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蛋种鸡受精率的高低关系到种鸡场的成败,它与出雏率及孵化效益成正相关。如果在规定的标准(蛋鸡85%)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能给种鸡场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县良种鸡场受精率一直持续较高水平,其具体做法是:一、把好种公鸡质量关种公鸡在投入配种使用之前,进行三次严格挑选:(1)19周龄时挑选健康公鸡转入种公鸡舍,把弱残公鸡以及雄性特征发育不良者一律淘汰;(2)转入种公鸡舍后,通过细致观察和疫病检测淘汰有恶痛和有疾病、隐性病者;(3)21周龄进行采精调教时,把性敏感低、采精量少、精液品质差的公鸡淘汰掉,最后按…  相似文献   

2.
一、种公鸡的选择优秀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三次的挑选。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二周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  相似文献   

3.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质量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2w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LH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1: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4.
一 种公鸡的选留分三次 公鸡在6-8周龄和12-14周龄进行两次选留,将发育有缺陷和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公鸡(如体重超重、失重,有腿病,体形小,羽毛杂乱等)淘汰,选留比例为1:15;第三次在130-150日龄将发育良好性反射好,  相似文献   

5.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3次挑选。第1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2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3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对种公鸡进行两周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的公鸡,  相似文献   

6.
一种公鸡的培育 1公鸡的选择 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体格健壮、适合配种或人工授精的公鸡进行单笼饲养,在18周龄时将腿、眼有残疾、精神不振的公鸡淘汰,在23周龄时将第二性状不明显、体重过大、过小的鸡淘汰。  相似文献   

7.
一、1-20周龄公母分群饲养 0-5周龄(育雏期)饲养管理:佳和黄肉种鸡公鸡叶5周龄的培育目标是:体格健壮,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高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的角度约成45度。为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部,种公鸡早期不能过渡限制饲喂。因为8周龄前腿部骨骼生长较快。种公鸡在0-5周龄饲喂雏鸡料,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8.
如皋鸡生长发育规律和体尺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0~12周龄如皋鸡的体重生长规律及12周龄体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12周龄公母鸡间体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公鸡的体重整齐度较差;②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鸡体重生长模式(R2>0.996),其生长拐点在6~7周龄,如皋鸡成熟体重和生长高峰体重的遗传力均为0.09,初生重估计值、平均生长速率、生长高峰周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21、0.32、0.37;③用全同胞和半同胞2种遗传模型估计的体重方差组分及遗传力结果有明显差异。用全同胞遗传模型计算的公鸡体重遗传力明显高于母鸡(都是高遗传力),体重遗传力总体上随饲养周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周龄增加母本效应越来越小,并且公鸡受母本效应的影响明显大于母鸡,用半同胞遗传模型计算的公鸡体重遗传力7周龄前小于母鸡,8~9周龄等于母鸡,10~12周龄大于母鸡;④12周龄体尺性状中除胸角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胫色显著黄于母鸡(P<0.05)外,其他性状均为公鸡极显著大于(红于)母鸡(P<0.01);⑤12周龄胸角与其它体尺性状表型相关都不显著(P>0.05),其余绝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⑥活重、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冠长、冠高、冠色、胫色、胸角、胸宽的遗传力分别为0.53、0.11、0.64、0.92、0.42、0.16、0.15、0.52、0.25、0.16、0.40。  相似文献   

9.
种用公鸡繁殖期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选取30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10.
种用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方法:选取30周龄体重接近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11.
人工授精目前在种鸡饲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对种鸡场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信誉,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影响种鸡人工授精率的因素很多。笔者就自己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对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的几点看法。1种公鸡方面1.1挑选好种公鸡种公鸡的选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为三次。第一次在种鸡10周龄时进行,将发育有缺陷和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种公鸡淘汰;第二次选择在种鸡18周龄时进行,选择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冠大而鲜红、按摩背部尾羽翘起的种公鸡,因为遗传学研究表明,鸡冠的发育程度与精液品质呈正相关;第三次选择在人工…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1508只商品代罗曼蛋鸡(♀)与150只代红宝肉鸡(♂)间杂交。其生产母鸡(21周龄至淘汰的鸡)36周平均产蛋率76.43%;种蛋授精率92.6%,受精蛋孵化率74.42%;商品杂交鸡30日龄内育雏成活率93.7%;商品公鸡饲养70日龄体重2.85kg,商品母鸡56周龄产蛋量128枚。  相似文献   

13.
公鸡精液品质、数量随使用年龄增加而递减。为提高种用率,我们对36周龄和54周龄公鸡的精液进行定期检查,并作生理盐水稀释鸡精液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种鸡选用福州某鸡场父母代海兰蛋用种鸡。公母分开笼养:每天保证16小时光照(自然光照结合人工光照);本厂自配饲料,种鸡营养水平如下:公鸡:ME:(1.46~1.67)MJ,CP:12g,赖氨酸:475mg,蛋氨酸:490mg,Ca:(0.2~0.5)g,P:0.11g。母鸡:ME:(1.67~1.88)MJ,CP:19.5g,赖氨酸:765mg,蛋氨酸:…  相似文献   

14.
1 种公鸡的选留和训练5周龄淘汰鸡冠发育不良的小公鸡.一般公鸡鸡冠发育早,同时睾丸发育也早,这部分鸡采精时,往往采精量多,精液晶质好.18周龄转群时,淘汰杂色、偏瘦、腿型不好的公鸡.当母鸡产蛋率升到30%时,开始训练公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公鸡的选留和训练 5周龄淘汰鸡冠发育不良的小公鸡。一般公鸡鸡冠发育早,同时睾丸发育也早,对这部分鸡进行采精时,采精量多,精液品质好。18周龄转群时,淘汰杂色、偏瘦、腿型不好的公鸡。当母鸡产蛋率上升到30%时,开始训练公鸡,隔天训练1次,连续3次后开始使用。训练时要将无精或水精鸡关入专门设置的笼内,训练几次精液品质仍不好转的,考虑淘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优质鸡鸡冠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试验以南丹瑶鸡300只母鸡、150只公鸡为研究对象,测量鸡冠面积、冠高、冠长及冠厚,分别将其与母鸡开产至40周龄的产蛋量、22周龄公鸡的精子活力及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面积大小将公鸡分为两组,在22周龄和28周龄时比较两组间精液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母鸡的鸡冠面积与产蛋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2周龄公鸡的精子密度与鸡冠面积、鸡冠高、鸡冠长、鸡冠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子活力与鸡冠面积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大鸡冠组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小鸡冠组的精子密度(P<0.05);28周龄大鸡冠组的精液量显著高于小鸡冠组(P<0.05)。研究表明,鸡冠与鸡产蛋量、精子密度等繁殖性状有关,在公鸡中虽然不同周龄中的精液品质有所不同,但大鸡冠公鸡精子质量略高于小鸡冠公鸡,可通过对鸡冠大小的选择来间接对优质鸡的繁殖性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7.
5周龄淘汰鸡冠发育不良的小公鸡。一般情况下,公鸡鸡冠发育早,同时睾丸发育也早,这部分鸡采精时往往采精量多,精液品质好。18周龄转群时,淘汰杂色、偏瘦、腿型不好的公鸡。当母鸡产蛋率上升到30%时开始训练公鸡,隔天训练1次,连训3次后开始使用。训练时要将无精或水精鸡另放,训练几  相似文献   

18.
一 采精 1 选择优良的种公鸡群种公鸡发育到20周龄时,挑选个体发育良好、符合标准体重、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的公鸡留作种用,在采精前1~2周投入单笼,按种公鸡的管理要求进行饲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4~15小时。1周后,按操作要求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每天1~2次,连续3~5天即可。  相似文献   

19.
肉仔鸡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日粮中色氨酸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氮平衡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肉仔鸡色氨酸的需求参数。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日粮中色氨酸达到适宜水平时,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P<0.05)、料肉比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下降(P<0.05);色氨酸水平过高则不能继续改善其生产性能,甚至造成负效应。在3~6周龄及6~8周龄阶段,公鸡色氨酸需求参数高于母鸡。日粮色氨酸水平对肉鸡的氮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性别肉鸡的氮沉积率无显著差别(P>0.05)。根据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建议在0~3周龄,肉鸡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21%;在3~6周龄,公鸡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20%,母鸡为0.18%;在6~8周龄阶段,公鸡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18%,母鸡为0.16%。采用去盲肠成年种公鸡测定基础日粮(玉米—玉米蛋白粉)中色氨酸的消化率,并计算出不同性别肉鸡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  相似文献   

20.
肉用种公鸡猝死综合征的诊断李佩国,李蕴玉,王洪发(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昌黎066600)某肉仔鸡饲养场于1993年9月11日由天津某种禽公司引进爱拔益加父母代淘汰公雏15000只,于9月25日开始发现有本病发生。在3~5周龄时达高峰。以后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