花粉为辅的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转地养蜂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蜂场规模以2-4人为主,其中,4人规模的家庭蜂场饲养185-195群西方蜜蜂,为最佳的适度规模;5人蜂场的经济效益最佳,但发展缓慢,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