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业科技期刊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缺乏根本支撑。农业科技期刊长期以来作为宣传党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农业综合开发更大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新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提出新的举措,实现新的突破,为鄂尔多斯市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与现实要求.合肥市农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电信运营企业的优势,和他们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借助于农村信息机这一平台,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加速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农业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高校要适应要求,发挥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则文  张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2-17703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衣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保证。提出新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新农民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突显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刍议农业高职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丽  龚文广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207-208,2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对接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是摆在农业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对接的必要性和培养农村人才的一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闫伟 《中国农垦》2010,(3):61-62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安徽省寿西湖农场紧紧抓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理解和把握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湖北是农业大省,建设新农村既是湖北省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又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湖北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探索,成效显著,这得益于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进湖北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引领各类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为湖北农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